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凌雄的學習方法:學什麼+怎麼學

俞凌雄的學習方法:學什麼+怎麼學

學什麼?怎麼學?

——大部分關於學習方法的探索,其實都是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

和李叫獸一樣,俞凌雄也是年少成名,並且我認為他的進步速度更快,出生在普通家庭,高中畢業進入社會,沒幾年時間就做到了公司總裁,二十多歲創業做培訓對著老闆侃侃而談,並且把公司做到了所在培訓業的全國第一,公司員工幾千人。

關於“學什麼?”,俞凌雄有不少金句。

俞凌雄說,學習肯定有用,而且他本人就是學習最大的受益者和成功品,關鍵是要搞清楚學什麼和怎麼學。

他說,知識分核心和外圍,普通人學外圍,大成者直接進入核心。

就像所有的系統都分為致命點和非致命點一樣,致命點和非致命點的殺傷力不一樣。

他說書店裡99%的書都是錯的,過去大家所學,95%的東西也是錯的。

他說看《細節決定成敗》的人沒有水平,寫《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的人更沒有水平。

關於“怎麼學?”,俞凌雄有不少建議。

他說,跟這個世界上成果最好的人學,這是實現“一日千里進步”的法門之一,凡是最有成就的人都掌握了這個學習的法門,凡是不進入此道的人都很難長大。

他說,你要有浩瀚的經歷閱歷,經歷得越多,你長大的速度就越快,這是實現快速成長的另一個通道。

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也有點問題,這句話頂多當孔夫子教我們做人要有謙虛的態度,但絕對不能作為我們學習的方法,因為學什麼你就像什麼,馬雲不會跟普通人學,馬雲天天跑到美國跟傑克韋爾奇和比爾蓋茨學,跑到日本跟稻盛和夫學,馬雲不會跟你我學,因為我們的成果還不夠好。

極強的針對性和分別心。

我們把學什麼和怎麼學者兩個問題反過來想,或許更能看到問題的實質。

“學什麼?”的反面——麼不用學?

“怎麼學?”的反面——不能怎麼學?

最高效的學習者在這兩個問題上,一定是針對性極強的,也就是說,他們會把學什麼和怎麼學這兩個問題區分得足夠細,然後區別對待所學的東西,而不會一視同仁。

例如:如果某些書背後的思維框架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他們絕不會花一分鐘在這些書上,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這些東西我已經懂了。

而一旦他們發現一本好書正是他們當下所需要的,他們的學習方式可能就會變成直接把書背下來、抄下來,非要刻到腦子裡不可。

低效的學習者則沒有分別心和針對性,眉毛鬍子一把抓。

例如: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會翻一個錯,他們會在很多明明已經掌握了的東西繼續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結果做了一大堆無用功,而對於自己還不清晰、不明白的點,他們也常常蜻蜓點水式的學一下,不清晰的繼續不清晰,不明白的繼續不明白,他們就是不懂得在某些點上多花點時間和耐心,在有些點上可以迅速略過,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區分已懂和不懂的能力。

也就是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哪些東西還沒有掌握,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些東西沒有掌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些東西已經掌握了。

就像下面“鏈接”故事中的尋寶人一樣,他們對待寶石和泥沙的態度是一樣的。

東西就在那——關鍵是有效的事情重複做、一直做

巴菲特說,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上面例子中的學生就是這個狀態,像驢拉磨一樣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上認真地做著大量無用功,一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一定會停止做這些無用功。

如何細分?

“學什麼”是“怎麼學”的前提,也就是說,“怎麼學”是根據“學什麼”制定出來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學什麼”進行細分:

首先把“學什麼”分為“不用學”和“需要學”兩大類。

1、不用學。

A、已經懂了的不用學。

B、永遠都用不上的可以不學。

……

(關於“不用學”更細緻的劃分和把握,會在另一篇文章中做更詳細的探討,知道哪些東西不用學,可以減少大量的無用功和不必要的焦慮,“不用學”的範圍之大,可能會超過你的想象,例如,當自己達到一定程度或進入一定的生命階段後,其實可讀的書真的沒有多少。)

2、需要學。

A、知識。

可以把知識根據自己的現實需求分為以下幾類:

a、大概有點印象即可的知識。

b、需要時能找到即可的知識。

c、需要記住的知識。

d、需要搞清楚背後深層次機理的知識。

e、獲得啟發性的知識。

f、需要體系化掌握的知識。

……

B、技能。

同樣根據自己的現實需要,可以把技能分為以下幾類:

a、這個技能是我需要掌握的最少必要條件的之一。

如良好的“輸出能力”。

b、會長期、高頻使用的技能。

c、能解決大多數人都無法解決的高價值、強需求問題的技能或技能組合。

……

C、思維方式。

同樣,根據自己的現實需求來區分不同的思維方式對自己的重要程度。

a、假設我準備走營銷這條路,那麼,營銷領域的核心思維模型就是我應該首先掌握的。

b、不管做什麼我都應該掌握的通用思維模型。

c、能給營銷增加競爭力的思維模型,如戰略思維。

……

D、心態。

a、價值觀。

b、榜樣。

c、金句。

d、故事。

e、審美。

f、方向。

g、信念。

……

對“怎麼學”進行細分:

對“學什麼”足夠細分之後,“怎麼學”的問題就會更清晰了。

大體上來說:

學知識,講究記憶的效率,所以要遵循記憶的規律來學。

學技能,講究訓練,所以要設計合適的訓練計劃。

學思維方式,講究的模型和訓練,你得清晰提煉出背後的思維模型,否則學習就是無效的,哪怕你花了再多時間,你還得經常用這個模型來思考,否則,學習也是無效的,哪怕你覺得自己已經理解了這個模型。

學心態,講究的是水到渠成,你得真正反思,直面自己,否則學習是無效的。

從“程度”的角度來看,怎麼學無非是不用學、知道即可、必須掌握、儘早掌握、體系化地學等等。

改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率的三大變量。

決定“怎麼學”的變量不止“學什麼”,學習者自身的情況也會影響到“怎麼學”,例如,閱讀型學習者通過談話、聽課等方式學習效率就會非常低,動手型學習者通過閱讀來學習,效果也不會太好。

也就是說,想要提升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方法,以下三個變量是需要自己做深入研究的:

①學什麼?

②怎麼學?

③自身學習方式的特點?

對這三個變量拆分得越細,我們學習起來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就會越強,無用功和浪費就會越少,以我的直覺來看,這種拆分帶來的學習效率的提升不是簡單的線性增長,而是指數級的增長。

學習時經常問問自己,“我這是在學什麼?我準備學什麼?”,足夠強的目的性將對學習方式及時糾偏,帶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李叫獸的學習方法:反饋訓練+改變

盧梭和李笑來的學習方法:概念

富蘭克林的學習方法:創造性模仿

一個易被忽視的學習原則:建立從理性到感性的快捷鍵

框架思維的定義及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