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的背後:「天價藥」納入醫保解決了患者的問題嗎?

李克強總理近日就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輿論熱議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

李克強明確要求這項工作要進一步“提速”:“對癌症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在影片《我不是藥神》講述患病群體用藥難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討論後,李克強特別批示有關部門,要“急群眾所急”,推動相關措施加快落到實處。

《我不是藥神》的背後:“天價藥”納入醫保解決了患者的問題嗎?

總理批示十分親民,能就電影作此講話,並且是一部現實題材的黑色幽默電影,可以說《我不是藥神》的公眾宣傳作用已經達到甚至超出預期的效果。

但是,真的如電影裡所述的,納入醫保就會真的解決了“天價藥”的民生問題了嗎?或許對麻粒白血病是的,但對其他需要天價藥治療的疾病呢?如果大多數癌症天價藥都納入醫保,看似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是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利與弊,不是嗎?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主任醫師張曉東在微博上公開發表言論:“靶向藥進入醫保是少部分人獲益,大部分人不獲益的事情。”大部分的天價藥便是靶向藥。

《我不是藥神》的背後:“天價藥”納入醫保解決了患者的問題嗎?

簡單來說,醫保的資金是有限的,都分配給了這些價格高昂的癌症靶向藥,普通病患者就沒錢買藥了。一旦靶向藥納入醫保,大多數中國病人會越來越悽慘。

醫保就好比一個共享的資金庫,每個人每年交一些錢到這個資金庫裡,裡面的資金用來支付應對所有參保者的疾病報。可能有人會說,我們13億人的泱泱大國,醫保資金一定很雄厚。然而恰恰相反,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醫保基金的全年總收入僅僅有大約1.8萬億元人民幣!平攤之後,每人全年的數額不過是1300元左右。

這些數額真的支付的起類似影片中幾萬起價的天價藥嗎???

在小編看來,要想解決這問題,單單依靠納入醫保,有可能會治標不治本,帶來一系列的待解決問題。真正問題所在是,我國製藥行業相比其他高新行業並沒有很大的發展。我國製藥行業內,創新氛圍遠不似製藥大國,許多公司更多的是等待20年,引用外國或國內的已有專利,自主研發甚少,進而導致了製藥行業創新氛圍的不景氣,面對自己無法研製的藥品,只能“天價”引進。

(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權的法律保護具有時間性,中國的發明專利權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倘若國內能自己研製天價藥,就算製作仍需成本,但也省了不少中間過程,比進口便宜許多,也許就能解決病者無藥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若有更多見解,咱們評論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