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看過金庸《天龍八部》的,都知道有個跟喬峰並稱“北喬峰、南慕容”的慕容復。

就是那個放著王語嫣這樣的絕世美人不要,天天想要復國當皇帝的那個沒落貴族。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他要復的國,國號為“燕”,是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貴族慕容氏所創。

然而,單從時間上推算,慕容復所生活的年代(公元1090年左右),距離燕國被滅,已經過去了七百年。除了他慕容家,誰還能記得。

在金庸小說裡,慕容復最後因復國無門,眾叛親離,重重重壓之下,陷入了整日做夢當皇帝的癲狂之中。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幹掉慕容復的老祖宗,親手斷送他皇帝夢的猛人——昌樂人王猛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若不是這個昌樂漢子把燕國軍隊消滅殆盡,慕容復的復國之路也不會那麼艱難,或許就不會發瘋。

那是公元370年十月,20歲的前燕末代皇帝慕容暐(wei,音同“偉”),被前秦宰相王猛圍在了首都鄴城(今河南安陽附近)。

在此之前的四個月裡,王猛率領6萬軍隊從長安出發,長驅直入一千多里,已經消滅了前燕30萬主力部隊,前燕統帥慕容評從前線逃回鄴城時,僅剩寥寥數騎。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強敵圍城,軍心渙散。30萬大軍都被打沒了,一座孤城如何守得住。慕容暐站在城頭,頓感晚景淒涼。

危急時刻,從10歲就開始當皇帝,向來昏庸的慕容暐突然心生一計——

他拉著剛打完敗仗的九爺爺慕容評,往前燕的發跡地遼東逃去。鄴城裡的大臣眼看皇帝都跑了,只得開城投降。

王猛得知前燕皇帝逃走了,趕緊派部將追趕,終於在河北保定附近截下了慕容暐。慕容暐被押回鄴城後,率領文武百官向前秦投降。

慕容氏的前燕就此滅亡。

王猛的功績,不僅僅是滅了前燕,而是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結束了北方的分裂動亂,幫助前秦統一了中國北方。

那麼,這個王猛是何人?

王猛,字景略,公元325年出生在青州北海郡劇縣,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昌樂縣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王猛所處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年代。

在他出生之前十年,匈奴人攻破了西晉的都城洛陽,製造了“永嘉之亂”,中國的北方進入了“五胡亂華”的時代,少數民族政權林立,分裂混戰長達百餘年。

然而,政權更迭之類的國家大事,向來與市井小民無干。讓王猛家人感受到的世道變壞,是從王猛出生之前的兩年開始的。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那年,“五胡”之一的羯人攻破了東晉王朝治下的青州城,並在附近大肆劫掠。戰亂,使得這個貧寒的家庭不得不另謀生計。

在王猛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家人思慮再三,決定搬去魏郡——那裡雖然依舊是羯人的地盤,但是由於靠近中央,日子過得相對安定。

在魏郡,王猛度過了他貧窮但快樂的少年時光。

身為窮苦人家的孩子,白天,他是洛陽街頭賣竹筐的小販,晚上,則苦讀諸子百家,研究天下的局勢。隨著年紀漸長,王猛慢慢出落成了一個氣度非凡的少年郎。後趙的宰相發現他是個人才,想任命他當縣長助理,王猛洞察到了後趙政局不穩,就躲到了華山附近隱居。

果然沒過幾年,羯人的後趙亡於冉魏,冉魏又被鮮卑族的前燕滅掉了。趁著戰亂,氐族人佔了王猛隱居的關中地區,建立了前秦。

而王猛的閒暇時光,一直延續到30歲那年。那一年,他第一次見到桓溫。

東晉大將軍桓溫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想要積蓄力量篡位當皇帝的野心,被眼前這個正在抓蝨子的年輕人一眼就看破了。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也就是王羲之寫下《蘭亭集序》後的一年,東晉大將軍桓溫組織了4萬軍隊,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目標是關中的前秦。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桓溫一路勢如破竹,兩個月時間就打到了前秦都城長安附近,關中百姓拿著酒肉夾道歡迎,差點就要吟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詩)之類的句子。

王猛自然也不例外。

從華山下來直奔桓溫大營的那一天,王猛也沒有刻意打扮。山居生活過慣了,粗布短衣,蓬頭垢面就是他的日常裝扮。

桓溫打量著這個髒兮兮的隱士,請他發表對時局的看法。面對滿堂的將軍謀士,王猛一邊抓身上的蝨子,一邊侃侃而談,從前朝的興亡,到北方的民族矛盾,無不鞭辟入裡。

桓溫心中暗暗稱奇,就問王猛:“我奉天子命令,率軍討賊,為民除害,為什麼關中的豪傑不來投奔我呢?”王猛抓了只蝨子扔到地上,慢悠悠地說道:“您不遠千里北伐,如今長安城近在咫尺,您卻不出兵把它拿下,大家都摸不透您的心思。”

這正是桓溫的顧慮。

桓溫此時已是東晉第一重臣,若是強行進攻長安,氐族人必然會來一場魚死網破的決戰。即便贏了,也會讓自己元氣大傷,而如果輸了,則會被政敵群起而攻,地位不保。最好的辦法,只能是不戰。

聽了這樣的話,桓溫搖搖頭,無言以對,心中卻已然將王猛引為知己。

然而回到南方的桓溫,終其一生都沒有去做那個“竊國者”。他做得最出格的一件事情,無非就是廢掉了年輕的皇帝,把一個老頭安排到皇帝的位置上。直到他死後30年,兒子桓玄才正式取代司馬懿的後代,坐上了皇帝寶座。

桓溫班師前,曾送給王猛大量車馬財物,授予了他都護的職務,邀他一起返回東晉。王猛的老師卻告訴他:“你將來會是跟桓溫並稱的人物,留在這裡自然有出頭之日,不必去那麼遠的地方。”王猛聽了老師的話,繼續留在華山隱居讀書。

拜別桓溫之後兩年,王猛遇到了自己真正的伯樂——前秦天王苻堅。

苻堅交給王猛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出個主意弄死當皇帝的堂兄符生,幫自己當上皇帝。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那時的苻堅,只是前秦的一個普通郡王。堂哥符生愛殺人,苻堅天天活在死亡恐懼下,十足的弱勢群體。

之所以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王猛,是因為苻堅第一眼看到王猛,就覺得是平生的知己,再去討論國家大事,也是句句投機。一席話談完,苻堅覺得自己遇到王猛,就像當年劉備遇到諸葛亮一樣。所以當王猛死後,苻堅追諡他為“武侯”,這正是後人對諸葛亮的尊稱。

任務進行得很順利,公元357年,苻堅發動政變,廢了皇帝符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事後論功行賞,王猛被封為中書侍郎,這是個掌管國家詔令的五品官,可以理解為皇帝的機要秘書。

王侍郎在起草詔令的同時,還兼任了首都旁邊的地方官——始平縣令。當時的始平是京畿門戶,聚集了大量的氐族、羌族皇親,豪強惡霸在這些權貴的庇護下欺壓百姓,魚肉鄉里。

王猛剛到任,就抓了一個作惡多端的官吏當眾處死,此舉令豪強震驚,王縣令屁股還沒坐熱,就被上司“檻送京師”,下了廷尉大牢。

苻堅親自審問他:“為官應行德政,你剛上任就殺人,太殘酷了點吧?”

王猛回答說:“安定的地方可以用禮儀教化,混亂的地方必然要嚴格執行法度。始平是奸惡聚集之地,我才殺了一人,還有成千上萬的奸人沒有得到懲罰,如果不能除掉這些惡人,我就是辜負了您的重託。”苻堅一聽正合心意,就赦免了王猛。

王猛從此殺賊立威,不僅擺平了始平,還一路步步高昇。他36歲那年,一年之內升了五次官,從首都地區的行政長官,一路做到宰相(尚書令),苻堅還想要加封他做獨攬大權的“錄尚書事”,王猛覺得沒有建立功勳,就推辭掉了這個職位。

當上宰相的王猛,在前秦國內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他整頓治安,

建設成了前秦特色的和諧社會;他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傳播儒學,發展教育,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為行政隊伍構建了人才梯隊;他奉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推動了民族融合,保障了社會穩定;他勸課農桑,興修水利,通過減稅政策,提高人民收入

王猛的一系列舉措,使得前秦國力得到了極大增強,為統一北方提供了資本。

如同《天龍八部》中“北喬峰南慕容”兩大豪傑並稱一般,王猛的名聲也日漸響徹神州,形成了“南桓溫、北王猛”兩大名臣並立的局面。

從33歲還是一介布衣,到36歲成為權傾朝野的宰相,王猛只用了3年。事實再度證明,出來混,跟對領導很重要。

領導的絕對信任,給了王猛大展拳腳的機會,數年時間,他招降匈奴鐵弗部,大破前涼軍隊,鎮壓羌族叛亂,討平了皇族叛亂。

當然,王猛幹得最大的一票,還是滅掉了地盤和兵力都強於前秦的前燕。

王猛與慕容家的愛恨糾葛,不僅在於把慕容暐從龍椅上趕下來。王猛為剷除慕容世家,還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反間計——金刀計

故事還要從東晉的權臣桓溫說起。

公元369年4月,桓溫再度北伐,這次的目標,是慕容家的前燕。

桓溫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明明是去打前燕,卻被前秦的故人王猛擺了一道。

桓溫的大軍一路打到離鄴城不足百里的枋頭(今河南浚縣),前燕朝野震動,在遣大將慕容垂率軍應敵的同時,趕緊派人去向前秦求援。

王猛向苻堅分析了局勢,決定發兵救援前燕。同年9月,燕秦聯軍大敗晉兵,桓溫損失了三萬人後,再度回到南方。

此戰,前燕皇帝的五叔慕容垂立下大功,這招來了輔政大臣、九爺爺慕容評(就是後來30萬軍隊被打沒了的那個)的嫉妒,皇帝的孃親也看慕容垂不爽,就想找機會殺掉他。

慕容垂無奈之下,只得帶著兒子慕容令去投奔前秦。

王猛知道慕容垂是個有本事的人,肯定不甘心久居人下,多次勸諫苻堅把他殺掉,以免留下後患。苻堅覺得慕容垂是有誠意的,非但沒有聽王猛的意見,還給慕容垂加官進爵。

王猛看多次進諫不成,只得自己想辦法除掉慕容垂。深思熟慮之下,終於計上心來。

公元370年,王猛出兵討伐前燕,任命慕容垂的兒子慕容令為參軍,作為隨軍的嚮導。

臨行前,王猛去找慕容垂喝酒。酒酣耳熱之際,王猛從容地說:“我這就要遠行了,你有沒有什麼物什能送給我,讓我能夠睹物思人,在遠方也能想念你?”

宰相索要紀念品,而且兒子在他手底下當差,慕容垂不知是計,想都沒想就解下了隨身佩戴的金刀送給了王猛。

王猛的大軍行進到洛陽,王猛用重金買通了慕容垂的親信金熙。

金熙帶著金刀見了慕容令,謊稱是傳達慕容垂的口信,說了這樣一番話:“你我父子投奔秦國,只不過是為了避禍。王猛心胸狹隘,恐怕日後容不得我們,苻堅表面上對我們禮讓,但安的什麼心實在不好說。最近聽說皇帝和太后在我們走後已經後悔了,如今我已經在回燕國的路上了,你也應該即刻出發。”

慕容令看著父親親信帶來的金刀,思慮再三之後,藉口外出打獵,逃回了前燕。

王猛於是上表陳述了慕容令反叛的罪狀,慕容垂接到消息,嚇得趕緊出逃。出了長安,剛到藍田就被前秦騎兵追上了。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苻堅選擇了不追究慕容垂的責任,並且安慰他說:“你懷念故土,是因為不忘本,這不值得追究,況且兒子犯罪,也不應該牽扯到你身上,不用害怕的。”

反倒是逃回前燕的慕容令,以為回到了家鄉會安全,結果前燕的人認為他在前秦受到了優待,如今又莫名其妙地回來,肯定是要挑撥離間的,就把他流放到了沙城,同年就死在了那裡。

滅掉前燕5年後,王猛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51歲。

而深得苻堅信任的慕容垂,最終也沒有辜負王猛的懷疑。

公元383年,經歷淝水之戰的前秦,不僅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成語,而且由於大敗,再也無力統御北方各族,中國北方再度陷入混亂當中。

鮮卑人慕容垂趁勢起兵,成功復國,建立起了後燕國,自己當上了皇帝。然而此時的後燕,無論是疆域還是兵力,都無法與那個強大的前燕相比,幾十年後,後燕被北魏輕易地滅掉了,從此世間再無大燕

是他逼瘋了慕容復?


多年以後,當前秦天王苻堅站在羌族叛將的絞刑架前,一定會想起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

平生唯一知己王猛,在彌留之際拉著他的手說:要先處理好國內的民族問題,不能著急去打東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