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去世,臨終前留十個字,儘是無奈和不甘,也是她一生的遺憾

在古代歷史長河中,最有權勢的女子並不多,但是有權又最出名的莫過於武則天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武則天作為有一介女流,卻憑著自己的才智登上皇位,讓朝中眾臣臣服於她,這樣的人生,聽著都讓人佩服。武則天有著做大事人的胸懷和魄力,她夠聰明,也夠狠,女子想要在男人為尊的世界立足,成為最高統治者,她為達到目的可以犧牲自己的親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女人,在臨死之前卻發佈了自己的退位詔書,讓自己退為皇后,她的這一做法讓人很是不解,她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

武則天去世,臨終前留十個字,盡是無奈和不甘,也是她一生的遺憾

武則天本是李世民的妃子,後來在李世民死後又和李治在了一起,李治死後,她把唐改為周,自己做皇帝,江山已經是武氏家族的人,武則天繼位後,也想和其他皇帝一樣,在自己的家族中挑選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事實卻不理想,後代實在是太弱,沒有人能擔當起這個重任,自己孃家人又沒有什麼政治才能,整日的事情就是吃喝玩樂,全都是庸才。武則天憂心忡忡,她能當上皇位付出了不少,而天下對於女人當皇帝是很不滿的, 武家後人沒有繼承自己的一點優勢,如果貿然傳位給自己武家人,恐怕在自己死後,武家會被連根除掉。

武則天去世,臨終前留十個字,盡是無奈和不甘,也是她一生的遺憾

武則天想的很周全,在自己一番考慮之後,她決定選擇自己的兒子繼承大統,當時她只有李旦和李顯兩個兒子還活著,其中李旦更為優秀,不管是才智還是政治能力,都更適合帝位,而且李旦在朝中有不少的支持者,儘管如此優秀,武則天卻知道,自己不能選擇李旦,她害怕這個兒子對自己的母家做出不利的事情,而李顯昏庸無能,當一個傀儡很合適,就這樣,李顯被武則天召回了宮中。武則天自認為考慮的很周到,但是武家的人對她選擇李顯表示不滿,認為既然江山已經成了武家的, 就不能輕易還回去,天天在耳邊勸她,武則天后來也變得猶豫了,把李顯召回來後也沒有了下一步行動,朝中大臣們已經開始催促武則天儘快立太子。

武則天去世,臨終前留十個字,盡是無奈和不甘,也是她一生的遺憾

這件事情一直拖到了公元705年,這時候武則天已經病重,疾病纏身的她對於朝中之事疏於關注,一場政變逼得武則天立了李顯為皇帝,武則天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心裡縱然百般不願也只能退位,這時候的武則天已經81歲,她將自己貶為皇后,退位的詔書上只寫了十個字,“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這十個字寫出了她的無奈和不甘。

武則天去世,臨終前留十個字,盡是無奈和不甘,也是她一生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