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2018年初,从《这!就是街舞》和《热血街舞团》可以看到,大众对于舞蹈类综艺节目的热情。而两档节目也借着街舞的热情打破了垂直壁垒,吸引了很多非专业观众对舞蹈艺术的关注。

有别于两档分类精细的舞蹈节目,灿星制作与东方卫视合作,立足于舞蹈这个艺术门类,与今年的“跨界热”结合,推出了一档明星舞蹈真人秀节目——《新舞林大会》。

《舞林大会》曾是东方卫视的王牌节目,从2006到2012,也是做过五季的老牌节目。在2018年冠以“新”的抬头,将如何创新打入这个电视节目的品质之年呢?

融入“跨界热”,星素职能互换

近年的跨界热潮以北京卫视的“跨界系列”作为代表,打破了明星自身的壁垒,将不同领域的明星引入到其不擅长的表演形式中,以陌生与勇气碰撞,给嘉宾与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新舞林大会》中邀请了主持界吴昕、歌唱界张靓颖、演员毛晓彤、运动员董力等明星嘉宾,可以说跨得还是很远的。但相比《这!就是街舞》易烊千玺、黄子韬,《热血街舞团》鹿晗、陈伟霆、宋茜,《跨界歌王》刘涛、王凯、小沈阳,《新舞林大会》的嘉宾阵容的引流能力可以说很薄弱。

《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由此,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的新闻通稿基本以迪丽热巴为主,节目组在热巴小姐姐的身份上也留下了悬念,为后续的节目做出了铺垫。虽然热巴曾在《奔跑吧》节目中以新身份的融入,为这个节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是靠她一个人带动《新舞林大会》的流量,只能说,小姐姐是美的,但是小姐姐肩膀不宽,别强人所难。

除了跨界元素以外,有别于年初的两档舞蹈节目的创新还在于节目星素职能的设置上。在这档舞蹈类节目中,明星嘉宾成为了学员,素人舞者成为了导师。身份的置换,在2018年的舞蹈类节目中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模式。

《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素人舞者邀请的是在之前的舞蹈类综艺节目中有过突出表现的选手,观众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如刚刚收官的《这!就是街舞》里的韩宇。这样的设置,对整个节目的内容表现上,也有了更好的观众认知基础。

多元化舞蹈类型,丰富审美感受

街舞热潮过后,《新舞林大会》没有将目标继续放在“街舞“这个垂直的小众领域,而是将舞蹈作为一个大类,融入不同的舞种,由跨界嘉宾自行选择舞种进行排练、表演。街舞、国标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多种表现形式,让观众有机会看到明星的百变舞风。

《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在嘉宾中,有自带基础加持的,如许魏洲的桑巴,毛晓彤的国标,任嘉伦的街舞等,当然,也有董力这种广播体操freestyle的。既然作为跨界的节目,选手不管是否有基础,相信在表现力上都会颠覆观众对嘉宾一贯的认知。

《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朴素画风 + 单一节奏,拖垮优势局

有明星嘉宾引流,有丰富的舞蹈形式可选,有年初积累起来的全民舞蹈热潮,三面带动,节目在市场竞争上还是可以争个二线的,但是第一期的播出反响平平,究其原因,节目整体的制作投入与节目节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两个看起来较为局限的场地,一个是选择环节,一个是展演环节,并且在服化道上也仿佛回到了三年前。

《新舞林大会》:曾经的综N代,努力创新为何仍反响平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上图是毛晓彤参加的上一个综艺《跨界歌王》 。舞台的表现效果对于舞蹈作品的呈现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新舞林大会》的朴素画风在今年一众大制作的综艺节目中,给观众的视觉效果落差很大。

如果说舞台效果是直观的视听感受,那么节目节奏就大大影响了观众观看的心理感受。

官方给出的创新点在于“去评委化”、“连续剧剧情式”赛制,但在第一期节目中,赛制模糊,亮点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化体现。整个节目节奏较快,平铺直叙,没有调动起观众的情绪沉浸在节目的叙事与表演当中,自然很难产生共鸣。

电视节目与电影一样,有大卡司大制作,当然也有小成本接地气。观众不是不能接受小成本电视节目,也并非一味追求高大上的舞台效果,而是,一个节目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一个较为清晰的呈现。

大制作拼画面,小制作拼情怀,目前来看,《新舞林大会》在两者上都没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力,如若后面没有更大的惊喜,很难在这个电视节目的“品质之年”拿到预期的市场份额。

娱乐锋

娱乐锋:做有态度的文娱评论平台

文娱评说 | 收视舆情 | 影视圈论 | 艺考编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