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最具傳奇經歷的詩,先被梨園名角演唱,又被後世大才子改寫

據薛用弱的《集異記》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他們經歷頗為相似,仕途都不太順暢,常常在一起遊玩。一天,雪後天冷,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見十幾個梨園子弟登樓宴飲。三位詩人迴避到一個角落裡,圍著小火爐,看她們表演節目。一會兒又來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加入到他們中間。隨著樂曲奏起,他們開始演奏當時的名曲。王昌齡等私下約定說:“我們三個在詩壇上也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個機會兒,我們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一首最具傳奇經歷的詩,先被梨園名角演唱,又被後世大才子改寫

旗亭畫壁

接著就聽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用手指在牆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qiè,小箱子)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掛不住。但他還是很自信,他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是名角兒,所唱不過是‘下里巴人’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於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她是名角兒,到她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如果唱的是我的詩,那麼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三位詩人說說笑笑等待著。

一首最具傳奇經歷的詩,先被梨園名角演唱,又被後世大才子改寫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會兒,輪到那個最漂亮的姑娘唱了,一開口就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得意至極,揶揄王昌齡和高適說:“怎麼樣,土老帽,我沒說大話吧!”三位詩人開懷大笑。

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的典故。那位漂亮姑娘唱的就是被王士禎推為唐七絕壓卷之作的《涼州詞》。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寫道: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一首最具傳奇經歷的詩,先被梨園名角演唱,又被後世大才子改寫

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一首最具傳奇經歷的詩,先被梨園名角演唱,又被後世大才子改寫

羌笛何須怨楊柳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一首最具傳奇經歷的詩,先被梨園名角演唱,又被後世大才子改寫

乾隆

這首詩不僅在當時就獲得人們的喜愛,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而且流傳千古,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有這麼一個記載:一次,乾隆皇帝讓紀曉嵐給自己的扇面題字。紀曉嵐立即寫了這首《涼州詞》。可能由於自負,刷刷幾筆寫完,中間卻漏寫了一個“間”字,結果惹得乾隆皇帝大怒,非要治他罪不可。雖說紀曉嵐是乾隆皇帝的愛臣,但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紀曉嵐恐怕逃脫不了欺君之罪。沒想到紀曉嵐詭辯說:“啟稟陛下,臣題的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詞。”接著便念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乾隆聽後,轉怒為喜,對紀曉嵐的機敏大為讚歎。紀曉嵐也總算逃過一劫!這也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一段詩詞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