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丨動力電池行業都在玩「跨界」,這真的好嗎?

為穩定材料供應,拓展產業佈局,提升整體競爭力,近兩年我國材料、電池、整車和鋰電裝備企業在投資層面的“跨界整合”頻頻見諸報端,這其中既有下游電池企業向上遊材料端佈局,也有上游原材料企業向下遊電池領域延伸產業鏈,其中也不乏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成立合資公司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有不少業內專家呼籲:任何行業都有其發展規律和特點,盲目的跨界投資可能會損害企業自身和產業的健康發展。“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可能更好。

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動力電池需求旺盛,同時也帶動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過快上漲。為保證原材料供應,不少電池企業開始把產業鏈向上遊延伸,如寧德時代下屬公司收購北美鋰業股權、比亞迪佈局青海鹽湖鋰資源等等。國外方面,像三星SDI、LG化學等企業也都在尋求穩定的上游資源供應,此外,寶馬、大眾也希望與上游的鈷礦企業簽訂一些長單,但進展並不理想。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鈷業分會秘書長徐愛東在論壇上,針對這種產業鏈整合現狀發表了看法。她說:“可能有一些企業為了鎖住價格,想同上遊供貨商簽訂長達10年的合同。如果基於這種考慮,那麼這種行為不太理智,雖然鈷市現在很熱,但是誰都不能保證現在就是低價,鎖定價格可能對企業來說並不能確保低成本。”

產業鏈的延伸,更多還是為了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增強盈利能力。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鋰電池產業非常火熱,也吸引了不少新進入者。在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良彬看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李良彬認為,任何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未來鋰資源行業的整合還是會由鋰資源內企業進行。“贛鋒鋰業注意到,近幾年鈷行業發展得很好,我們起初也考慮投資鈷產業,礦產冶煉行業的技術大多是相通的,贛鋒鋰業做鈷冶煉沒有什麼技術壁壘,但是鈷行業並不是技術做好了就能運營得很好,鈷行業有其自身的特點模式。”李良彬進一步補充道:“假如贛鋒鋰業去延伸產業鏈或者整合鋰行業資產,基於贛鋒鋰業對在鋰產業領域的深刻認知,我們也會找到很好的標的,通過併購進入這個行業。”

在產業鏈延伸上並非沒有可以借鑑的案例,相反,國外在礦產資源產業鏈延伸方面已經有很好的經驗積累可供參考。徐愛東表示,通過對比發現,近幾年國內鈷鋰產業鏈延伸更多的是縱向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的垂直延伸,但國外許多公司在產業鏈的延伸和投資卻是橫向發展、扁平化發展,對自身定位比較清晰,如國際礦業巨頭嘉能可、淡水河谷,它們只做礦業。

徐愛東認為,礦山、冶煉、材料是各不相同的行業,一個企業如果縱向延伸,那麼它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行業,需要重新學習。她認為,國內鋰電池產業仍處於摸索發展階段,很多企業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她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每家企業都會找到清晰的定位,最終在自身最擅長的領域做大做強,不可能一個企業從採礦到冶煉、到材料、甚至到電池各方面都是“大拿”。她表示,這種跨界投資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戰略上的合作,不是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跨界投資需謹慎,但產業融合則需要更積極的態度。動力電池的技術水平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步伐。動力電池產業是高技術新興產業,這個領域的創新發展涉及到諸多交叉學科和產業的協同與合作。長安汽車新能源事業部副總工程師李宗華表示,整車開發有一定的週期,要做夏季實驗、冬季實驗、用戶可靠性實驗,各類實驗下來可能需要2-3年。同樣,一款電池的開發也需要一定週期。如果沒有整車企業、電池企業、材料企業的深度融合或戰略合作,根本無法做到產品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現階段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技術迭代更新速度非常快,面對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企業只有加強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認為,要加強產業和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動力電池企業應通過戰略合作、聯盟合作和合資等多種方式,與核心材料、整車、回收和梯次利用的研發機構和企業等進行深度合作,確保動力電池技術的持續進步,形成越來越強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張雨表示,隨著產業的發展,未來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仍將會有更多的跨界和整合,但最終會迴歸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她同時強調,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關鍵還在動力電池,一方面,國內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應加強合作、協同發展,更好地應對來自國外電池企業的競爭;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要注重技術創新研發、成本管理,推動我國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