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1593年一1673年),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當;雲南晉寧人。俗姓唐,名泰,字大來。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從戎來滇,世居晉寧。國變後,禮無住老人出家,遍參吳越諸名宿。出世弘法,住雞足山石鍾寺。曾學詩書畫於董其昌、陳眉公、李本寧諸大家門下,有詩、書、畫“三絕”之譽。為人志存氣節,放浪形跡,故畫作飄逸有奇氣。著有詩集《翛園集》、《罔措齋聯語》、《雜偈》、《橛庵草》、《拈花頌》等。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釋擔當,法名“普荷”,自號“擔當”,意即“能擔當佛門重任”。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自幼穎悟,13歲補博士弟子員,善為文,尤工詩賦。天啟年間(1621 一1627 ) , 以明經赴京應試,不第。於是遍遊南北,縱覽名山大川。並學詩書畫於董其昌、陳眉公、李本寧諸大家門下,刻苦發憤,學業精進,充分顯示出天賦的藝術才華,受到名家讚賞器重。董其昌稱擔當的詩“溫敦典雅,不必賦帝京而有四傑之藻,不必賦前出塞而有少陵之法"。李本寧說:“清而不薄,婉而不傷,法古而不襲跡,卑今而太弔詭”。陳眉公也稱擔當“靈心道響”,為“當世奇男子”。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此間他經常到紹興訪湛然、雲門和尚,又和他的同鄉前輩蒼雪法師往來,開始接受佛教思想。擔當不僅詩書有名,為人激昂慷慨,喜歡俠義,學習劍術。他當時看到明朝將要覆滅,頗想糾集一些有志之土,以恢復明社為己任,然明廷腐敗,事與願違,遂“紆蹤嶺右,繭足萬里”迴歸故里。擔當的這次遠行,對他今後的藝術創作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回滇不久,1638年8月,徐霞客遊滇。因陳眉公之介紹,至晉寧訪擔當。二人一見如故,十分契合。霞客在晉寧盤桓20天,並請擔當為同路來滇病故之人靜聞和尚撰《瘞骨記》,擔當欣然命筆。擔當有贈霞客詩刊30首,具見兩人深情。徐霞客《遊記》中稱:“唐大來,名泰。選貢。以養母繳引。詩書畫具得董玄宰三昧。餘在家時,陳眉公即先寄以書雲……大來雖貧,能來負眉公厚意,因友及友。餘之窮而獲濟,出於望外若此。”徐霞客走後,擔當的母親也去世了。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曾參與雲南土司沙定洲倒雲南統治者沐天波的活動,後沙定洲敗亡。公元一六四四年,明亡清立,擔當目睹國變,便把一腔抑鬱寄情山水之中,並削髮為僧,時年五十一歲,駐足大理雞足山感通寺。他息養靜休,攻讀研究經藏,面壁修行。來往於雞足山各寺及名剎叢林之間,飄然而來,飄然而去,人稱“雲中一鶴”,“南中高士”。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的書法以行、草為主,尤善草書。他的草書有唐代懷素的風骨,晚年更接近倪元璐、王鐸一輩。他書法的天份和功力都很深,在章法、佈局、用墨上深得虛實相生之妙。他的草書筆墨飛舞,大有“當其下手風雨疾,筆所末到氣已吞”的氣概。擔當晚年的狂草,更加放縱老辣,行筆跳蕩飛躍,結體和分行布白奔趨揖讓,不但渾成入妙,通過筆畫章法表現自己的情懷,而且已進入了高古的境界。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他對藝術創作有極精妙的領悟,在一幅畫中題道:“支離老手,非熟極而生不可。”擔當所謂“熟極”,也就是要熟練的掌握傳統規律;“生”,則是打破傳統規律的束縛,別出新意,他是主張在學好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的。關於書畫藝術的“熟”和“生”,原也是董其昌提出來的,董其昌說:“書與畫各有門庭,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擔當在這個主張上,超越了老師董其昌的藩籬,否定了他的“不可不熟”和“熟外熟”的要求,一味從生拙處著眼,所以能自成一家,拋去了董其昌那種圓筆淡染的南宗筆墨。擔當還把他精湛的書法技巧用到繪畫上,書法基本功的老練,使擔當的山水畫添上了重要的成功因素。特別擔當來往幹雞足、點蒼一帶三十多年,對於滇西山水的特點,揣摩已入化境,把讀者帶入滇西高原特有的朗潤空氣中,使人不得不佩服他那錘鍊灑脫的筆墨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量。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作畫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風格枯淡,也自成一家,以潑墨山水畫為主,兼及人物。其畫筆墨構圖十分簡練,高度概括,黑白之外,留給人們許多想象不盡的空間,清淡俊逸之中,讓人產生無限遐想。他曾說過“老衲筆尖無墨水,要從白處想鴻濛。”在構圖佈局上十分奇巧,時常出人意料。擔當繪畫技法與八大山人一樣,寫山水都是禿筆藏峰。不同之處是,八大山人多用圓筆,而擔當則多用折筆。他晚年的題畫詩,有“篆籀可學筆不古,不如盤礴無稿山”之句,就是說,縱筆去畫不打稿子的山水,比寫篆書和古籀的筆勢還要高古。擔當是把書法融化在畫裡的。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作詩撰聯,謀篇獨特,用詞古怪新穎,使人讀後回味無窮。如他的《在雞山憶盤龍寺蓮峰祖師遺蛻》詩:

故鄉路斷老難歸,遙指盤龍憶翠微,

欲扣死心焉可得,漫勞生面未全非。

帝從白下頒新旨,誰在堂前捧舊衣?

惹得靈山開口笑,人天百萬有光輝。

此外,擔當還有諸多的詩作流傳下來,被後人集為《擔當詩文全集》。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他結庵賓川雞足山,遠憶故鄉晉寧盤龍寺蓮峰大師圓寂後留下的遺蛻,發出了“欲扣死人焉可得,漫勞生面未全非”的感慨,不僅如此,他在盤龍寺祖師殿還留下兩副妙聯:

箇中合有人,問往古來今誰破?

活處元無佛,任眉橫鼻直俱非。

這個骨堆,是怕死的猛然見了皆道活;

一團熱鐵,在咬破者即時嘔卻豈容吞。

用佛家的眼光把人的生死玄機描繪得非常貼切自然,字字情真意切。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擔當的成就除詩書畫三絕以外,他所撰的楹聯,堪稱明末清初聯壇一絕。

他在雞足山出家時的一些聯作。一副是:

託缽歸來,不為鐘鳴鼓響;

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

此聯原懸於雞山大覺寺的廚房,民國初年,由李根源先生摹下原聯字樣,刻掛在昆明筇竹寺內。由於原聯已毀,這副摹刻作品便顯得格外珍貴。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此外,擔當還在雞足山撰寫了:

行不到頭,只為雞原有足;

笑難開口,也知木本無情。

世情滌盡山常瘦,

佛性空時火亦寒,

療飢熟煮埋頭芋,

寄夢寒棲入骨山。

等充滿佛學哲理的妙對,將他在雞足山為僧的飢寒交迫艱苦生活描繪得淋漓盡致。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他在洱源桂雲庵所題聯:

撕一片白雲補衲;

留半輪明月讀經。

白雲可“撕”,明月可“留”,而且各有妙用,一是用來“補衲”,一是用來“讀經”,

聯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

還有通海海潮寺聯: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邊鍋裡煮乾坤。

擔當還在他的故鄉晉寧盤龍寺中突發奇想,創作了

誰把藕絲牽大象?

我將鐵棒打蒼蠅。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一六七三年)冬天,擔當感到身體有些輕微不適,臥床十九天,忽然晨起盤膝端坐,寫了幾句偈語:“天也破,地也破,認著擔當便錯過,舌頭已斷誰敢坐?”拋下筆後便與世長辭了。享年八十一歲。圓寂歸化大理雞足山的頂峰,其骨塔在感通寺後,塔有《清擔當塔銘》銘文。塔銘寫道:“始焉儒,終焉佛,一而二,二而一。洱海秋濤,點蒼雪壁。迦葉之區,擔當之室”。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一九四九年前,高蔭槐將軍蒐集了擔當的一百多幅書、畫作品,號稱“百擔齋”,捐贈雲南省博物館。人民美術出版社曾出版過《擔當書畫集》和《擔當山水畫冊》兩輯作品。雲南省博物館也曾將其藏品舉辦過多次《擔當書畫遺作展》。擔當的詩書畫藝術成就是相當高的,但由於雲南地處邊陲,擔當的名字還不像八人山人、石濤那樣為中外藝術界所熟悉,他的作品知道的人也還不很多。幾年前,雲南人民出版社、雲南美術出版社聯合推出了《擔當書畫全集》。希望更多的人能瞭解一代高僧擔當在詩書畫上的卓越成就。

被稱“詩書畫”三絕,擔當:撕一片白雲補衲,留半輪明月讀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