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效應:爲什麼我買了新衣服就想買新褲子?


鳥籠效應:為什麼我買了新衣服就想買新褲子?


“前兩天晚上散步的時候路過商場,我看到有一款襯衫搞活動買一送一,沒想太多隻是覺得很優惠就入手了,可買回家卻發現沒有可以搭配的褲子、鞋子。雖然知道買褲子鞋子還需要花錢,但還是不甘心,所以我準備週末再出門逛逛......”


這是檸檬的一個朋友在抱怨她又月光了的時候所做的解釋,其實這樣“買買買”的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所反映。

偶然獲得了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但是後面會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並不是非要不可的東西,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作是“鳥籠效應”,也可以叫它“鳥籠邏輯”

01

為什麼叫做“鳥籠”呢?

這是因為心理學家詹姆斯他跟自己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打賭說一定會讓他養一隻鳥,然後送給他一個鳥籠。

卡爾森當然不相信,但是後來每一個來家裡拜訪的客人都問起鳥籠怎麼空了、鳥什麼時候死的等等之類的問題,無論卡爾森怎麼解釋客人都不大相信,最後無奈之下,他只得真的買一隻鳥來養。

卡爾森是迫於客人們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才決定買一隻鳥來與鳥籠相配。

鳥籠效應:為什麼我買了新衣服就想買新褲子?


什麼樣的心理壓力呢?

這屬於人們的一種慣性思維,認為有些東西就必須與另一些東西同時存在,不然就是不正常。比如這裡的鳥籠與鳥,又或者是魚缸和魚,等等。

02

接著上面的消費問題來說,“鳥籠效應”使我們進入一個消費誤區,我們慣性地認為買了一樣東西就得買與之相配的其他東西,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這些東西卻並不在我們原來的購買計劃當中,也大大地超出了我們一開始的預算,這也是為什麼總是會出現一不小心就月光的情況了。

除了慣性思維之外,檸檬覺得還有一種心理也是導致“鳥籠邏輯”出現的原因,那就是人們的從眾心理

自己可能還沒有意識到該這樣做,但旁人疑惑的眼光及話語,讓你覺得“大家都是這樣做的,我不這樣做太另類了吧,我還是和大家一樣吧”,因為別人的看法,你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選擇了跟隨大眾。

鳥籠效應:為什麼我買了新衣服就想買新褲子?


03

明白了原因,大家就可以在每一次發現自己走進鳥籠邏輯的時候,問問自己這件東西是否真的是你所需要的,非買不可的。

只要不是非買不可的東西,你都可以找理由拒絕自己內心的慾望。

另外,鳥籠效應也不僅僅出現在一些使我們有損失的情況中,我們不妨利用鳥籠效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養成一些使我們受益的習慣。

比如你無意中得到了一個好看的花瓶,你想買些花來裝飾一下,那麼不如趁此機會學習一下插花,修身養性,還多獲得了一項技能,這樣的話也不枉特意買花來裝飾了。

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們的 微 信 公 眾 號:【檸檬心理課堂】,回覆關鍵詞:【鳥籠效應】就可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