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选择的储君竟然是个弱智……

导读:司马炎统一天下,建立西晋,司马家族在全国动乱之际可谓占尽了风头。天下大势已定,司马炎心中一直在筹划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位继承的问题。在面对两个最佳人选,一个是本就有继承权的司马攸,一个是自己的嫡长子司马衷,他究竟该如何选择这个皇位继承人……

司马炎死的时候是公元290年,也就是灭吴统一全国之后的10年,他把自己的皇位让儿子司马衷继承。这个儿子,从小就被立为太子,是司马炎的嫡长子,但是司马炎这个嫡长子有个极大的缺陷,就是弱智。史料上记载了很多他弱智的事情,最出名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段时间,天下大旱,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老百姓没有东西吃,结果司马衷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忧虑,但是问出来的话就表现的非常弱智,“何不食肉糜”,意思是“如果没有饭可以吃,还可以吃肉啊”,弱智程度可见一斑。

两晋: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选择的储君竟然是个弱智……

但是正是这个弱智,司马炎坚持要保住他这个太子地位,最后把皇位让给他。为什么呢?

第一,让自己的弟弟司马攸死了这条心。

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其中之二。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把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做儿子,而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因此司马炎和司马攸都是司马昭的亲生儿子。

两晋: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选择的储君竟然是个弱智……

司马家族部分谱系(图片来源:作者整理制作)

司马师在位不久,死的时候司马攸还小,于是就让弟弟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家族的事业。司马昭掌权之后,多次对外说道,我的位子是哥哥司马师给我的,我死之后,还会把位子还给哥哥的儿子司马攸的。话虽这样说,但是司马昭死的时候并没有将位子传给自己的亲生次子,也就是司马师名义上的儿子司马攸,因为司马昭有自己的私心,他希望是自己枝系继承司马家大统,未来的皇家宗庙里供奉的是自己的牌位。

司马炎继承司马家大位建立晋朝成为晋武帝之后,对这个亲生弟弟颇为忌惮。一方面他知道按理来讲自己的位子本来应该是弟弟司马攸的,另一方面司马攸为人贤达,颇有雅名,朝廷里有许多人认为司马炎应该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司马攸。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司马炎同样有私心,希望是自己的后人继承皇位,希望后人祭奠的是自己的牌位,因此司马炎一直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儿子坐牢太子的位置,让弟弟司马攸死了做储君之心。

两晋: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选择的储君竟然是个弱智……

第二,司马衷有三尊保护神。

其一是司马衷的母亲杨皇后。杨皇后出身于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家族,在汉代就号称是四世三公,后世创建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就是出自弘农杨氏。

杨皇后从小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明达事理,据说相士看她有贵貌,不是一般的相貌,于是司马昭就为儿子司马炎求得了这门亲事,司马炎娶了杨艳作为近侍之妃,后来就成了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了。

杨皇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夭折,司马衷是他的次子,也就理所当然成了嫡长子。杨皇后不仅拥有强大的家族背景,而且和司马炎夫妻情深,因此杨皇后在继承人问题上有很大的发言权,力挺司马衷继位。凡是有人提出要更换太子,杨皇后都有一个理由反驳,那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是儒家学说对于皇位继承和家族继承的重要原则,出自于《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对于继承人问题有两句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

意思是如果没有嫡长子,要立其他的儿子,仍然要看母亲的身份,看母亲在皇后之下的排序,谁的母亲高贵,谁的儿子就子以母贵,也就是“拼娘”。

杨皇后为了保护司马衷继位,还做了两个别出心裁的事情。

第一,为这个儿子选了一个太子妃,又丑陋又强悍的太子妃,名字叫做贾南风。

第二,在她自己临死前,把自己的堂妹杨芷推荐给皇帝司马炎,希望司马炎能把她的堂妹杨芷立为皇后。杨皇后的目的是让太子妃贾南风和皇后杨芷对太子司马衷进行双重保护,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司马衷的第二尊保护神是司马衷的长子,也就是皇帝司马炎的长孙,名叫司马遹(yù)。司马遹是一位才人所生,从小就表现出极其的聪明。司马遹五岁时,遇到皇宫失火,他当时正和爷爷司马炎在一起,司马炎站在宫墙上观望火势,这个五岁的小孩把爷爷拉倒黑暗处,对他悄悄说了一句话:

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晋书.愍怀太子传》

意思是告诉司马炎,天色黑暗,你作为皇帝不能站在明处,明处危险。作为一个五岁的小孩子,能有这样的见地,令司马炎刮目相看。因此,司马炎十分喜爱司马遹这个孙子,并且逢人就说,“这个小孩极其像我的祖父司马懿”。

当时有相士说,广陵(今扬州)有王者之气,皇家气象,结果司马炎就把这个小孩封为广陵王,明显可以看出司马炎想让司马遹未来继承皇位。由于司马炎非常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可以光大司马家族的事业,因此司马炎把司马遹立为太子嗣子,等到将来太子继承皇位之后再把司马遹立为太子。司马炎设想自己活的时间长一点,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活的时间短一点,迅速让这个孙子继位,司马家族可保无虞。

第三尊保护神是司马衷的妻子太子妃贾南风。

上文提到,杨皇后为司马衷挑选的这位太子妃贾南风丑陋且强悍,丑陋杨皇后觉得无所谓,她看中的是贾南风的强悍,她认为只有强悍的太子妃才能保护自己的弱智儿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贾南风的家族势力同样强大。贾南风的父亲是司马昭的心腹贾冲,贾冲是司马昭和司马炎父子的头号谋士,是诛杀魏帝曹髦的司马家族头号大功臣,贾南风就是他的小女儿。

贾南风在保护太子地位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朝廷有许多大臣向司马炎进谏,说担心司马衷能力不足,不能继承司马炎的事业。于是司马炎就把这些大臣和宫里的老师们请来赴宴,在宴席上当众临时出了一个题目,命人把考题拿去给太子作答。太子收到题目,不知所措,太子妃贾南风当机立断,迅速找了一些宫外的文人替太子作答,这些文人为了在太子妃面前积极表现,写出的答案引经据典,文采飞扬。贾南风一看,这样的答案太假了,都知道太子智商欠缺,怎么可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文章,拿给大臣们一看必然露馅。于是贾南风就找来一些识字的太监,让他们把原文翻译成白话,大意不改,越通俗越好。司马炎和众大臣看了答案之后,司马炎说,太子答得很好嘛,怎么能说没有能力继承我的事业呢?于是这场风波就在贾南风的巧妙应对下得到化解。

其实,司马炎本就不想撤换太子,他和贾南风演的这出双簧只是为了封住群臣之口,让他们不再提换太子之事。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之后的10年,司马炎去世,太子司马衷顺利继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晋惠帝。在中国历史上,凡是谥号带有“惠”、“怀”的皇帝,往往不是弱势就是弱智,这个晋惠帝司马衷不仅是弱智,更是弱势。他做太子的时候就是傀儡太子,做了皇帝,仍然是一位傀儡皇帝。晋朝之不幸,由此开始。

(本文参考资料皆来自于正史。欢迎喜爱历史的朋友评论转发,感谢各位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