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時代到來

2015年之後,以電子商務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生態圈創造了資本市場的估值神話。科技金融、區塊鏈等概念新穎的新經濟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受到了眾多風投機構的關注。然而,由於投資市場羊群效應顯著,很多急功近利的風投機構往往對項目的估值邏輯重視不夠,導致投資無法達到預期的盈利效果。

價值投資時代到來


據相關人士透露,自去年以來,投資行業出現了幾次上百位投資人去競購本來已經很貴的項目,甚至有些公司採取了價高者得的競標模式來實現融資,這樣的模式無疑是脆弱不可持續的。因為風投機構的投資依據必然是所投企業的業務模式、發展前景以及團隊實力,而不是對資本市場呈現出的估值價格。

估值過高是企業和市場不健康的表現,雖然概念性題材比較容易獲得市場關注和短期成功,但從長期來說,這樣的運營模式會傷害到企業本身。第一,過高的估值會讓企業家背上短期業績的枷鎖,無法在長期競爭的業務領域加大投入。第二,過高的估值無法長期凝聚各類投資機構,對於後續的資本引入來說也會構成瓶頸。

如今,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的用戶數已經進入穩定增長階段,企業成長進入企穩期,很難再次超越當時的高估值。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恢復冷靜來看待企業的內在價值,根據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市場業績以及未來的增長潛力進行投資研判。

對於投資市場而言,高估值只能說明企業目前的市場地位顯著,而不能代表長期發展態勢。對於有意向進行股權投資的機構和個人來說,這絕不是投資依據的全部。尤其是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投資者更應該關注該企業所在的行業未來是否有空間,並通過企業凝聚力以及歷史業績表現來判斷企業的內在價值。​

企業的內在價值是企業在其生命週期中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貼現。自由現金流之所以“自由”,是因為其是指企業運營和資本開支之外,可以隨時分配給股東的資金。自由現金流是評價企業價值真正的“稱重機”,時下流行的PE、PB、PV/EBITDA等的估值方法並不是有效反映企業價值的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