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輻射能致癌?真相在這裡

長期對著電腦會輻射致癌、晚上手機放床頭會輻射大腦、手機放貼身口袋會影響生育能力、孕婦需要穿防輻射服.....

手機輻射能致癌?真相在這裡

以上這些說法,你相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媽先信了。

其實要想知道答案,先得真正瞭解,什麼是輻射?

手機輻射能致癌?真相在這裡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273.15℃)以上,都會以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外傳送能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

所以我們身處在一個充滿輻射的世界中,甚至我們自己也在產生著輻射。

根據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電離輻射,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以及X光等。

這類輻射所具有的超高能量能夠破壞生物分子的化學鍵,從而使得分子性質改變,嚴重時甚至可以導致基因變異、致癌等後果。

電離輻射源主要有:醫用設備(如X光機)、核反應堆、鈾礦及核燃料廠等。

只有這類電離輻射,才是大家通常觀念中那種有可能傷害人體導致變異的輻射。

手機輻射能致癌?真相在這裡


但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輻射,幾乎全部屬於另一類輻射: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以及手機和所有家用電器發出的電磁波。

非電離輻射輻射因為頻率低、能量小,根本不具備改變分子性質的能力。

因而,所謂的手機不能放床頭、電腦輻射致癌、孕婦需要穿防輻射服云云,完全是虛假謠言,無稽之談。

非電離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熱效應”。輻射作為一種傳播能量的方式,能夠加速分子運動,使物體變熱。沒錯,微波爐就是這個原理。

那麼,非電離輻射的熱效應對人體有害嗎?

首先,所有家用電器即使在最大功率下使用,其輻射量遠不如我們在陽光下曬太陽接受到的多。

所以,你如果不害怕曬太陽的話,就更不用害怕手機、電腦啦。

手機輻射能致癌?真相在這裡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手機輻射歸為2B類,即“也許可以致癌”。這讓許多人聞之色變。

但你不知道的是,同屬2B類的還有咖啡,泡菜等。染髮劑的致癌等級高於2B類。而紫外線的致癌等級排在最高的1類。

更危險的輻射物是香菸。香菸內含有放射性的釙和鉛,每一位菸民的肺部平均每年會受到大約 160000 微西弗的電離輻射。這個數值是什麼概念呢?

美國曾在日本廣島扔下一顆原子彈,70年後的今天,爆炸處的輻射強度為每小時0.3微西弗。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洩漏,30多年後,當地仍有每小時5微西弗的輻射量。

最後總結,作為父母,如果你還擔心孩子玩電子設備的輻射危害,倒不如提醒孩子以後不要學抽菸。作為男友,與其提醒女友睡前關機,不如提醒她出門塗防曬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