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新零售賽道下,傳統便利店該何去何從?

便利店是風口,競爭正面臨跨界打劫!

便利店是時下最為常見的零售業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從本土的美宜佳、全時到國外的7-11、羅森、OK便利店,Ta已經成為都市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2018年便利店發展報告》稱,2017年中國便利市場規模已超過1900億,門店數超過10萬家。而在短短不到兩年,也有近40億的資本湧入了便利店行業。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在最近一次關於便利店的行業討論當中,羅森中國董事兼副總裁張晟還認為:按日本每2200人一家店來算,中國應該可以達到70萬家左右。

以上數據告訴我們,在新零售的眾多業態中,便利店無疑是個香餑餑。而競爭也是在所難免的,不過,相對而言,傳統便利店面臨的真正競爭對手不是來自行業內部,而是跨界來的新勢力們。這些跨界的競爭對手,會給傳統便利店帶來不一樣的認知。

生鮮派系

解決一日三餐的吃飯問題,生鮮無疑是一個大市場。數據顯示,其規模達到四萬億。而且,生鮮品類具有高頻剛需、高毛利、高復購率、高用戶黏性等特徵,自帶天然流量。早期的拼多多就是利用生鮮品類來吸引消費者。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因此,在巨大的市場和商機面前,生鮮領域從來不缺掘金者的身影。與此同時,這也對便利店業態造成威脅。從O2O生鮮電商,如易果生鮮、本來生活;生鮮B2B,如宋小菜、有菜;再到巨頭入局,如阿里孵化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和永輝生活、京東7fresh、美團小象生鮮;再到社區生鮮,如生鮮傳奇、誼品、錢大媽、三蛋生鮮,以及前天剛獲億元A輪融資的基於社區社群的“食享會”等等;前赴後繼,湧入生鮮這一賽道。

此外,作為離消費者最近的社區生鮮店,近來在各地密集湧現出來,正在引領一股新零售創投風潮,是新零售領域除了便利店業態之外,為數不多的受得資本追捧的一個細分賽道。

傳統商超派系

傳統超市大賣場為了吸客,早就集體陷入價格惡性競爭,加上電商的衝擊以及物業租金、員工工資不斷上漲,已不如當年那般風光。這兩年來,傳統超市屢現關店潮,就連沃爾瑪這樣的國際知名超市也難逃業績下滑被迫閉店的命運。在此背景下,精品超市正在成為零售業的下一個主戰場。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精品超市引進大量高端、優質進口品牌,能有效帶動提高商場口碑。對於健康、消費理念不斷提升的顧客來說,有機、進口食品具有強大的客流吸引力。精品超市實現了主題差異化,避免了同業競爭,比如華潤旗下Ole’、blt; 大潤發的高端店RHLavia、百盛超市。

此外,以永輝生活店、easy家樂福、正大優鮮等為代表的商超大賣場企業,依託自身生鮮超市的優勢,探索“+生鮮”的社區生鮮便利店或超市型便利店。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電商衝擊下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租金、成本的持續上漲,使得大賣場模式在一二線城市的發展步履維艱,傳統商超發力精品超市或探索便利店店型成為發展趨勢,這也進一步衝擊傳統便利店業態的發展。

企業巨頭加持的夫妻小店

早在超市、大賣場、現代便利店出現前,夫妻小店就以極其分散的方式紮根於中國城市、鄉鎮、農村的角落,一度是人們最常光顧的購物場所。Ta們處於傳統零售鏈條的最末端,卻是最貼近消費者的一環。

隨著電商興起,夫妻店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不過,在近兩年來,這些原本籍籍無名的夫妻小店重新回到了零售舞臺的聚光燈下,成了眾多互聯網巨頭們爭相拉攏的目標。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維軍超市是全國首家“天貓小店”

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零售通線下項目——天貓小店。據瞭解,零售通是阿里巴巴針對線下零售小店推出的一站式進貨平臺,能夠為社區零售小店提供訂貨、物流、營銷、增值業務等全方位服務。作為阿里新零售戰略兩翼之一的零售通,正通過與品牌商共建智能分銷網絡,助力零售小店轉型升級,為中國實體經濟注入全新活力。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從京東、中商惠民、掌合天下、到王府井百貨……,不管是電商、B2B公司還是傳統零售企業,都在努力把觸角扎進夫妻小店這個零售世界的“神經末梢”。相比起便利店,Ta們進入市場的迅速性,靈活性要高很多,而且進入市場早,盈利能力強,抗風險能力也相應增加。基本上每個城市新老城區的小區出入口第一位置總能看到這些巨頭旗下夫妻小店的身影,而且在醫院學校火車站,這些人流量非常集中的領域連鎖便利店反而很少。

無人貨架

經過一段時間,曾經被熱捧的無人貨架風口逐漸消散。多家企業先後被爆出倒閉、裁員、融資受阻、撤點等負面消息,市面上現存的幾家無人貨架都在積極尋求轉型或者新業務,而資本也貌似正遠離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風口”。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不過,隨著中國超一線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90%,大部分的商業場景都被滿足了,創業者希望尋找新的場景。再加上新零售的爆發,無人零售的賽道受到資本的關注,辦公室場景下衍生出的無人貨架亦受到青睞。

目前,辦公室無人貨架的玩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從辦公室無人貨架做起的初創企業,比如領蛙、小e微店等;另一類是在原有業務上延伸切入辦公室無人貨架領域,具體分為從生鮮電商、外賣等O2O平臺切入,比如每日優鮮、餓了麼、京東到家。

大戰已經打響,新勢力正跨界打劫便利店?

在某種程度上,辦公室無人貨架為消費者構建一個封閉消費場景。一旦消費者養成消費習慣,企業深入挖掘消費需求,很容易線下從線上引流,爭奪電商的線上流量,搶奪外賣市場,也會分食便利店的市場份額。

-總結-

目前,傳統便利店業態同所有線下零售業一樣,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在過去的十年中,電商衝擊著傳統消費路徑卻撼動不了便利店的原有地位,而在新零售形勢下,便利店將面臨的不只是來自電商的衝擊,逐漸明朗的新型便利店業態也衝擊著傳統便利店。

便利店已然站上風口,未來也將迎來更大的挑戰。面對突如其來挑戰,對於傳統便利店業態來說,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還是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