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论坛期间6.9万志愿者坚守“东城守望岗”

中非论坛期间6.9万志愿者坚守“东城守望岗”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东城守望岗”6.9万余名治安志愿者奋战在3135个点位上,有效发挥着志愿者“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为东城区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持续擦亮“东城守望岗”名片

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准备工作开展以来,东城区综治办全力以赴抓好社会面防控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区动员部署会、会商会、调度会,对社会面防控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全区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协助配合公安、武警等专业力量开展社会面防控工作,同时推动“东城守望岗”与公安、武警等专业力量捆绑作战,实施群防群治力量与民兵、胡同物业保安、夜巡队等半专业力量协同作战,形成力量投入和组织指挥“双对接”、工作重点和上勤时间“双同步”、防控措施和防控责任“双到位”的工作格局。

围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低慢小航空器、寄递物流、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东城区完善捆绑执法工作模式,加大社会面综合执法力度,开展“净化行动”。对人民群体反映强烈的黑车、群租房、楼道堆物等治安和消防隐患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确保了辖区社会面的持续稳定。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充分发挥守望岗的作用,广泛动员治安志愿者、保安、民兵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安保工作,采取“四定”(定人、定岗、定责、定班次)“四结合”(防控力量的专群结合、防控地域的条块结合、防控时间的平战结合、防控手段的人技结合)措施,形成了“专群结合、全面覆盖”社会面防控态势,持续擦亮“东城守望岗”名片。

“专群”结合全时防控隐患

峰会期间,以“东城守望岗”志愿者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志愿精神,积极上报相关线索信息,主动协助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凡是守望岗点位周边的事,志愿者们都要“望闻问切”,不放过一个隐患,不留下一丝漏洞。参与值守的志愿者落实实名制上岗,做到“四个熟悉”(熟悉职责任务、熟悉巡控区域、熟悉巡控时间、熟悉情况上报方式)“五个做好”(做好安全稳定信息员、做好社会治安巡逻员、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做好特殊人群服务员、做好城市秩序劝导员)“六个及时报告”(发现违法犯罪活动或线索及时报告、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等),将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岗,充分发挥守望岗作用,确保辖区安全万无一失。

9月2日8时,钟鼓社区守望岗志愿者韩玫在执勤时发现,东黄城根北口公交站附近人行道上方有一断裂的粗大树杈悬垂在半空,随时可能掉落,严重威胁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在立即上报的同时,韩玫与志愿者范恒良分别守护在人行道两端,提醒行人避让。景山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协调区园林绿化局及时清理了隐患。

东花市街道结合辖区内商业网点多、交通要道多、重点部位多的特点,大力开展“守望岗”队伍教育培训工作。街道以公安机关专业力量为主体,积极整合民兵、治安志愿者、巡防队员、社区保安、机关社区干部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3800余人。白天以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为主,夜间以机关干部、巡防队、保安等职业力量为主,实现与公安、交通、民兵等专业力量的无缝衔接,同步作战,确保形成全天候社会面严防严控态势。

8月27日16时35分,金桥国际物业保安在守望执勤中发现一男子在二环辅路广渠门桥北侧路段酒后滋事,造成堵塞交通的情况后立即报告,街道工作人员和民警迅速赶赴现场控制态势,妥善处置,快速恢复了附近的正常秩序。

演练“不打招呼”提升急救能力

为保障峰会期间医疗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北京市隆福医院各部门积极按要求进行责任范围内安全工作布置。8月31日,医院分别在急诊及感染疾病科开展了模拟演练。

急诊科首先按模拟主题通知相关科室前来急救,模拟接诊的耳鼻喉科、普外科、内科、麻醉科医务人员在接到急救通知后,立即携带相应仪器设备快速到达急诊科,迅速进入抢救状态。感染疾病科则以接诊中东地区旅游史患者为模拟主题,认真梳理患者就诊流程,并向接诊大夫提问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演练,不仅提升了医院急诊的急救能力,做到演练前不打招呼,重点突出突发性、紧迫性,还以应急演练的方式来检验了整个医院管理、医疗、协调、后勤及应急服务能力。

团员青年“守望岗”上贡献力量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为落实团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东城区各街道、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志愿活动,为“东城守望岗”贡献团员青年力量,保障峰会胜利召开。

景山街道团工委做到早部署、早落实,各社区依托“志愿北京”平台、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微信群广泛动员团员志愿者参与守望值守。东花市街道团员志愿者除参加守望岗值守为“中非论坛”保驾护航,还进行了“周末卫生大扫除”、地铁口文明引导等。

东华门街道的团员志愿者在值守长安街沿线的同时,既做好义务指路的志愿服务,又同非洲朋友开展了有趣的国际交流。

永外街道团工委将在职党员和团员志愿者结成对子,老人带新人,共同开展治安巡逻。团员志愿者王晨说:“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现在以团员身份回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为自己的社区出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