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條信息洩露,1.3億人慾哭無淚!剛剛,漢庭等十餘品牌酒店崩潰

這個時代,隱私已毫無安全可言!

5億條個人信息洩露

1.3億人曝光,標價8個比特幣!

昨天(8月28日),網上突然冒出一則叫賣帖子,震驚全國!

貼中叫賣華住酒店集團(原漢庭酒店集團)所有客戶數據,內容之全面、詳實、精準,令人目瞪口呆。

5億條信息洩露,1.3億人慾哭無淚!剛剛,漢庭等十餘品牌酒店崩潰

內容幾乎包括華住旗下所有品牌酒店:漢庭、美爵、禧玥、漫心、諾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尚品、宜必思、怡萊、海友

信息內容更是幾乎涵蓋客戶們所有個人隱私:

官網註冊資料:身份證、手機、郵箱、用戶名、登陸密碼等,共計53G,約1.23億條記錄;

入住登記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證、家庭住址、生日、內部ID號,共計22.3G,月1.3億條記錄;

酒店開房記錄:內部ID號、同房間關聯號、姓名、卡號、手機號、郵箱、入住時間、離開時間、酒店ID號、房間號、消費金額等,共計66.2G,約2.4億條;

全部數據共140G,超過5億條,售價8個比特幣或520門羅幣,約合人民幣37萬元。

文末還宣稱,如果權限不丟失,後續數據將免費奉送!

消息傳來,輿論一片譁然!

一方面,無數人震驚於華住作為一個少有的全品牌連鎖酒店集團,數據隱私竟如此輕易洩露,其管理之鬆散,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光天化日之下,竊賊竟如此猖獗,公然網上叫賣,囂張氣焰,令人咂舌。

而數據之全之詳實,更是比震動全球的Facebook數據洩露門,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億人頓時一片惶恐,彷彿被人扒光了衣服“裸奔”一般。

很多人不敢想象,未來又將有多少騷擾信息、詐騙電話狂轟濫炸;

多少行程、路徑被別有用心的人掌握,面臨不測危險;

多少個人隱私曝光,面臨名譽危機……

雖然目前華住集團已經報警,但如此大規模的數據隱私洩露,依然令無數人惶惶不可終日。

李彥宏:開放隱私是用戶願意!

縱然輿論一片焦灼,但仍有很多人抱有僥倖心理,認為真假難辨。

事實上,這些數據極易驗證,基本很難造假,身份證、電話,只要撥通就能驗證。

而據一些互聯網機構驗證發現,隨便拿一些數據,就可登陸華住酒店集團的官網。

5億條信息洩露,1.3億人慾哭無淚!剛剛,漢庭等十餘品牌酒店崩潰

而之所以造成如此聳人聽聞,大規模的數據洩露,無疑是因為華住集團對數據保護的極度不重視和過度不嚴謹造成的。

據“虎嗅”等科技媒體分析發現,華住數據庫的IP竟然允許外網訪問,甚至數據庫的名稱直接默認“root”,密碼“123456”……

如此低級錯誤,無異於向黑客敞開了大門。

5億條信息洩露,1.3億人慾哭無淚!剛剛,漢庭等十餘品牌酒店崩潰

雖然華住集團異常憤怒,報警,並強烈譴責黑客的不法行為。

但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未來,對無數用戶造成的傷害,將難以估量。

中國人不重視隱私?

如此大規模的用戶數據洩露,令無數人感到恐懼,一時人人自危。

輿論聲討,警方介入,竊賊一時嚇得迅速降價至1個比特幣。

但比這場驚天的數據洩露更可怕的是,這只是整個中國人集體“裸奔”的冰山一角。

馬雲說,數據將取代石油,成為新時代的第一核心資源。

為了攫取新時代的“石油”,無數企業蠢蠢欲動,對用戶數據的竊取,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且不說,“黑市”之上,違法違規,對用戶隱私數據的肆意買賣,中介、騙子們狂轟濫炸,讓無數用戶無可奈何;

也不說,各大企業對用戶隱私的漠視,安全漏洞層出不窮,隱私洩露猶如家常便飯;

單隻說隨便打開任何一個軟件,都要逼迫你同意訪問通訊錄、通話記錄、短信、甚至所在位置定位,倘若不同意,便通過各種方式限制你的應用,就令無數人慾哭無淚了。

5億條信息洩露,1.3億人慾哭無淚!剛剛,漢庭等十餘品牌酒店崩潰

而李彥宏卻聲稱:中國用戶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在個人隱私方面更加開放,一定程度上願用隱私換方便和效率。

這種可笑的言論,無異於強姦了你,還要說你為了舒服,自願的。

而這還是中國互聯網三位頂部大佬之一說的,其他企業、黑客的猖獗,自然更不必說。

但縱使如此,無數人也無可奈何,數據依然是一次次洩露,騷擾電話、信息、廣告依然肆無忌憚的持續侵襲。

各大企業瘋狂利用用戶的數據賺錢、謀利、不擇手段,滴滴平臺上的順風車司機甚至可以隨意查看乘客的幾乎全部個人資料,讓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渣作案變得異常輕鬆。

而面對企業的強勢,黑客的猖獗,“黑市”的活躍,用戶卻無可奈何,只能成為刀俎之肉。

我們還未來得及進入大數據時代,已經率先進入了全民“裸奔”時代。

隱私洩露,殺人於無形!

數據都是抽象的,傷害總是具體的。

無數個人隱私數據洩露,看似簡單,實則危害極深。

2016年8月20日,山東一名大一新生徐玉玉,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聲稱要發放助學金給她,讓她20分鐘內把學費匯入指定賬戶,激活賬戶,併到ATM機取錢。

巧合的是,當時徐玉玉正在辦理真的助學金,“泛海山東行動”剛給徐玉玉打過電話沒多久,讓她完善自己的資料。

而這時候,恰巧騙子的電話來了,徐玉玉沒有多想,便把全家人辛苦積攢了半年的9900元學費,匯入了騙子的賬戶。

得知被騙的徐玉玉異常震驚,傷心欲絕,她無法想象,也無法接受,這樣辛苦積攢、四處籌借、拼湊的學費就這樣沒了,報完警回去後,她便一直心情抑鬱,最後竟心跳驟停,離開了人世。

消息傳來,舉國震驚。

而與她同時,隔壁鎮的蔡芹(化名)也被騙了6800元學費。

你需要助學金,騙子剛好知道,甚至還知道你的辦理情況、電話、學校!

試問,這樣的騙局誰能防備。

之後,經過警方多方偵查,逮捕這群詐騙團伙後發現,這群騙子掌握了超過5萬名學生的詳細資料,趁大學開學之際,瘋狂詐騙,漫天撒網,等待“中獎者”。

而這樣的騙局,在全國可謂不計其數。

5億條信息洩露,1.3億人慾哭無淚!剛剛,漢庭等十餘品牌酒店崩潰

追究這些騙局的根源,無疑正是個人隱私數據的大規模洩露,給了無數騙子可乘之機。

石油?還是炸藥!

信息時代,隱私安全,成為了所有人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今年3月,Facebook因隱私數據洩露,被罰款高達10億美元,扎克伯克更是被國會質問長達10個小時,猶如囚徒一般。

但在國內,即使是李彥宏這樣的大佬,都對隱私保護,毫不在乎,甚至發出了驚人言論。

治亂用重典。

想要依靠輿論或者罰款、約談的形式,呼籲人們保護隱私數據,是不現實的。

大數據作為新時代的“石油”,太多人想從中攫取利益,不擇手段。

互聯網巨頭們為了拿到所有用戶的數據,逼迫用戶們交出所有的個人信息。

企業們為了節省成本,對平臺、官網上的用戶數據保護更是形同虛設,被盜取猶如家常便飯。

騙子們獲取用戶數據的成本更是低到恐怖。

只有重罰。

讓那些管理不善,甚至故意違法的企業、個人付出代價,感到疼,才能讓他們長記性,願意去尊重用戶隱私,保護用戶隱私。

數據本無好壞之分,就像石油,用得好是經濟的血脈、動力,用不好也可能引發火災、爆炸......

如果不善加管理,未來,大數據不僅無法成為新時代的“石油”,反而成為新時代的“炸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