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東莞家長:寶寶哭鬧異常,小心是「腸套疊」

(記者 李廣)強強8個月大,剛開始,強強在家裡嘔吐、哭鬧,持續了一天多。其父母沒有多想,帶他到當地的社區小門診去看,被當成小兒腸胃炎治療。後來拖了一天多,家長覺得實在不對勁,送到市婦幼保健院急診。

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伍崗泉介紹,送來時,寶寶精神比較萎靡和疲倦,還出現脫水的情況,肛門有血。

醫護人員給寶寶輸液補液,並送去做急診B超,明確孩子腹腔有包塊,判斷是“腸套疊”,需要手術。

提醒东莞家长:宝宝哭闹异常,小心是“肠套叠”

兒童是目前輸液的主要人群之一。(資料圖)

伍崗泉介紹,打開寶寶腹腔後發現,小腸套到結腸裡面去了,腹腔還有血性腹水。復位成功後,局部還有3公分的小腸壞死,容易造成感染性休克,所以進行了“壞死段小腸切除吻合術”,切除壞死腸段對小孩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影響。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4至10個月的嬰兒最多見。如果腸套疊發生時間為1-2天,套入的腸管血液循環受阻,並隨著腸蠕動腸管越套越緊,從而發生缺血性壞死、穿孔,危及寶寶的生命。寶寶得急性腸套疊,多因為飲食改變、嬰兒期回盲部遊動性大、病毒感染等。

市婦幼保健院每年都能接到近400個腸套疊的孩子,甚至一天能接到四五個。絕大多數是一歲以下。

小貼士

如何判斷“腸套疊”

2歲以下的寶寶即使得了腸套疊也不會表達,家長如何早發現呢?

伍崗泉說,得了急性腸套疊的寶寶會表現劇烈、有規律的陣發性腹痛、哭鬧不安、屈腿、面色蒼白。每次發作約10~20分鐘,以後安靜入睡或玩耍如常,約數十分鐘後又突然發作,其症狀如前。如此反覆多次,還有拒食、嘔吐、排暗紅色果醬樣便。發現寶寶出現上述症狀時,都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腸套疊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放射科行腸套疊空氣灌腸復位,超過九成患兒都可以治好;二是當空氣灌腸不能復位或病情不允許行空氣灌腸時需行手術治療。

像強強這種病情耽誤比較久的,一般需要手術治療,家長要有意識,多留意孩子的表現,切莫延誤病情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