創業故事篇:劉強東創業十年談


創業故事篇:劉強東創業十年談


劉強東,今年41歲。祖籍江蘇省宿遷市,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並擔任總經理。2004年,初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京東商城的前身),並出任CEO。2014年,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是中國第一個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綜合型電商平臺,目前京東已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

眾所周知的是,劉強東在2004年創立了京東,那一年很重要;眾所不知的是,劉強東在2005年還做了一個更重要的決定——半年內關閉所有線下實體店,京東破釜沉舟,徹底轉型做電子商務。而同一年,黃光裕成為中國首富,國美、蘇寧的線下連鎖店模式依然受到市場熱捧。質疑聲中,劉強東的敢想10年開始了。

10年間,劉強東完成了從“草根創業者”到“霸道總裁”的完美進化;10年後,所有人都在感嘆劉強東當時的決定多麼有前瞻性,只有他自己知道箇中的壓力與艱難。下一個10年,他將目光放在了一手打造的“一站式”在線投融資平臺——京東金融,他說10年後,京東70%的淨利潤將來自於金融。

三大戰役成就“霸道總裁”

京東在美國上市後,曾有人問劉強東,隨著公司上市自己成為億萬富翁,在心態上是否會有什麼變化時,他回答說:“沒上市之前,我應該也是億萬富豪。”

價格屠夫、顛覆者、破壞者、攪局者……像這樣有爭議的稱呼,還能列出很多,都是業界賦予劉強東的。2008年大戰3C傳統渠道商、2010年與噹噹網圖書大戰,到2012年主動“約架”零售業龍頭蘇寧電器,“先發制人”是他的一貫戰略,“燒錢”是也成為京東早年擴張的主題。

曾有人因此質疑京東,一方面通過降價促銷等手段搶佔用戶資源,另一方面用不斷的資金投入“綁架”投資人,甚至放言“投資京東就是一個無底洞”。劉強東對此一笑置之,“我覺得燒錢有兩個結果,有的錢燒掉呢是化作了一灘灰燼,什麼都沒有,還有一種燒錢的話,錢燒到了之後留下了非常高的競爭門檻。”京東顯然屬於後者。

而每次的“約架”,劉強東都因為動了別人的奶酪而成為眾矢之的。2010年,剛剛赴美上市的當當網遭遇了京東圖書的價格戰,劉強東宣稱,京東決定率先降價促銷,比對手便宜20%。而京東此舉,也遭到了出版社的集體“封殺”。“事實上,當時全國有300多家出版社反對,”劉強東回憶,“但是,幾個月後,我們每天的圖書訂單量就接近3萬元,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標。”如今,已在圖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京東已經看淡了價格戰,“我們現在一年的圖書銷售額比噹噹少三四個億,但不會為了圖第一的虛名而勞心費力,價格戰還是很辛苦的。”

說走就走的任性“東哥”

生活中的劉強東愛好不多,但是每年都會放下一切,用十幾天的時間獨自開車去沙漠越野,目前他幾乎走遍了國內的沙漠,劉強東說,“在公司每天都被一些瑣事打擾,在大沙漠孤寂的環境下,能好好思考。另外,在大沙漠,公司管理層聯繫不上我,也正好考驗一下公司的管理制度。”

在內部,劉強東的管理以強勢霸道著稱,京東成立以來,只要他在北京,每天早晨8點半的晨會,他必定出席,已到公司的前10名員工必然有他,這對很多員工來說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對待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劉強東顯得過度嚴苛,但是在基層員工面前,他平易近人,被很多人稱為“東哥”。他很喜歡和基層員工,特別是配送員聚在一起,員工聚餐每人帶一個果凍,吃完果凍後用果凍杯喝白酒已成為京東獨特的酒文化。

京東上市前夕,劉強東還曾“任性”出走,赴美充電八個月。那段時間,投資人徐新的電話幾乎被打爆,她不得不一一安撫其他投資人。對整個公司敢於大撒把的他,對一些細節甚至有點瑣碎的事情,卻非常關注,三八節的早會上,他會關心是否給位於江蘇宿遷的客服中心女員工準備了禮物;冬天氣溫較低時,他還會在早會上關心配送員防寒的問題是否做好。

2014年5月,京東完成上市。劉強東後來這樣講京東的上市之旅,“在整個上市過程中,我只做了1%的事,99%的事情都是CFO和其他的同事在做。”

隨著京東的日益壯大,擅長“單打獨鬥”的劉強東越來越重視團隊的力量,堅決放權給管理層,他每年都會從應屆大學生中招聘100個管理培訓生,這些人大多出身於工人或農民家庭,沒有傲人的家庭背景,但是卻有著一股幹勁兒,身上多少有點劉強東自己的影子。

劉強東經常會和管培生座談,赴美學習期間還親自給他們寫信,還曾帶著管培生去他最愛的沙漠裡看沙子,講述他的沙子哲學,“沙漠中沙粒無數,最幸運的沙子,也只是偶爾能夠浮到表面上來,享受一次陽光、享受一次春風而已。當然,還有很多粒沙子,可能一輩子沒有見過任何陽光,一直埋沒在下面。”

做有責任的“企業家”

劉強東曾自詡為“蘇北阿甘”,從小地方走出來的他從不掩飾自己是農民出身,而功成名就之後,也在不斷反哺自己的家鄉,他把京東的客服中心、科技園和雲計算基地都放在了宿遷,給當地帶來了不少就業。

京東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但是劉強東卻很反對業界對“互聯網”的神化,在他看來,“互聯網是一個全新的帝國,但是它永遠不會脫離一直以來的經濟規律,傳統的經濟規律永遠是用戶體驗、成本、效率”。而京東金融的佈局,也是根植於用戶的體驗和商品的應用性。

目前,京東白條的業務全面向大學生群體和農民群體兩個細分市場擴張。學生群體一直是劉強東比較關注的,他在成都、玉樹等地領養了10個孩子,並承諾,他將負責提供這些孩子們的婚房。而給農民群體提供貸款,則來自於劉強東的切身經歷,在農村,借高利貸的情況比較普遍,利息很高,而京東白條不需要擔保,不用調查,通過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就能完成評估過程,實現貸款,利息還比銀行低不少。

關注劉強東的人不難發現,幾年前他的演講,都是關於京東的物流、客戶的體驗、同行的競爭等等,而現在,劉強東會說,“沒有把誰當成競爭對手,永遠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他以前是一個創業者,現在越來越像一個企業家了。

1992年,高考狀元劉強東面臨報志願的抉擇,身為“理科學霸”的他,分數可以輕鬆考上清華物理系,但是他卻瞞著父母,報考了人大社會學系,“高中時的一位老師鼓勵我走仕途,造福一方百姓,考人大就是為了今後做官的。”因為心中懷著為家鄉父老做點事的心願,劉強東還在2015年春節帶著太太——網絡紅人奶茶妹妹回到家鄉,給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了一萬元的紅包。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劉強東提到他所認為的最為實在的社會責任,就是“跟一群正直善良、互相關愛尊重的員工一起合法乾淨地成功,過有尊嚴、有信心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