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弱視的常見類型及治療關鍵期!

小兒出生時,視覺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出生時僅有光感。生後2年內,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若發生斜視、屈光參差、白內障、上瞼下垂、角膜混濁等眼病,或者因眼病長時間遮蓋小嬰兒的一隻眼,都將對視覺系統產生干擾,很容易形成弱視。

例如:發生斜視後,由於複視和視覺紊亂,使小兒感到極度不適。為了克服這種不適,大腦視中樞會主動抑制斜眼傳入的視覺衝動,以屏蔽干擾,該眼功能長期被抑制,就形成了弱視,此為斜視弱視。

兒童弱視的常見類型及治療關鍵期!

通常講,人的左右眼一般融像生理極限值在5%,或者說兩眼的屈光度相差250度(2.50D), 就會出現雙眼融像、固視困難,甚至部分還伴有眼脹、眼痛等症狀。有些小兒有屈光不正,一隻眼的度數高,另一隻眼度數低,由於兩眼屈光參差太大,致使兩眼物像的清晰度不等,大腦無法將兩眼物像融合為一體,只有抑制屈光不正度數高的一隻眼。時間一長,該眼視力逐漸下降,就形成了弱視,此為單眼弱視。

兒童弱視的常見類型及治療關鍵期!

還有的小兒生來就是高度遠視,兩眼視力相同或相近,但都低下。這樣,由眼睛傳入大腦視中樞的衝動比正常眼弱,因這條神經通路發育不良,也會產生弱視,我們稱之為屈光不正性弱視。

還有一種弱視叫形覺剝奪性弱視。這是在嬰幼兒時期,由於角膜混濁、先天性白內障、上瞼下垂遮擋瞳孔,或不適當遮蓋了小兒的一隻眼,使光刺激不能充分進入眼球,剝奪了眼黃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機會,使該眼無法產生正常衝動,導致該眼到大腦視中樞的通路發育受影響,從而產生的弱視。這種弱視,該手術要手術,及時去除誘因,以免弱視復發。

值得一提最後一種弱視,稱為先天性弱視,原因尚不清楚。據推測,可能與生後早期視網膜和視路發生過出血有關(部分孩子可能因早產等吸氧過量等引起)。這種弱視查OCT等可初步發現有所異常,一般弱視預後極差,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

兒童弱視的常見類型及治療關鍵期!

對於紛繁複雜的各類弱視,一方面相對全面、客觀的知識渠道匱乏,家長缺乏認識、部分不願理解;另一方面是部分醫院和大夫的過度惜字如金,不願搭理,客觀上會讓家長誤以為感覺好像什麼也不影響,看起來不緊不慢而等孩子自愈、“等等看”、“慢慢治”; 還有部分孩子弱視,因家長過於自信周邊經驗而往往陷入“迷信”:

1、“朋友家的孩子也是弱視,眼鏡戴著戴著,自然就發育好了”,看來沒什麼大不了;

2、“咱彆著急,都說12歲前治療都有效,大夫們說的3-6歲都是唬人的。”

3、“我親戚家的孩子就是戴眼鏡、穿穿珠子就好了。沒看他們做其他治療。”

4、“都說***醫院、***大夫治療水平高、***藥/**儀器/**軟件的治療效果好,我看到很多孩子都治好了。我孩子找他(所謂水平高的人)、用**方法效果應該也沒問題。”

結果,對於錯過時機的孩子家長,往往是 “為什麼別的孩子用這種方法,視力很快就提上來了,我孩子就是沒效果/效果不好?”

……

北京康欣悅目提醒:弱視是一種功能發育性不足眼疾,若能及時調理,年齡越小,療效越高。考慮到孩子的依從性和生理發育,四到六歲為最佳調理期。可見,提高治癒率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孩子有無視力不好的表現,例如:看書距離太近,眯著眼睛看東西,或者歪著頭用一隻眼看東西,單眼遮蓋時是否出現強烈牴觸、下臺階樓梯出現畏縮感、拿東西距離感和方向感缺乏精準度等。若發生這些情況,就要及早到眼科醫院進一步檢查定性。

兒童弱視的常見類型及治療關鍵期!

到3歲時,就可以把視力表掛在5米遠的牆上,教孩子識別,檢查一下視力,若不足0.6,務必到醫院就診,建立比較完整的眼科生物參數:電腦驗光數據、最佳矯正視力、裸眼視力、眼底照相圖和視路Vep、注視性質、眼軸長度和角膜曲率等。不少小兒一隻眼視力好,不影響吃喝與玩耍,另一隻眼弱視,常常不易察覺,往往到小學體檢時才發現,此時,已錯過了這個年齡段甚至有可能無法治癒(前一陣就碰到一位超過12歲來自瀋陽的孩子家長),未免留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