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故事|財經211學姐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財務碩博夏令營

保研故事|財經211學姐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財務碩博夏令營

作者個人簡介

本科專業:某財經類211 財務管理專業

專業成績:4.1/5.0,綜合成績:93.68/100

專業排名:2/188,綜合排名:2/188

參加完三個營,感覺表現不盡如人意,自己也在住處不斷反思。接下來面對的是人大的營。當時漢青的金融專碩和商學院的財務碩博都給了我入營 offer,考慮到漢青夏令營的風格和復旦管院相像,活動較多且錄取率只有 1/3,保守的我還是放棄了漢青去到了商學院。

首先還是介紹一下人大商學院開設的碩士項目,門類還是很全的,涉及到經管的很多領域,偏重管理一些,也正是因為專業多,其營服採用了彩虹七色調,算是我參與的夏令營中最好看的一款了。

人大商學院的夏令營只需網申,而且入營的篩選標準很迷,並不是說排名高的機會就一定更大,據我瞭解營中專業十名開外的同學大有人在。報到的當天晚上是系主任對專業的介紹,我們財務與金融系的系主任姜付秀老師白髮蒼蒼,霸氣側漏,一言一行都帶有明星範兒。營員們晚上住在人大校內的宿舍,四人一間,上床下桌,沒有獨立衛浴,宿舍的天花板比較矮,爬上去時很容易撞頭。

人大對地下空間的利用十分充分,超市、髮廊、打印店、咖啡館,應有盡有。接下來幾天是學術講座的內容,分別由王化成老師、、支曉強老師、閻學民老師、尹澄溪老師與田昊樞老師主講。王化成老師在財務與金融系也算老資格,但他與姜付秀老師的風格迥異,滿臉慈祥的微笑,還時不時蹦出幾句詩文,充滿著人文關懷。

如果說姜付秀老師是雷厲風行,那麼王化成老師便是春風化雨。他主講的內容是會計指數,一個受財政部委託所研究的課題,試圖採用會計信息預測宏觀的經濟走勢。支曉強老師算是中年老師的代表,對於管理會計情有獨鍾。而且支曉強老師經常與其他院系的老師溝通交流,對於管理整合有著獨到的見解,不同學科對待同樣一個問題的理解差異很大。閻學民老師、尹澄溪老師以及田昊樞老師是年輕老師的代表。閻學民老師給我們講的是行為金融專題,個人認為講的內容對於之前稍微聽過行為金融學課程的同學來說沒有什麼新穎的,無非就是心理賬戶、前景理論、過度自信這些典型的行為金融現象,倒是一口流利的英文令人印象深刻。

尹澄溪老師和田昊樞老師都是搞基金定價的,田昊樞老師甚至還講起了利用隨機過程的建模,這對於臺下大多是財務背景的同學來說聽得真是一臉懵逼。所幸的是後面的考核環節沒有出現此類內容。

人大商學院財務碩博的考核分為筆試和麵試兩個部分。筆試時間為三個小時,共 13 題,選 3 題作答即可,必選一道研究設計題。題目範圍很廣,涉及經濟學、數學、統計學、財務學、會計學等多個領域,照顧到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

我選擇回答的題目分別是:

1. 財務管理與公司價值創造的關係?貢獻路徑?

2. 股利分配政策的流派有哪些?哪種理論能更好地解釋中國上市公司的現狀?為什麼?

3. 自己做過的一份研究設計或研究提綱。

第一題是純論述題,這種題看似簡單,但想要在眾多參營者中脫穎而出卻不容易,答題需要展現出嚴密的邏輯性。我主要從四大財務活動——投資、融資、分配以及日常營運的角度展開,梳理了各活動的主要觀點、文獻及評價指標(投資:CAPM、APT、多因子,融資:MM、Pecking order,分配:股利無關、股利促進、股利抑制,日常營運:FCFF、FCFE 等。

在此推薦一本書:《公司財務理論》(美)威廉·L.麥金森著,裡面詳盡地介紹了公司財務方面較為經典的理論,個人覺得內容全面且條理清晰),強調公司財務管理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配置效率幫助公司創造價值,但財務管理並不是價值創造的主流,公司價值創造的源泉依然來自於其主營業務,其核心技術、產品與服務經驗,財務管理充當一個輔助的角色。

第二題實際上是專門考察股利分配的文獻,湊巧的是剛過去的一學期我上了一門財務案例分析的課程,我課程的展示案例是“公司治理與現金股利——基於佛山照明的證據”,這是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陳信元教授 2003 年在管理世界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案例,案例本身其實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文章的文獻綜述寫得極其詳盡,由於展示的需要我基本上能夠把那篇文章的文獻綜述複述出來,這在筆試的時候派上了大用場。還有關於股利政策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解釋力,我認為“股利抑制”能夠更好地更好地解釋中國上市公司的現狀。因為中國的上市公司大多股權集中,沒有必要派發高額股利廣泛地維護各方利益,沒有“股利促進”的基礎,派發高額股利反而會增加向特定主體利益輸送的可能。

況且將佛山照明派發高額股利的現象專門作為一個案例進行分析,這本身就說明派發高額股利對於我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並不常見,這樣才有研究的價值。至於第三題我忽然想起在北大光華會計碩博營的筆試中我也絞盡腦汁地想了一些,所以就直接把在光華那想過的搬了過來。

人大商學院財務碩博的面試又分為中文面和英文面,面試集中在一天。中文面一組 10 人左右,按本科專業背景分配(我當時在的就是本科都學財務管理的組),對面坐著五位老師,領頭的(主持人)自然是系主任姜付秀老師,之前在講座中出現過的尹澄溪、田昊樞老師也在,還有兩位老師不知道什麼來歷,後來官網上一查也都是財務系的老師。整個中文面持續一個半小時之久,可能是因為持續時間過長,老師擔心僅靠無法全面記憶同學們的表現,還帶了一個錄音筆全程錄音。中文面主要就是兩塊,一個是中文自我介紹(3 分鐘,介紹完後由於我離尹澄溪老師比較近,就看到他在紙上圈畫,像是在給每位同學打分來著),還有一個是討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課題,當時我們討論的是互聯網對企業融資的影響。這種題出來老師肯定不指望本科生能提出一個多麼新穎的觀點或者多麼深刻的研究角度,更多的還是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個人認為這種關於企業融資的問題,渠道、方式、成本這幾個角度肯定是跑不掉的。

我們還可以結合互聯網金融把融資分為股權、債權、商品等等。類似於這樣的面試題,之前比較關注互聯網行業或者參加過有關互聯網比賽的同學肯定就更有話說(我們那一組就有個妹子在挑戰杯中做過有關於互聯網的創業項目)。最後姜老師還要求用一分鐘總結一下本場的討論結果。

英文面也是分組進行,一組4-5 人,由閻學民老師主持,鄭凌凌老師參面,另外還有一位在讀學姐計時。首先是常規的 Self-Introduction,有 1 分鐘的時間限制。

接下來是兩個學習與生活方面的問題,一個是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 and the postgraduate?另一個是 If youget one million yean, how will you use it?兩個問題均有 1 分鐘的思考時間,因此我比較建議帶紙筆入場,這 1 分鐘內可以將關鍵詞寫於紙上,便於表達的串聯與發揮。回答的順序要麼從左往右,要麼從右往左,順序會在過程中更替,整個英文面持續大約15 分鐘的時間。

人大商學院的複試結果一週後由系主任電話通知。統計下來財務碩博項目總入營35 人,錄取 21 人,總錄取率較高。人大本校入營 7 人,全部錄取,因此外校錄取率大約50%。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數學碩或者碩博項目都是不進行九月推免的,人大商學院的也不例外,再加上每年人大商學院的財務學考研也只招1-2個,這個難度可想而知,對於外校來說夏令營約半數的錄取機會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同時在該營進行時,不知是招生組的臨時決定還是什麼的,在各專業的筆試前,申報碩博項目的同學可以轉為專碩項目,接受專碩項目的考核與選拔,因此申報碩博項目的同學還多了一次選擇的機會。不過轉項目一定要慎重,畢竟兩類項目的考核標準差異還是挺大的。

可能由於之前剛參加完北大光華的學術營(那個實在太學術了),再到人大商學院來就會感覺並不是很學術,包容性較強。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講座儘量搶前排坐,人大商學院的夏令營會給每位營員一個紙質桌牌,因此師生互動很重要,這既有賬面上的記載也有老師的印象分。在群面當中,尤其是中文面的課題討論,需要注意合作與競爭的拿捏。在我這一組的英文面時,閻學民老師就明確提出超時的同學其考核分數會大打折扣,因此面試的所有計時環節千萬不能超時!

由於我的最終去向就是該項目,所以在這裡多說兩句。人大商學院作為人大經管類的一員,其名氣似乎低於人大財金、人大漢青,這一方面與學院的風格有關,人大商學院真的是屬於比較低調的學院,我們系主任自己說甚至會回絕許多講座的邀請;另一方面個人覺得如果某一個院招的專碩較多,由於每年都會披露就業報告,會更容易打出牌子。人大財金與人大漢青的金融專碩就被奉為招牌項目,攬了不少的人氣,而人大商學院專碩項目去年才正式接受推免生。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人大的平臺,至少在就業方面不會有過大差異。

事實上人大商學院的宗旨是成為中國最懂管理的商學院,非常重視實踐與案例教學,相當接地氣,學生的實習經歷十分豐富。我們雖然是財務碩博項目,但據學長學姐介紹,每年有80%的同學轉碩,就業的話券商居多,中金中信的也不在少數。學術方面該項目的研究方向較多,有公司財務、資本市場、資產定價、管理會計、房地產金融、財務信息化、審計、資產評估等多個方向,課程包括三高、數理分析方法、大數據分析、實證金融以及各方向的理論課與文獻課,師資的話前些年人大商學院確實捉襟見肘,老一派的教師偏多,但近幾年學院大力引進海歸,引進力度不輸財金與漢青,而且年輕老師的研究方向集中於資產定價一塊,他們在 RFS、AFA、CAR 等金融會計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與學術會議上都有發表記錄。有很多同學也是放棄了上海一些高校的錄取資格來到這裡,認為人大商學院是學術研究的潛力股,他們願意投資。

轉自保研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