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罐王」一一羅列中醫祛溼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

今天“中華罐王”王靜女士就針對大家關心的中醫祛溼問題,結合自己的從事30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今天向大家總結並分享一些關於了中醫祛溼的一些的好辦法。

中醫中,把溼邪作為六邪之首,溼氣對人傷害也最大。

“中華罐王”一一羅列中醫祛溼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

中醫常說,溼氣重,那溼氣到底是什麼,"溼氣"就是身體裡水液、營養,因過剩或運行失常所產生的一種物質。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溼邪,因為溼氣非常容易和其他病因結合,難辨難治。

中醫祛溼有很多好方法,大家聽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用薏米來祛溼,為什麼呢?在中藥裡薏米稱為“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藥中上品,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王靜女士表示,薏米食藥兩用,具有健脾滲溼、利水的功能。既可以通過健脾增強脾的運化功能而消除內溼,並減少內溼生成;也可以通過利小便,使溼邪從小便排出。因此說吃薏米是祛溼的一服“良藥”。

王靜女士還提醒,家庭食用多為生薏米,藥用時除了生薏米外還有炒薏米。生薏米性偏寒涼,以利水滲溼為主;而炒薏米可以增強健脾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者。

此外還有:

1.除溼穴位:足三里、豐隆、脾俞、陰陵泉、大橫等穴位均具有健脾除溼的作用,可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針刺、埋線或艾灸。

2.拔罐:可沿膀胱經走罐或留罐,對於調節臟腑功能、祛除溼氣很有益處,拔罐祛溼最直接見效最快。

3.食療藥膳:可選擇有祛溼作用的藥食兩用之品做成藥膳。

①芡實蓮子薏米湯:排骨500g、芡實30g、蓮子20g、薏米30g、陳皮5g、生薑1塊。芡實、蓮子、薏米涼水浸泡;排骨焯水;把所有材料放進砂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②三豆蓮薏消暑湯:白扁豆30g、赤小豆30g、綠豆30g、蓮子30g、薏米30g。上述材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約2小時,也可加入少許瘦豬肉同煮

4.運動排汗:運動排汗能平衡荷爾蒙祛溼。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方法;特別是夏天不要整天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溼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