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的保險配置攻略

對於一個三口之家來說,買保險有一個基本的原則:

先大人,後孩子,先考慮重大疾病和意外保險,後考慮教育和分紅理財保險;

先完善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保障(即誰的收入能力越強,誰肩負的責任就越大,就優先保誰)。

當然,並不是說誰最關鍵就只保誰,而是說投保的時候的要有側重點。其實家裡的每一位成員對一個家庭來說都非常重要,就像組成水桶的每一塊木板一樣,缺了誰,都圍不住大家共同的幸福。下面這個圖很好地展示了一個三口之家的理財規劃。

一家三口的保險配置攻略


一家三口的保險配置攻略


雙十原則


保險的“雙十”原則,即保費佔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保額是年收入的10倍。

一般而言,用十分之一的收入來交保費,這樣的比例不會對我們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而10倍的年收入可以幫助一個家庭渡過可能的危機。

確定了重點保障對象之後,再根據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確定保費預算,一般來說,年交保費的預算佔整個家庭的10%-15%左右時比較科學的,最高不超過20%。

生命價值法的原理就是以一個人生命價值作為依據來考慮應購買多少保額,所謂生命價值即收入減去其開銷的差額

一家三口的保險配置攻略

五先五後原則


1、先滿足保障需求,後考慮投資需求

眾多消費者選擇險種的過程中,存在一個誤區:

就是往往對投資型險種情有獨鍾,常常選擇的是“高收益,高回報”的險種,而忽視保險最原始的保障功能。意外險和健康險等最具有保障意義的險種,由於是消費性險種,保費一去不復返,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於是,不少消費者花了錢投保返還型或者投資型險種,但當風險來臨時,卻發現保險“不管用”。一味追求保險的投資收益,猶如空中樓閣。這也是一些投保人遭遇風險時才發現保險不“保險”的根源。

意外、疾病是人生中最難預知和管控的風險,保險的保障意義很大程度就體現在這兩類保險上。所以投保人在經濟狀況一般的情況下,應先滿足意外、疾病類保障需求。倘若經濟實力允許,也可一併考慮其他險種。

2、先保家長,後保小孩

很多人想到買保險,往往是在有了孩子之後。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利用保險手段給孩子制定一個周全的保障、教育、儲蓄計劃。與此同時,家長們也忽略了一條必要的條件:給孩子交保費的是自己。

因此,買保險要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先保家長尤其是對家庭財務貢獻度最高的人。採用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首先對自己和配偶的保障下足功夫。只有家庭支柱獲得足夠的保障,孩子的風險才可能降到最低。

一家三口的保險配置攻略


3、先滿足保額需求,後考慮保費支出

如果你在投保時,保險代理人告訴你:買保險要關心保額,不要關心保費。投保人聽說“買保險不要關心保費?”有點聽不懂。

其實很簡單,保額比保費更重要。保額通過科學的風險評估和需求分析可以得出,作為必要的保障額度,購買的太少顯得保額不夠,購買的太多影響你的財務結構。

而保費則可以根據投保人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不同的人身階段、不同的財務狀況、不同的職業類別,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方式來安排你的保費支出。

比如消費型產品(保費低)與返還型產品(保費高)的選擇、保費繳納期限長(年度繳費低)短(年度繳費高)的選擇,通過合理組合均可以達到你所需的保額。

4、先滿足保險規劃,後考慮保險產品

有人把保險代理人比喻為家庭財務醫生,這話很有道理。因為只有銷售“風險規劃處方”的代理人才能順應形勢並被客戶所接受。

5、先滿足人身保險,後考慮財產保險

現實生活中,有車族100%的會為自己的愛車投保車險,卻忽略為自身投保人身保險;也有很多企業主會為企業投保財產保險,而不為自己投保人身保險。這實際上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問題。

人是創造財富者,沒有人的保全,也就沒有財富的積累。

因而消費者在考慮買保險時,一定要分清主次,人的保障比財富的保障始終更重要,處理好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的關係,則滿盤皆贏;否則,全盤皆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