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的常见类型及治疗关键期!

小儿出生时,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出生时仅有光感。生后2年内,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若发生斜视、屈光参差、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等眼病,或者因眼病长时间遮盖小婴儿的一只眼,都将对视觉系统产生干扰,很容易形成弱视。

例如:发生斜视后,由于复视和视觉紊乱,使小儿感到极度不适。为了克服这种不适,大脑视中枢会主动抑制斜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以屏蔽干扰,该眼功能长期被抑制,就形成了弱视,此为斜视弱视。

儿童弱视的常见类型及治疗关键期!

通常讲,人的左右眼一般融像生理极限值在5%,或者说两眼的屈光度相差250度(2.50D), 就会出现双眼融像、固视困难,甚至部分还伴有眼胀、眼痛等症状。有些小儿有屈光不正,一只眼的度数高,另一只眼度数低,由于两眼屈光参差太大,致使两眼物像的清晰度不等,大脑无法将两眼物像融合为一体,只有抑制屈光不正度数高的一只眼。时间一长,该眼视力逐渐下降,就形成了弱视,此为单眼弱视。

儿童弱视的常见类型及治疗关键期!

还有的小儿生来就是高度远视,两眼视力相同或相近,但都低下。这样,由眼睛传入大脑视中枢的冲动比正常眼弱,因这条神经通路发育不良,也会产生弱视,我们称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还有一种弱视叫形觉剥夺性弱视。这是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遮挡瞳孔,或不适当遮盖了小儿的一只眼,使光刺激不能充分进入眼球,剥夺了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使该眼无法产生正常冲动,导致该眼到大脑视中枢的通路发育受影响,从而产生的弱视。这种弱视,该手术要手术,及时去除诱因,以免弱视复发。

值得一提最后一种弱视,称为先天性弱视,原因尚不清楚。据推测,可能与生后早期视网膜和视路发生过出血有关(部分孩子可能因早产等吸氧过量等引起)。这种弱视查OCT等可初步发现有所异常,一般弱视预后极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儿童弱视的常见类型及治疗关键期!

对于纷繁复杂的各类弱视,一方面相对全面、客观的知识渠道匮乏,家长缺乏认识、部分不愿理解;另一方面是部分医院和大夫的过度惜字如金,不愿搭理,客观上会让家长误以为感觉好像什么也不影响,看起来不紧不慢而等孩子自愈、“等等看”、“慢慢治”; 还有部分孩子弱视,因家长过于自信周边经验而往往陷入“迷信”:

1、“朋友家的孩子也是弱视,眼镜戴着戴着,自然就发育好了”,看来没什么大不了;

2、“咱别着急,都说12岁前治疗都有效,大夫们说的3-6岁都是唬人的。”

3、“我亲戚家的孩子就是戴眼镜、穿穿珠子就好了。没看他们做其他治疗。”

4、“都说***医院、***大夫治疗水平高、***药/**仪器/**软件的治疗效果好,我看到很多孩子都治好了。我孩子找他(所谓水平高的人)、用**方法效果应该也没问题。”

结果,对于错过时机的孩子家长,往往是 “为什么别的孩子用这种方法,视力很快就提上来了,我孩子就是没效果/效果不好?”

……

北京康欣悦目提醒:弱视是一种功能发育性不足眼疾,若能及时调理,年龄越小,疗效越高。考虑到孩子的依从性和生理发育,四到六岁为最佳调理期。可见,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孩子有无视力不好的表现,例如:看书距离太近,眯着眼睛看东西,或者歪着头用一只眼看东西,单眼遮盖时是否出现强烈抵触、下台阶楼梯出现畏缩感、拿东西距离感和方向感缺乏精准度等。若发生这些情况,就要及早到眼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定性。

儿童弱视的常见类型及治疗关键期!

到3岁时,就可以把视力表挂在5米远的墙上,教孩子识别,检查一下视力,若不足0.6,务必到医院就诊,建立比较完整的眼科生物参数:电脑验光数据、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眼底照相图和视路Vep、注视性质、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等。不少小儿一只眼视力好,不影响吃喝与玩耍,另一只眼弱视,常常不易察觉,往往到小学体检时才发现,此时,已错过了这个年龄段甚至有可能无法治愈(前一阵就碰到一位超过12岁来自沈阳的孩子家长),未免留下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