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測試鏈硬分叉,百元之旅在路上?

自從比特現金(BCH)於北京時間5月16日0點左右執行硬分叉,將該區塊大小從8MB增加至32MB。近日,比特股(BTS)宣佈將於5月19日13:58進行硬分叉升級,版本測試號為2.0.180510。最近以來,兩大主流加密貨幣接連宣佈硬分叉,讓許多韭菜對“硬分叉”這個概念一頭霧水。

到底什麼是“硬分叉”呢?

BTS測試鏈硬分叉,百元之旅在路上?

硬分叉是軟件升級,將不兼容舊軟件的新規則引入網絡。你可以將它看作規則的延伸。從分叉開始之後,新舊規則彼此互不兼容、新區塊鏈也不接受依照舊規則運行的交易。

例如去年8月,原本的比特幣拆分為比特幣(BTC)和比特現金(BCH)兩種彼此互不兼容的硬分叉。

而導致兩方分叉的爭議點,則是如何改善目前比特幣每秒鐘只能完成7筆交易的設計,以及解決日漸升高的交易手續費問題

因為,相較於傳統的金融網絡(如VISA)每秒能完成上千筆交易,比特幣目前的交易處理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比特幣的開發團隊和礦工雙方,在「加快交易速度」這個問題上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法,但最終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因而讓比特幣最後一分為二。

硬分叉之後的結果,因為彼此互不相容,所以也就有一大群人會離開原本的區塊鏈,跑去協助另一套新的區塊鏈運行;而這樣的狀況,有可能會直接影響原本區塊鏈的安全性。

因為區塊鏈是由礦工協助運算、記帳,所以如果協助交易的礦工越少,就會讓黑客更容易取得網絡上過半的運算能力來發動攻擊。

而貨幣的安全性下降、或是驗證所需要的交易時間越長,都會讓貨幣價格下跌。

出現硬分叉的情況是什麼呢?

BTS測試鏈硬分叉,百元之旅在路上?

當礦工遵從不一樣的機制,就會出現分叉。

鏈圈裡第一個有影響力的硬分叉應該是以太坊的分叉事件。以太坊上著名的項目The DAO由於其自身漏洞,導致黑客竊取了當時價值約6000萬美元的以太幣。

2016年7月,以太坊開發團隊通過修改以太坊軟件的代碼,在第1920000個區塊強行把The DAO及其子DAO的所有資金全部轉到一個特定的退款合約地址,從而“奪回”黑客所控制的DAO合約幣。

具體來說,追回奪回合約幣的方法是讓整個區塊鏈狀態回溯到被黑客入侵前,讓原本被偷走的錢再度回到使用者的錢包。並且從那一個區塊,另外再岔出一條新而獨立的以太坊分叉鏈,讓被竊之後的交易,在新的區塊鏈上通通不算數。而被竊走的那一大筆錢,在整條舊區塊鏈人去樓空之後也就毫無價值了。

由於一部分礦工並不認同這個修改,於是形成了兩條鏈,一條為以太坊(ETH),一條為以太坊經典(ETC),各自代表不同的社區共識以及價值觀。

由於這兩條鏈在發生分叉之前的數據都是一樣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

原本持有以太幣(ETH)的人,發現自己除了持有原有的ETH外,又有了相同數量的ETC。這個開闢新天地的做法,獲得了多數以太坊使用者的支持,導致大量的礦工離開ETH,改投靠ETC。

不過還是有一些礦工選擇留在ETH,他們多數是信奉「區塊鏈不該受到人為任意修改」的基本精神。因此,即便有一大筆錢被黑客偷走,也應該要繼續走下去。

BTS硬分叉意味著什麼

BTS測試鏈硬分叉,百元之旅在路上?

在2017年8月1日,由ViaBTC領導的礦工團體創建一個比特幣分叉——Bitcoin Cash(簡稱BCC或BCH)。

這次分叉,讓大量的比特幣持有者憑空的增加了一種新的數字貨幣(BCH),也就是說,憑空的多出了一些資產。

至於這些資產的價值具體怎樣,還要看市場交易情況。

但總的來說,區塊鏈的硬分叉,沒有減少資產,反而讓人手裡多了一種資產,看上去總歸是一件不虧的事情,於是區塊鏈分叉就成了一種資產憑空增加的方式。

一提到硬分叉,很多人潛意識的就認為會產生新的幣種。

不過,今天BTS硬分叉只是“硬分叉升級”,目的在於升級,“硬分叉”只是技術手段,手段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最終目的。但不管什麼時候,BTS現金的價格才是一直是眾多持有者關注的重點。

BTS的此次硬分叉升級勢必也會對其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硬分叉也好,軟分叉也罷,分叉一直是區塊鏈極力避免的問題。如果對於分叉不加以限制,區塊鏈就會分出各種各樣的鏈,這就亂套了。所以很多人對於硬分叉始終持譴責的態度。

但依老韭來看,BTS最近要漲的需求很強烈,雖然市場價格並沒有體現,但從BTS這波1.5強勢築底,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莊家的意圖。散戶要漲,我就偏不,跟著大餅回調,價格不升反跌,不斷收集籌碼,然後在你們都絕望之時,再來一波行情,這才是一波完美的操作。希望持有BTS的人多點耐心,短期1.4-1.6築底成功,如破則分批掛單買入;陽光總在風雨後,BTS的晴天很快到來,你需要的只是多一點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