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40年:生意版圖從23里擴到1.3萬公里

40年改革開放,見證了“中國時間”給世界貢獻的奇蹟與智慧,展現了中國全方位發展的生機與繁榮。

40年,歷史一瞬間;40年,滄海變桑田。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大地湧現出許多標誌性地名和經濟地理座標,安徽小崗村、深圳大亞灣、浦東陸家嘴、浙江義烏、三峽水電站、新疆霍爾果斯、蘇州工業園、武漢漢正街、貴陽大數據試驗區、湖南十八洞……這些遍佈全國的星星點點,或以貿易見長,或以改革聞名,或以創新著稱,或以新興產業發展引人關注,或以扶貧鉅變而為世人所知……

一個地標就是一個豐厚的改革開放故事。從今天開始,第一財經陸續推出“中國時間——經濟地理座標”系列報道,為讀者娓娓道來這些地理座標沉澱的風雲變幻和豐碑偉績。

從中國“小城”義烏到西班牙馬德里距離有多遠?

“13052公里。”如果這個問題問到王建明,身為義烏市陸港局國際陸港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他,一定會脫口而出這個數字。

這正是開通於4年前的義新歐班列,從義烏到馬德里的總里程。馬德里是歐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而義烏被稱為世界小商品之都。

在以統籌“義新歐”鐵路項目建設管理和發展為職責之一的義烏市陸港局,第一財經記者看到走廊牆壁上兩幅顯眼的地圖:中歐班列運行示意圖與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對接長江經濟帶戰略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也是義烏撤縣建市30年。

回望40年,靠著 “敲糖幫”手搖撥浪鼓走街串巷的精神,靠著體制機制不斷創新變革,面積僅為1105平方公里的義烏從一個內陸小縣蛻變為世界小商品之都。

義烏市2017年GDP為 1158億元,是1978年1.28億元的904.7倍,年均增長18.6%;如今義烏內貿網商密度位居全國第一,外貿網商密度全國第二;郵政快遞業務總量約佔全國的1/20、浙江全省的1/4……

義烏奇蹟,詮釋了持續的改革與開放給這座縣城帶來的無限生機和繁榮。

眼前一萬多公里的版圖,延展著義烏的當下與未來。而一個叫廿三里的小鎮,是義烏40年生意版圖的起點。

義烏40年:生意版圖從23裡擴到1.3萬公里

馬路攤“擺出”四個允許

在義烏收藏品市場楊家畫廊,年屆八旬依然精神矍鑠的馮愛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首先讓老伴楊興桂遞過一本書,書名為《比翼雙飛——兩座城和兩個人的故事》。

馮愛倩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兩座城”說:一座是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座是義烏農貿城。

義烏農貿城的開創與當年在義烏縣供銷社工作的楊興桂有關,而義烏國際商貿城的發展史卻少不了馮愛倩的名字。

40年前,馮愛倩在義烏飯店工作,工作時間從凌晨3點到下午3點,每月領著18元的工資,養著家裡5個孩子。

一心想著養家餬口的馮愛倩,爭取到了一張在百貨公司批貨的“許可證”。1979年從義烏飯店辭職後,馮愛倩到稠城鎮信用社借了300元錢,從義烏百貨公司進了一批貨,包括拉鍊、紐扣、針、褲鉤等日用小商品。

“在廿三里擺了一個攤,第一天賺了6元錢。”馮愛倩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個月後把300元借款還清了。”

馮愛倩說到的廿三里,位於義烏市東北部,因距離義烏市區、東陽市區、義烏蘇溪鎮均為23裡,故名廿三里鎮。

廿三里鎮的田地需要大量雞毛作為肥料,“雞毛換糖”的生意悄然興起。出於恢復當地傳統民間商業的考慮,義烏縣政府曾於1980年再度頒發了7000餘份《小百貨敲糖換取雞毛什肥臨時許可證》。

而在1978年底,稠城、廿三里兩鎮的農民自發在馬路兩側擺起了地攤。馮愛倩在百貨公司進貨之後就來到廿三里擺攤。

然而,彼時馬路市場的合法性尚未達成共識。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馮愛倩講述當年做生意的情形時,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逃”。

“逃”著擺攤一段時間後,大膽的馮愛倩與當時的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進行了一次“會面”。

面對謝高華書記,馮愛倩抹著眼淚說了一句話:“書記啊,我們家沒飯吃,我要擺攤。”據馮愛倩回憶,瞭解了詳細情況後的謝高華書記表示:“你先去擺。”

就是這句話,讓大家安心了。“擺攤的人越來越多。”馮愛倩說。

1982年8月,義烏縣稠城鎮整頓市場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加強義烏小百貨市場管理的通告》,正式開放小商品市場。這成為全國第一份明確認同農民商販和專業市場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一個月後,義烏政府投資9000元設立稠城鎮小百貨市場,地點在湖清門一條臭水溝。

同年底,謝高華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對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起關鍵作用的“四個允許”: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

作為第一代小商品市場的第一批經營戶,馮愛倩如今與老伴經營著一間書畫廊。

而這30年間,義烏小商品市場歷經8次搬遷,11次擴建。2005年9月,作為第五代小商品城市場業態,義烏國際商貿城二期全面建成:長2.5公里,周長6.6公里,擁有2.5萬個商位。

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於1993年成立,2002年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00.1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0.93億元。

義烏40年:生意版圖從23裡擴到1.3萬公里

“興商建市”戰略40年未變

在義烏採訪的幾天中,第一財經記者發現,無論是本地商人、外來創業者,還是“洋創客”們,無不感慨義烏的商機和義烏人的生意頭腦。

浙江藍宇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振榮,是在義烏創業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採訪一開始,郭振榮就向記者提到一部講述義烏髮展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因為,其中一個場景特別能代表他眼中義烏人的形象。

“國營企業廢棄的一車布料被運到義烏後,大家圍著這車廢布料激動萬分,紛紛說著如何變廢為寶。後來,這車廢布料變成了一個個拖把,到市場上出售。”郭振榮說,“這特別像義烏人。”

正是義烏人對商機的敏銳,吸引了他。

十年前,郭振榮從美國回家鄉無錫創業,帶著多項材料製備及數碼打印應用方面的發明專利。但是,銷路一直未見起色。

2010年左右,他聽朋友說義烏有廠房。因為其專利技術與紡織面料印刷相關,浙江紹興柯橋一帶紡織面料業比較集中,在拿到杭州聯創2500萬元風投後,郭振榮來到義烏。

那年秋天,他第一次到義烏。夜裡11點多依然車水馬龍的場景,使郭振榮感受到了這個小城的活力。

“從夜晚車流量看,2014~2015年,有一個下滑趨勢。這兩年又活躍起來了。”郭振榮說。

像郭振榮這樣,根據車流量來判斷義烏商機的人不是少數。

已在義烏創業12年的伊朗人哈米說,2003年剛到義烏時,天黑之後找不到出租車,只有三輪車在路上跑。他非常好奇:這樣一個小城,為什麼會吸引那麼多外國人?幾年後,他在義烏註冊了第一家外國人開辦的有實際貨物往來的進出口公司——義烏市哈米貿易有限公司。

被義烏的車水馬龍所吸引的郭振榮,決定租一間 2000平方米的車間。郭振榮稱為王總的人,是該廠房經營者,當年經營皮革印刷生意,但已經算是夕陽產業。王總聽郭振榮談了他的數碼印刷技術後,立即判斷是有前景的行業,因而堅持要入股郭振榮的公司。“這就是義烏人,對市場趨勢把握很準。”郭振榮說。

生意規模不斷擴大,廠房需求增加。郭振榮向例行走訪的佛堂鎮工作人員講述了這些情況。鎮領導評估後,隨即給藍宇安排了用地指標。

2014年拿地,2017年郭振榮就搬進了新廠區,目前一期佔地面積48000平方米。“政府效率挺高。”郭振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高效率,正是確立“興商建市”近40年來,義烏政府對此戰略一以貫之執行的結果。

1984年10月,謝高華在一次區鎮鄉黨委書記會議上首次提出“興商建縣”。同年12月,謝高華調離義烏,他個人的義烏歷程就此結束。然而,從“興商建縣”到“興商建市”,義烏在各個層面都未改變。

“興商建縣(市)”,即將市場擺在經濟發展的龍頭位置,把商貿業作為義烏的主導產業。

義烏大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嶽顯理解的義烏政府的服務意識就是:“很包容。不管誰來,都視為服務於義烏產業帶。”

這就如同義烏老百姓口頭上常說的:客人是條龍,不來就受窮。

已經來義烏謀生18年的嶽顯,擺過地攤,也做過貿易生意。他如今一開口就是“我們義烏人”。

義烏40年:生意版圖從23裡擴到1.3萬公里

義烏國際商貿城

而被稱為電商黑馬的大嶽科技,於2017年5月入駐義烏陸港電商小鎮。

電商企業對於網絡寬帶各方面有較高要求。義烏陸港電商小鎮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數據中心,還為入駐企業提供多IP高速帶寬保障。

“這對電商企業太重要了,我們要及時關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數據。”嶽顯說。

作為浙江省的重點工程,義烏陸港電商小鎮設立在義烏市城西街道,由國際陸港集團投資建設,估算總投資80.8億元。小鎮一期於2016年12月25日開園運營。

陸港電商小鎮,只是義烏在電子商務時代“電商換市”戰略的一個縮影。從興商建縣到電商換市,萬變不離一個“商”字,這就是義烏。

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一口一個“咱們義烏”的哈米說,不僅每次記者採訪都會問他當初為什麼選擇義烏,就連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很困惑。因為,他出生長大在德黑蘭,在東京和北京工作過,但最後在義烏落腳。

哈米說:“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機會。”

小城人口結構之變

大嶽科技的規模在電商界還不算大,但就因為此,聽著祖籍河南的嶽顯在義烏陸港電商小鎮寬敞的辦公室裡聊著跨境電商、智能共享倉儲等話題,特別有一種“世界是平的”的感慨。

義烏常住人口結構變化,也從一個角度詮釋了什麼是“沒有圍牆”的城市。

義烏政府網站城市概況一欄介紹稱,幾十年來,義烏本地居民的人口結構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外來人口卻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義烏目前常住人口超過200萬,其中戶籍人口80萬左右,常駐外商有1.3萬,其他外來人口超過140萬人。

馬來西亞籍華裔郭集福在義烏15年,見證了義烏“從沒有高樓大廈到一步一步都市化”的歷程。

2000年,郭集福在馬來西亞經營一家書局,銷售圖書、文具、運動器材等文體用品。那年,他跟朋友來了一趟義烏,本來只是想走走、看看,卻在小商品城不知不覺採購了一個貨櫃的商品。這批貨物在他馬來西亞的書局上架後,很快就售罄。

此後,郭集福每年到義烏六七次,每次採購六七十萬元商品。4年後,郭集福和哥哥一起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租下80平方米的商鋪,做起進出口生意。郭集福開始試水天然水晶生意,後來直接從貨源地巴西採購水晶洞。

生意越做越大,郭集福的重心漸漸從生意轉向公益。從2014年9月開始,郭集福受聘成為“建設美麗義烏促進會”副會長。他還被選為義亭鎮副河長,每個月檢查河道汙水排放情況。“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檢查,禁止汙水排入河道。”郭集福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如今,一年之中只有15天在馬來西亞的郭集福,在義烏成立了旭日公益俱樂部。

也因為忙碌於這些公益活動,郭集福與第一財經記者約定的採訪時間一再更改。

哈米在義烏正式創業比郭集福約晚兩年。目前,哈米的貿易公司已經在迪拜、巴黎、德黑蘭都開設了分公司。哈米的太太是北京人,兩人在東京相識,現在一起常住義烏。

哈米深切感受到義烏政府各項改革的推進力度。

十幾年前在義烏註冊公司時,哈米在金華、杭州、北京等地往返奔波、蓋章,馬不停蹄跑了8個月終於辦下來了。

“現在大概10個工作日,就可以辦好。”哈米操持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講述著義烏的變化。

哈米很自豪地說,已經有23家公司委託哈米幫忙在義烏辦理註冊業務。其中,也有在廣州開公司的朋友,委託哈米將公司遷到義烏。

外來人口多、外商多,義烏就是這樣不斷磨合發展,成為一座國際城市。

“這就是破繭成蝶。”哈米說。

16項國家級改革試點落地

有句話說,義烏是吃改革飯長大的。

在義烏改革辦工作了三年,徐博已經能把義烏十多年來的改革政策娓娓道來。他介紹稱,有幾項對義烏產生深刻影響的改革:一是,2006年強縣擴權。2006年11月底,浙江省下發《關於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

“涉及經濟、社會、管理權限1102項。”徐博說。

二是,2011年落地義烏的國家重大戰略舉措——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這項試點的一個重大進展,是專門針對義烏小商品的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的確立。一個集裝箱就是一個小超市,意味著在義烏國際小商品城、各專業市場和專業街採購出口商品,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採購地辦理出口通關手續。

徐博說,這對義烏釋放了極大的改革紅利。

據義烏改革辦的最新統計,目前在義烏開展的國家級改革試點已達16項。

很多人問,電商發展之後,義烏是否有緊迫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徐博自己拋出了這個問題。

義烏的答案是:一直在轉型、發展。

徐博稱,義烏現在著力進口與出口、國內與國外、線上與線下聯動。

作為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縣域電子商務大數據應用統計試點,也在不斷深化。

與此同時,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也已獲批。在新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22個城市中,義烏是唯一的縣級市。

一份《關於義烏市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及政策修訂說明的彙報》資料中稱,義烏電子商務發展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電商企業規模小,缺少大企業大平臺;電商企業規範化程度不夠,納稅額偏少;電商企業辦公、倉儲用地緊張等。

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在政策層面有助於上述問題的化解。

徐博曾經有一次連續加班11天,每天晚上都是10點多到家。“義烏的公務員很忙。”徐博笑著說。

在忙碌中,義烏有著更大的期待。在政策方面,義烏接下來有幾個目標,其中之一是,規劃建設義烏國際貿易綜合試驗區,實現由試點到試驗區的提升。

往返滿載的義新歐班列

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現在名為進口商品館。在一層大廳,有進口食品保健品、進口服裝、進口飾品工藝品、非洲產品銷售中心等商鋪。

2013年,徐正國的大進百貨有限公司進駐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因常年專注經營捷克進口水晶玻璃,他的店鋪目前被授牌為“捷克館”。

徐正國是浙江台州人。1990年從台州百貨公司辭職創業。“台州路橋曾經是小商品市場,當年義烏很多人到路橋採購小商品。”徐正國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憶著往事。

在臺州經營8年後,徐正國發現越來越多的台州人開始到義烏去做生意。他們夫婦也於1998年在義烏篁園新村設立了分公司,售賣日本、泰國的進口玻璃製品。雖然至今仍唸叨著“離不開”台州海鮮,他還是在開設分公司4年後,將公司總部遷到了義烏。

2010年,徐正國做起了捷克水晶玻璃進口生意。位於捷克北部的利貝雷茨市的諾維博爾小鎮,是捷克水晶玻璃製品的傳統產地。徐正國進口的水晶玻璃就來自這個小鎮。

2017年,他從捷克採購了20個貨櫃商品。

“義烏缺乏資源、土地,但義烏政府的思維是放水養魚。”徐正國說,“在公司初創期,政策扶持很關鍵,後來的業務是水到渠成。”

徐正國的進口生意,也體現著義烏貿易從出口型向出口進口聯動轉型的大背景。

雖然,在徐正國看來義烏的進口市場仍在培育之中,但包括2017年7月發車的布拉格-義烏班列在內的中歐班列開通,無疑成為義烏生意的新起點。這為義烏進出口商都提供了更多選擇。

自2014年11月18日首列運行以來,義新歐先後開通至中亞、西班牙、伊朗、阿富汗、俄羅斯、拉脫維亞、白俄羅斯、英國、布拉格等9條線路,成為線路最多的中歐班列。

義新歐又以13052公里的里程,成為運行線路最長的中歐班列。

最讓王建明稱道的,一是義新歐的貨滿率。“尤其是俄羅斯與中亞兩條線,剛性需求大,已經實現贏利。”

義烏陸港口岸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義新歐班列實現100%往返滿載運輸。

二是,義新歐是唯一由民營企業運營的中歐班列。“機制很靈活,決策快。業務忙的時候,負責人把行李箱放在辦公室,隨時可以飛。”王建明說。

“五個一”建設是義烏目前規劃的重點: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世界小商品之都;國際陸港;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義新歐”中歐班列。

這個內陸縣級市正努力打通各條通道,擴圍生意版圖。

在王建明看來,政府要做的就是建設好口岸,其他的就是企業的事了。“我們也分得清楚,哪些走鐵路,哪些走海運。”

去年1月18日,首趟從中國義烏開往英國的中歐班列抵達倫敦的巴爾金火車站。

“英國人很吃驚。他們說,蒸汽機是英國人發明的,中國人卻把火車開進了倫敦。”王建明說到這裡,仍是掩飾不住地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