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聯想財報:再造「新聯想」,楊元慶面臨三道思考題

聯想集團近日發佈了新財年的一季報,這個時間點,與楊元慶在去年的聯想Techworld大會上正式宣佈啟動AI戰略轉型,差不多剛好過了一年——按照當初楊元慶提出的智能生態戰略,一旦轉型成功,楊元慶將再造一個新聯想,至少,在盈利能力上是如此——一年之又後的聯想,其轉型進展到底如何呢?從來都不會撒謊的聯想財務數據,又會如何評價楊元慶一年來的工作成績?這些財務數據的反饋結果,又對楊元慶接下來再造新聯想的工作提出了怎樣的新思考呢?

在探討這些問題之前,財報研究院認為,我們有必要結合當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背景,對聯想的業務佈局進行重新解構與覆盤:

曾有人將聯想的業務佈局歸結為“三駕馬車”:PC業務、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但在財報研究院看來,這是聯想的舊“三駕馬車”,如此分類是基於傳統的產品運營思維,但如今我們進入互聯網時代後,更需要的是用戶運營思維。財報研究院認為,聯想未來的新“三駕馬車”應該是這樣的:硬件業務、非硬件業務和創投業務——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試圖展開探討上述問題過程中將要遵循的邏輯主線。

硬件部門:毛利潤率如何提升?財務模型如何改善?

楊元慶如果想提高聯想集團的整體盈利能力,再造一個新聯想,他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提高聯想集團硬件的毛利潤率,因為硬件收入佔據著聯想集團整體收入的九成以上。

毛利潤率是決定一家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根本,關注毛利潤率的最新變化,往往能夠及時洞察一家企業未來盈利能力風向標的變化,尤其是對於營業規模極大的世界500強企業而言,一個微小的毛利潤率水平的變化,都會被其巨大的營收盤放大到無窮倍,並最終引發利潤表的巨大變化。

略舉一例:

聯想集團去年的營收盤子是454億美元,如果楊元慶能夠成功把聯想集團的主營業務毛利潤率提升一個百分點,那麼聯想集團去年的合併利潤表上就會多出4.54億美元的毛利潤,而聯想集團去年全年的主營業務淨利潤也才只有2.73億美元(剔除4億美元一次性遞延所得稅資產非現金扣減之後的數據)。

那麼,聯想集團新財年一季度的毛利潤率情況到底如何呢?

財務數據顯示,本財年第一季度,聯想集團的營收達到119億美元,創下歷史同期的最高紀錄,較上一財年同期大幅增長了19%,報告期內聯想集團的毛利潤率為13.7%,較上一財年同期提高了0.1個百分點——別小看這個數字,以財報研究院的經驗,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在營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都會面臨著整體毛利潤率的下滑,如果一家公司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毛利潤率還能不降反升,那絕對是一個強烈的財務模型大幅改善、未來利潤加速增長的信號。

解碼聯想財報:再造“新聯想”,楊元慶面臨三道思考題

財報研究院注意到,佔據聯想集團營收超過八成的PC和移動業務,在報告期內毛利潤率出現了顯著改善的信號,這是支撐聯想集團營收快速增長同時毛利潤率仍然整體提升的主要原因。

財報數據顯示,聯想集團本財年一季度PC出貨量增長了10.5%,但同期PC業務的營收卻增長了19.8%,也就是說,聯想集團PC營收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其出貨量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聯想集團的移動業務數據表現同樣如此,一季度,聯想集團手機出貨量較上一季度環比增長了12%,但其移動業務的總營收卻較上一季度環比增長了23%,其移動業務的營收增長速度,同樣遠遠高於出貨量增長速度。

上述數據對比不難看出,對於聯想集團的PC和移動業務來說,其營收的增長速度均遠遠高於出貨量的增長速度,這表明,聯想集團報告期內PC和手機的平均銷售單價有大幅的上漲,不然不大可能會出現營收與出貨量之間的非對稱增長——很顯然,上述財務數據微妙變化的背後,楊元慶在紮實推進產品高端化運動,努力削減低端產品的佔比,更加註重整體毛利潤率,而且其高端產品表現不錯,拉昇了整體平均單品售價。

財報研究院認為,從一季報數據來看,聯想集團的PC和移動業務兩項佔據著整個公司84%的營收,如果楊元慶的上述硬件產品策略能夠持續執行落地的話,未來整個聯想集團的整體毛利潤率將有望繼續提升,這種提升將顯著促進聯想財務模型的改善,真正讓聯想進入加速增長階段。

非硬件部門:海量用戶如何激活?非設備收入空間如何打開?

除了硬件之外就是非硬件部門了,楊元慶要想真正實現聯想盈利能力質的提升,打造一個新聯想,必須絞盡腦汁考慮如何盤活聯想現有數億用戶,包括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圍繞著這些用戶的衍生性需求開發和拓展聯想的未來產品生態和業務格局。

傳統硬件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基本商業邏輯在於:用高性價比的硬件來吸引儘可能多的用戶群,然後再圍繞著用戶群去挖掘他們其它方向上的延伸性消費需求,包括其它硬件需求和非硬件需求,以此來搭建一個完整產品與服務生態——用行話來說,這叫用戶運營思維(經營用戶),這跟傳統的產品運營思維(經營產品)存在本質不同:前者是靠硬件掙錢,而後者往往硬件不掙錢,真正掙錢的是其它衍生服務。

可以預測,未來的聯想如果轉型成功,很可能將呈現這樣一種財務格局:硬件可能佔據著企業絕大部分的營收,但卻可能只貢獻很小一部分甚至是不貢獻利潤——因為整個IT行業的硬件利潤率普遍都太低,雷軍曾高調承諾小米硬件綜合利潤率不超5%,背後的真相是,其實他現在根本就做不到硬件的綜合利潤率超過5%;衍生服務可能只佔企業整個營收很小一部分,但卻可能貢獻著企業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利潤——因為衍生服務毛利潤率動輒超過70%甚至更高。

因此,聯想未來最大的機會、同時也是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盤活聯想的數億用戶,去挖掘這些海量用戶背後的衍生需求,尤其是含金量和利潤率更高的企業級用戶的衍生需求,這個對於聯想未來的盈利能力提升意義重大。

解碼聯想財報:再造“新聯想”,楊元慶面臨三道思考題

目前,國內還沒有哪家智能設備廠商,能夠像聯想一樣能夠牢牢把控著在其優勢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即便是如日中天的華為,其在國內手機領域的市場份額也只有23%左右,而聯想在國內PC領域的市場份額,卻高達驚人的近36%,其全球市場份額同樣高達21.9%,排名第一。

市場份額意味著用戶粘性,如此高的用戶粘性,如此大的用戶規模,絕非其它國內智能設備廠商所能比擬,聯想背後龐大的用戶一旦激活,必將潛力無窮。

財報研究院認為,從一季度財務數據來看,聯想在用戶經營嘗試方面雖然展現出了良好的勢頭,但未來可提升的空間仍然十分巨大。

楊元慶在昨天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聯想一季度的服務和軟件收入(非設備收入)達到了4.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這表明聯想集團已經開始在用戶運營方面下功夫了,而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不過,財報研究院仍然認為,聯想在用戶經營方面仍然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因為其非硬件收入規模只佔到了聯想集團總營收比重的4%,未來拓展的空間十分巨大,如果將來聯想能把非設備類業務的收入比重擴大到20%以上,那麼這就離楊元慶的新聯想可能真不遠了。

創投部門:戰略儲備力量如何打造?創投業務重心向哪兒?

除了硬件部門和上述提到的非硬件部門外,財報研究院認為,創投業務將是未來聯想新的“三駕馬車”之一,創投部門在聯想未來戰略體系中的地位,絕不亞於前兩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創投部門將是聯想未來的戰略力量儲備部門,既然如此,那剩下的問題就是:楊元慶未來如何用好這支戰略部隊!

創投部門何以成為聯想未來的戰略力量儲備部門?

如果財報研究院沒有記錯的話,楊元慶早在2017年7月的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就正式宣佈了聯想集團將啟動AI戰略轉型,未來將全力發力智能生態設備領域——要想實現這樣的目的,聯想創投部門的地位舉足輕重,因為一方面,通過擴大對外投資,聯想創投業務不僅可以為聯想集團自身的設備和數據中心技術的生態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聯想的創投業務還能在聯想戰略轉型方向上孵化出能夠帶動未來可持續增長的創新性業務,加速聯想整體戰略轉型的推進;此外,創投業務還將是聯想未來一個重要的利潤來源,這一點,無論是國內的BAT還是其它像谷歌、蘋果、亞馬遜這樣的國際巨頭,概莫能外,創投業務是當前互聯網公司一項不可或缺的標配。

解碼聯想財報:再造“新聯想”,楊元慶面臨三道思考題

一季報顯示,聯想集團的創投業務對本財季利潤的貢獻居功至偉,據悉,僅僅一個寧德時代項目就為聯想集團的合併利潤表貢獻了6220萬美元的利潤。實際上,除了寧德時代外,數據還顯示,聯想創投還存在一大批孵化中的項目,該部門去年共投資了85家公司,同時還拆分了8家獨立公司。

據財報研究院瞭解,目前楊元慶在動用創投部門這支戰略儲備力量時,基本遵循了這樣的邏輯:圍繞聯想現有主營業務,延展聯想未來的產品生態,與聯想現有業務形成聯動,培育聯想未來利潤點,推進聯想戰略轉型。

據接近聯想集團的相關人士透露,“聯想創投當前所投資組合成員公司繼續支持聯想的核心業務,為設備提供智能、內容和服務,為聯想帶來更多的商業機遇。而且,聯想創投的大數據團隊已經在整合汽車行業價值鏈的生態系統上取得了進展,以支持聯想的研究、開發和生產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