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在清朝的官職分類中,品級的劃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劃分方式。清朝官員的劃分,可以歸為九品十八級。一品到九品,每一品又分為正、從兩個級別。

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看起來似乎很接近,但在講究官場規矩的清朝,這背後又有很大的差距。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官員如果要擔任某個職位,一定要先確認品級,才可以被任用。這是當時通行的規矩。而且官員升職、任職的資格、地位,包括由此帶來的服飾,禮節的差異。

比如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在衣冠上使用寶石。而一品官員的頂珠上可以用紅寶石,二品官員只能用珊瑚。否則就是違禁。甚至是否可以跟皇帝上奏,都跟他們的官階品級有直接的關係。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那麼,從一品跟正二品的之間的差距,最直接的就是從它們可以擔任的官職上可以區分出來。以總督這個官職為例。從一品跟正二品的官階上,總督都可以擔任。但有一個區別。

從一品官階上的總督,需要兼任兵部尚書,或者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職位,才屬於這一品級。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因為按照清朝官制的規定,總督屬於正二品,而各部的尚書,以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才是屬於從一品的官階。如果沒有這個兼職,那麼總督就不能被認為是從一品的官階。

這個是有嚴格的規定。官階帶來的直接差別,就是地位的高低。如果是一個正二品官階的總督,遇到的一個從一品官階的總督,依然要行上下級別的禮節。

與此同時,就是報酬待遇的區別。《清朝通典》中記載:‘滿洲漢人,一律按品頌發。“不同品級的官員,自然有不同品級的俸祿。從一品的京官,俸祿是180兩一年。而總督則是155兩一年。

當然,這個還要做一個區別。就是地方官跟京官的俸祿來源不同。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京官的收入,主要有三大塊。一個是基本俸祿,也叫做正俸。這一塊工資不高,基本就是前面提到的180兩一年,以及俸米。到了乾隆以後,又按照相同的工資待遇再加倍一次,被稱為恩俸。再加上每年地方官孝敬的”冰敬“,”炭敬“,這是一筆更大的銀子。不過相當於賄賂。

地方官除了基本俸祿,還會有一筆養廉銀。這筆養廉銀是根據各地火耗稅收不同,數額不同。但可以達到基本工資的數百倍。按級別發放會有一個好處。像總督這樣,可能是從一品,也可能是正二品的官職。發放俸祿的時候,就有了一個依據。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除了俸祿,就是福利上的待遇。比如清朝類似於”福利分房“的一種待遇。官員可以根據不同級別的官階,享受不同級別的待遇。

從一品官員,可以享受到20間房的待遇。正二品就只有15間。這個是因為他們官階相差不大。所以就不會有那麼明顯的差距。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而在退休以後,還是會有官階帶來的福利影響。像退休俸祿上,一些官員退休後只能領在任時一半的俸祿。有的官員卻能全部領到。這個就是很大的差距。但是,正一品跟從一品之間,因為都屬於高級官員。所以,基本還是都可以領到全部俸祿。只不過,俸祿數目會有差別。

不過,在這些規定以外的福利,如留在皇帝身邊繼續充當顧問,或者繼續留任官職這樣的事情,以及一些榮譽稱號。如配享太廟這樣的事情。正一品官員,就會比從一品官員更容易得到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