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了解嗎?

1、聚光燈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過多地認為別人會注意到自己或者自己在做的事情,認為聚光燈總是打在自己身上。人很多時候會認為自己理解的世界即是真實的世界,這便是自我中心。擺脫自我中心,真正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理解世界,你會離真實越來越近,你會世界有新的認識。

2、皮格馬利翁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我們期望某件事情發生的時候,這件事就會真的發生。也稱之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很多預測或者預感不過是“自我實現的預言”,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你的觀察和研究都在影響結果,你需要用彈性思維替代機械思維,重新理解心理現象。

3、稟賦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當你擁有了一件物品之後,你對這個物品價值的評價,會比你沒有擁有它時更高。你看到的現實,不是真實世界,而是經過心理的扭曲之後的世界。所以你世界的好壞,取決於你看待他的方式

4、勝利者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之前的勝利經歷,會讓你之後獲得勝利更加容易。成功者最重要的就是擁有“成長型思維”,也就是看待失敗的方式。固定型思維,把失敗歸結於自己的能力,而成長型思維會積極地轉換思考角度,把成功歸結在努力或者堅毅,而不是先天決定。

5、光環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當你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者不好的印象之後,傾向於根據這個特徵的好壞來推斷這個人其他方面的特點。為什麼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在進化心理學中,顏值不過是人尋找健康、優秀基因行為的偽裝。看透光環效應背後的本質,你就比別人更具備洞察力。

6、零點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隨著與異性發生性關係的概率降低,男性會降低對於伴侶的標準,以此獲得更多性的可接觸性。因為男性渴望獲得多元的性伴侶,渴望保持性的可接觸性,他們會在結婚和生小孩這兩個節點上,產生承諾恐懼。男人對性的需求的強度遠遠超過對安全的需求,對愛與歸屬的需求和對自我實現的需求。

7、變色龍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我們會不自覺地去模仿別人,越是親近的人,我們就越容易而且越願意模仿。不僅是長相,多年的夫妻連腎臟功能、膽固醇指數及握力測試結果等生理指數也隨著結婚的年數越來越相似。用伴侶之愛澆灌婚姻的夫妻,他們的離婚率遠遠低於那些用激情之愛來維繫婚姻的夫妻。這就是擁有幸福婚姻的方法。

8、路西法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善惡之間只有一條細細的紅線,好人也有可能在社會情景的影響下變成惡魔。人人都是路西法,都有成為惡魔的潛質,因為我們在社會規範面前“缺乏思考”。這種潛質,被稱為平凡之惡。我們手中,唯一能夠對抗平凡之惡的力量,就是我們自己思考的能力。

9、馬太效應

身邊的心理學現象,你瞭解嗎?

當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積累了優勢,比如金錢、名譽、地位,那麼他們就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功。階層是真實存在的,階層背後的資源不平等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階層所固化的,是獲取財富的品質以及成長的環境。這些固化的東西,其實恰恰提供了抗衡階層的突破點。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品行、關注他們的成長,並且爭取良好的教育機會,以此來打破階層的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