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面對資本經營困境,企業家首先要提振信心

民營企業正經歷“最差”時刻,面對資本經營困境,很多企業家已經無暇顧及管理和發展,如何重新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重新喚起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是這個時間點上必須正視的問題。近日,後EMBA創辦人、世界科技創新論壇發起人崔巍接受媒體專訪,就這些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思考。

不同於央企、國企具有天生機制優勢享受政府照顧,也不同於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享有多重政策優惠,中國的民營企業一直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和一些行業准入的困境,甚至負擔更重——2017年約2/3的稅收收入增加額來自民營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對稅收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不到12%。

最近幾年,中國民營企業家的信心也受到很大打擊。特別是從去年開始,上市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遇到這些挑戰,可能比不上市的企業壓力都大得多,中國民營企業正面臨重重挑戰。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曾表示,中國經濟發展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民營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目前,民營企業創造了中國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以及80%以上的就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稅收增長的重要力量。

但現在這支重要力量卻被認為正經歷“最差”時刻,面對資本經營困境,很多企業家已經無暇顧及管理和發展,如何重新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重新喚起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是這個時間點上必須正視的問題。

崔巍:面對資本經營困境,企業家首先要提振信心

後EMBA創辦人、世界科技創新論壇發起人崔巍

金融出路

中國企業的融資手段很單一,融資難、融資貴是眾所周知的現狀,民營企業更是飽受困擾。

儘管2018年4月央行降準,7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等,但事實上真正涉及到民營企業的地方並不多。

但中央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政策,一定程度給民營企業在金融上提供了一些機會。如果沒有相關遏制房價的政策,資金會首先流向房地產業。截至今年4月10日,已披露年報業績的63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超過3萬億元。

在房地產之外,資金的第二大流向是國企和央企。作為最不具有創新性的主體,央企和國企卻最容易拿到錢,而且拿錢成本低。這些企業拿到錢後無處可投,再一次將錢放入銀行或通過類金融機構轉嫁到民營企業身上。

第三個大的資金流向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由於後者貸款一般由地方財政擔保,即使沒有擔保,因為是政府項目,商業銀行還是願意貸款。

這裡涉及民營企業能看到的一個機會,就是地方的基礎設施。但有些地方融資平臺的投資行為和定位並不清晰,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大部分被地方融資平臺包辦以後,很多原本可以讓民營企業做的事情也都沒有了。

融資難、融資貴,是否代表真的沒有錢?答案是民間還是有錢的,但比過去少了很多。

2015年資本市場經歷股災,近兩年的資本市場一片冷清,很多人都在虧損。資本市場不好,大家都捂緊錢袋。且近年,整個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收益太低,總體經濟形勢不好,加上P2P不斷爆雷的情況下,大家都認為錢在自己手裡或存到銀行最保險。

除此之外,中國人做投資還有期望回報率高、希望賺快錢的特點。尤其是風投“5+3”,一個封閉期五年,再三年退出。所以現在遇到經濟形勢不好,大家不願意出來,募資難有現實基礎。

種種原因共同導致民營企業當下的經營困境。

但金融開放是一個機會。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十九大宣告要打開國門搞建設,第五次全國金融會議更是部署包括擴大金融開放在內的具體工作任務。之前最盈利的都是金融機構,如果金融機構最盈利,實體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狀況可能就不理想。如今,隨著中國金融業開放的腳步漸行漸快,民營企業如果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金融手段實現併購重組,對上市公司來說是一條可行之路。

科技創新

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目前世界市值最高的多為高科技公司,而且,8月2日蘋果一度成為世界上第一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科技上市公司。這對轉型升級中的中國企業而言,或許是一條指引。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企業都在喊創新轉型,但轉型前要知道哪裡是制高點,找到如何在傳統行業升級轉型的方向。

從2014年起,後EMBA每年都會組織企業家學員去哈佛、麻省理工學院(MIT)、劍橋等創新高地深度遊學,建議企業家學員去全球最具有創新的地方,而不是隻學管理。管理從來都是一種實踐,中國的企業家可以在多年的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不斷探索適合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但當下最重要的是科技驅動力。

中國自2011年申請專利數首次位列世界第一,此後一直保持驚人的增長速度,但質量與數量並未同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很不理想,包括中國最頂級的學府,也面臨專利技術排名和科技轉化嚴重不匹配的情況。除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學術氛圍也變得浮躁,頂級學府的畢業生因為優秀的教育背景被風投追捧,畢業即創業,流失很多本該潛心投入學術研究的人才。

這也是發起“世界科技創新論壇”的緣由,這次論壇邀請了20位諾獎科學家齊聚北京與中國商業領袖和學術大咖對話交流,這在國內是前所未有的規格。

崔巍:面對資本經營困境,企業家首先要提振信心


崔巍:面對資本經營困境,企業家首先要提振信心

2018世界科技創新論壇現場

世界科技創新論壇致力於打造成世界科技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發佈、展示、交易、轉化的平臺。一方面,我們通過多年教育經歷積聚大量企業家資源,他們是企業跟資本方的代表;另一方面這些年不斷地鏈接前沿科技的資源,希望能夠就像國外的科技成果有專門負責科技轉化的辦公室那樣,把中國轉型升級中的企業家的科技需求對接起來。邀請這麼多諾獎共同參與這次論壇,希望這裡能成為科技轉化的平臺,科技能夠為人類所用、能夠推動人類的進步,它是普惠普世的。

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甚至重新佈局未來是最好的一條路。除了阿里的達摩院,恆大未來十年投1000億跟中科院合作,前者多年一直跟哈佛合作……這就是中國是民營企業家,他們是未雨綢繆、不斷尋找機會的人。

民營企業家是最具嗅覺和敏銳眼光的一群人,只要能夠發現方向,他們一定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人、找到技術。他們的優勢在於,只要能夠找到方向,有些是可以適度冒險的。

提振信心

信心比黃金重要,尤其是行業裡的上市公司,這些中堅力量本要快速發展,但又都遇到資本瓶頸,大家的信心不足不再高歌猛進,而是考慮如何安全發展。

今年GDP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8%,第二季度同比增長6.7%,雖然數據沒有大變化,但是企業家的切實感受特別明顯。很多民營企業在經營層面還能說得過去,但在資本層面已經困難重重。沒有精力放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企業家都在忙於資本運作。想讓他們重新迴歸管理重心,需要解除這樣的焦慮,需要重新樹立信心。

我們希望民營企業家能看好、想好找到什麼樣的方向。雖然許多人認為對於民營企業來說,目前正處於“最差”時刻,但對上市公司來說,其實還有很多機會,尤其是行業內領先的上市公司。因為整合的時候到了。現在首要還是提振企業家的信心,如果企業家的信心不提振,做什麼都是枉然。

十九大提出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但民營經濟的狀況並沒有好轉。除了一直以來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民營企業而言的減稅並沒有真正實現。

從今年上半年的稅收增長來看,稅收增速14.4%,其中增值稅同比增長16.6%,企業所得稅增長12.8%,個人所得稅增長20.3%,沒有一項低於同期6.8%的GDP增速。

2017年累計,全國稅收增速11.8%。其中民營企業稅收同比增長15.9%,較上年同期提高9.1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稅收同比增長4.4%,較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稅收增速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3.38倍。

從稅收增加額來看,2017年1-11月,民營企業累計稅收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0147.22億元,佔全部稅收增加額的66.0%;對稅收收入增加額的貢獻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5.64倍。

除了深化對內改革,還需要擴大對外開放。就像剛加入WTO時,大家都喊“狼來了”,結果有很多行業反而都發展起來了。現在也有些人擔心國外的好東西進到中國會摧毀我們的民族工業,我倒認為也不會。

今年下半年,上海將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可以看到很多企業踴躍報名參加。大可不必擔心國外好東西會摧毀中國的民族企業,讓老百姓能夠獲得物美價廉的東西才最重要。

多年接觸企業家學員,除了希望他們寄望國家宏觀層面繼續對外開放、對內改革,其實更要注意從產業、經營手段、企業家格局等方面,特別是在科技、金融領域能夠實現提早佈局。

民營企業家需要恢復信心,同樣也需要“護城河”。企業的競爭力已經從過去的資源導向轉為創新驅動,這是構築護城河最大的一個壁壘。過去的房地產企業、能源企業等都是走要素驅動、資源驅動的規模效應。

但未來,企業長遠發展的因素一定是科技創新,並以此來構築企業強大競爭能力的核心要素,中國民營企業正在發生這樣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