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父親臥底「約死羣」挽救無數自殺者:活著,就是一切!

46歲父親臥底“約死群”挽救無數自殺者:活著,就是一切!

今年的5月26日,是46歲的胡建國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因為在這天,警方告訴胡建國,他的兒子胡靖通過“約死群”和兩個網友一起燒炭自殺了。

胡建國顧不得傷心,他只想儘快弄明白,“約死群”是什麼?兒子為什麼自殺?

“約死群”,是一群計劃尋死的人建立的QQ群,因為它的存在有誘導別人自殺的嫌疑,所以這個群是違法而且不合理的。

就算不合理,它也隱秘的滋長了,並且帶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包括胡靖。

胡建國已經46歲了,為了查明兒子死亡的原因,從來沒接觸過電腦的他現在每天都要在不同的“約死群”裡面對計劃尋死的網友,一想到自己的兒子也曾經是群裡的一員,胡建國就忍不住倒吸涼氣。

網絡另一端的那個世界,負能量太重了。有些手足無措的胡建國找到了之前跟兒子一起約死,但中途退出的網友“前度”,“前度”告訴胡建國,自己是因為抑鬱症才加入了胡靖的自殺小組,但是又害怕父母傷心,最終在“臨死前”當了“逃兵”。

“我必須做點什麼。”胡建國暗暗地想。

潛入“約死群”

7月5日,胡建國在“前度”的建議下用兒子的賬號登陸了QQ,進入了其中一個名叫“煌川水”的約死群,當胡靖灰色的頭像被點亮後,群裡人都以為見鬼了。

在這個群裡,胡建國看見了一大群時刻準備赴死的網友,無知的、貧困的、感情受挫的、絕症患者、還有抑鬱症患者,每一個人都有尋死的理由,每一個人說出的話,連標點符號都滲透著絕望。胡建國想勸勸他們,可是他只要在群裡發鼓勵網友的正能量的話語,就會立刻被網友“圍剿”,有人甚至還用胡靖的事情去質問他:

“你兒子死了你不管,憑什麼來管我們?”

一句話噎得胡建國啞口無言。入群三天,胡建國每每看著群裡99+的聊天記錄他就覺得壓抑的透不過氣來。他一遍遍的問自己:

“這是你能解決的問題嗎?你連小靖都救不了,有什麼資格管他們......”無奈之下,胡建國向北京市公安局舉報了“煌川水”。

經歷了“煌川水”,胡建國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我決定放棄一切訴求,身心俱疲,感覺一切都很蒼白無助,也看到了個人的渺小,我什麼都做不了,就讓他們自己做主,隨風而去吧。”

根本放不下他們

儘管嘴上說著要“不管不顧”地放棄“約死群”,但在看到舉報第二天,“煌川水”就被警察封了以後,胡建國的心裡還是得到了一點安慰。他知道胡靖的死,自己無法再釋懷,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能查到的“約死群”都被解散,能勸好一個是一個。

但是這條路太漫長,一個“煌川水”被查封了,還有好幾個“約死群”在蔓生著。

7月9日,胡建國在一個群裡看到三個年輕人正打算相約到湖南自殺的消息,並且其中一個人已經準備好了碳、膠帶和安眠藥。看著這個計劃,胡靖去世的場景好像就在眼前,胡建國坐不住了。

好在,組織死亡計劃的頭兒為了表示“赴死誠意”,把電話號碼發在了群裡。胡建國立刻報警,讓湖南的警察憑藉手機號營救,將他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一下子挽救了三個家庭,讓胡建國心裡有了底氣,至少他知道他不是在做“無用功”,也不是在“多管閒事”,在“約死群”的存在更不是多餘的,他明白自己有重要的意義。

能勸一個算一個

警方佈署的兩次既及時又成功的營救行動,打動了胡建國。社會沒有對這群放棄生命、尋求死亡的人不管不問,有了人民警察撐腰,他開始一個個地加群裡的人為好友,和他們聊天,找出他們尋死的“癥結”。

胡建國發現,其實群裡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是真的想不開,他們只是缺少幫助。在和胡建國聊天的這群人中,有一個23歲的小夥子,因為欠了支付寶3萬塊錢還不上,所以他想到了去“約死群”約死。

於是,胡建國每天都主動給小夥子發信息,聊一聊生活瑣事,然後再苦口婆心、循序漸進地告訴他,為了三萬塊錢放棄生命,真的值得嗎?找一份工作,一年半載不也就還上了嗎?

對於胡建國的“勸說”行為,那個小夥子一開始什麼也聽不進去,甚至用胡靖的事情來懟他:“你知道賺錢,可是你連你兒子想什麼都不知道。”每到這時候,胡建國就只能嘆氣。

做父親母親這一行,孩子就像是自己的“甲方”,哪怕再無理取鬧,再恨鐵不成鋼,也拿他們沒辦法。胡建國已經失去了胡靖,他想把對胡靖的虧欠通過挽救“約死群”的孩子來彌補。誰的心也不是鐵打的,就算心是塊石頭,也有被胡建國捂熱的時候。

有一天,小夥子突然主動給老胡發了一條信息:

叔叔,我要找工作了!能不能借給我20塊錢復印照片和簡歷?這一聲“叔叔”,把老胡的淚都“喊”出來了。現在的他不僅在工廠找了份穩定工作,還退出了“約死群”。

後來,每天給胡建國聊天的人越來越多,一聊聊到後半夜更是常有的事兒,老胡每個月光為他們打“救命錢”,就要幾千塊。有的人慢慢被勸好了,有的人越來越極端,甚至要當著老胡的面兒自殺,老胡只能再想別的辦法。

胡建國對記者說:“太耗費精力了,但是想著他們也是一條條生命啊,我不想讓那些家庭都像我這樣失去孩子,能救一個是一個吧。”

勸生者不止一個

在又一次和警方配合完成解救行動後,胡建國想,只有他一個“勸生者”遠遠不夠,如果胡靖當時身邊也能出現一個“正向引導”或許就不會做傻事。就在這時候,胡建國認識了李俊華。

李俊華原本是中醫大學的一名大學生,曾因網絡賭博欠了130多萬而產生“尋死”的念頭。

後來,他認識了一個計劃去西雙版納找有毒植物自殺的女網友,女網友把李俊華拉入了“約死群”。真的進入“尋死”的圈子後,李俊華瞬間就想開了,自己的情況比他們好多了,根本沒必要尋死,從此,李俊華反而變成了一個“勸生者”。

看到胡建國在群裡勸生,李俊華告訴他,如果想徹底勸生,就要解散“約死群”,群裡的負能量太重,即便有些人本來沒打算死,慢慢也被感染的想要去死。

但是胡建國明白,就像之前報警解散“煌川水”的“約死群”一樣,解散了一個,還會湧現出新的“約死群”,群主“瘋癲狂人”手下控制著二十多個“約死群”,他炫耀地告訴胡建國:“只要我不死,死群就不會死。”

“約死群”根本不怕舉報,因為“瘋癲狂人”有一個名為“彼岸花”的群是永遠對用戶禁言的,“彼岸花”上有所有死群用戶的信息,一旦別的“約死群”因為“相約自殺的言論”被封了,“瘋癲狂人”就會建一個新群,再把“彼岸花”的成員移動到新群去,整個過程就像沒事兒一樣,一點損失都沒有。

於是,胡建國和李俊華還有其他“勸生者”把目標轉移在了“瘋癲狂人”身上,但是他根本油鹽不進,軟硬不吃,還義正嚴辭地告訴胡建國都是因為“大家需要”他才會建群,就算他不建,也會有別人建。

李俊華說,每天報導出來自殺的人,雖然看起來都是不相關的個案,但是都能在“約死群”裡找到本源。要想降低死亡率,就必須從“瘋癲狂人”開始攻破。

“勸生者”們集結在一起,像黑夜裡的勇士一樣,尋找著瘋癲狂人”的蛛絲馬跡,在網絡上一遍遍地舉報“瘋癲狂人”,並且想盡辦法知道了他的住址和真實姓名。向警方提供了資料後,胡建國一邊等待警方消息,一邊分享經歷,繼續勸生。

以後會慢慢變好的

7月22日,胡建國去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從陸勇案到電影,胡建國意識到網約死和互聯網平臺監管問題不會一蹴而就,但他堅信總有一天,黑暗的“約死群”會暴露在日光之下。

就在上週,“瘋癲狂人”組建的幾個約死群“彼岸花”、“忘川河”、“灰色人生”、“另一個世界很美”同時被封,騰訊也停了“瘋癲狂人”的QQ號,“勸生者”們和他的戰鬥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至於“瘋癲狂人”有沒有被公安機關處理,暫不可知。

關於胡靖為什麼自殺,胡建國在群裡沒有找到任何線索,但通過兒子留下的遺物和十幾本從來沒拆封過的有關“孤獨”話題的書,胡建國猜想或許是因為作為父親的他長期疏忽兒子的情緒,才導致兒子走上了這條路。

現在,胡建國一邊在QQ空間內寫下自己“勸生”的經歷,一邊等待著警方處理“瘋癲狂人”的回應,這時候,一個曾在他勸導下放棄自殺的人給胡建國發了消息:“叔叔,我以前的想法都錯了,我要去當兵了,我決心不再脆弱!”

胡建國抹掉了手機屏幕上的眼淚,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當有人想用盡各種方法去死的時候,也有人在當著不知名的“勸生英雄”,沒有哪個人在生活中過得輕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正如前兩天那個在華山上一躍而下的男人一樣,成年人的崩潰都是默不作聲,疲於表達的。但是,不管怎樣,活著就是一切,我們還是要熬。

像胡建國一樣,熬下去,做點事,生活也許就沒有這麼難了。

(本文提到的人名均為化名。相關資料來源《法制晚報》)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