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哮喘都會「喘」 警惕變異性哮喘不按常理出牌

不是所有哮喘都會“喘” 警惕變異性哮喘不按常理出牌

對於哮喘的認識,許多人還停留在“氣促、呼吸困難”等表現上。其實,這都是哮喘急性發作時的表現。但有些只咳不喘、乾咳不斷、甚至不咳只是胸悶不適的人,也可能患有哮喘。

含含(化名)今年9歲,原本想趁著暑假學游泳。可每次游泳潛入水底或游泳後,總是感覺胸悶不適。開始,含含媽媽以為是小傢伙偷懶,可過去了一個多月,含含胸悶症狀卻越來越嚴重,連安靜時也常覺得自己透不過氣、胸口難受。這下可急壞了含含媽,輾轉就醫,但治療效果始終不佳,總是找不到病根,最後終於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找到了答案。

就診時,兒科副主任醫師梁振明問了含含媽幾個問題:

“小朋友嬰兒期溼疹多不多?”

“有沒有過敏性鼻炎病史?”

“身上是不是經常莫名其妙起蕁麻疹?”

聽完,含含媽媽連連點頭:“醫生,你說的這些含含都有。”

“含含得的是哮喘。”梁振明肯定說道:“像她這樣安靜時、運動後都有症狀,常規肺功能的結果不好,‘氣霧劑’舒張試驗也陽性,加上這些病史,可以確診了。”

這下子,含含媽媽更疑惑了:“但是她不喘也不咳嗽,就是胸口悶,之前社區醫院還說可能是心肌炎,哮喘我聽人家說都要喘的呀?”

梁振明解釋道:“其實我剛剛問的三個問題和‘哮喘’一樣,都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隨著‘過敏寶寶’的生長髮育,很多變態反應疾病的自然進程,也由嬰兒時期出現特應性溼疹,添加輔食後出現食物過敏症,繼而在幼兒或兒童期發展為哮喘及變應性鼻炎。”

其實,像含含這樣的哮喘,屬於特殊類型——胸悶變異性哮喘(CTVA),它以胸悶為唯一臨床表現,無發作性喘息、無反覆咳嗽病史,聽診時也無哮鳴音。患兒往往會反覆感覺胸部不適、緊張、恐慌、氣促。

胸悶變異性哮喘於2013年才被首次發現並命名,因此這種“年輕的疾病”往往容易被診斷為心肌炎、神經官能症,甚至癔症。

據悉,最後梁振明用一劑“氣霧劑”,就治好了含含的“胸悶”病。

除了胸悶變異性哮喘外,還有一種叫做咳嗽變異型哮喘(CVA),慢性咳嗽是其主要或唯一的臨床表現。患者通常會有長達2個月以上的咳嗽症狀,且以乾咳為主,晚間會更嚴重,有些人咳嗽之前咽喉部或者胸部會有劇烈的瘙癢,一定要咳嗽到要吐才能略微好轉。

對於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診斷,需要有典型的症狀,並做肺功能檢查,以及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以及支氣管舒張實驗等才能明確。

梁振明表示,近幾年的門診中,明顯感覺到愛“過敏”的寶寶越來越多。“過敏寶寶”一旦確診為哮喘,建議要有規範、長程治療。“哮喘控制類藥物中,糖皮質激素氣霧劑是最有效的一線用藥之一,但很多家長談激素色變,往往半途而廢,這是最要不得的。”

哮喘的長期治療,需要家長與醫護共同合作:

1、養育過程中。家長首先要做到避免誘發因素,如塵蟎、黴菌、有皮毛的寵物、花粉、菸草等。

2、實施個體化的管理手段:定期監測過敏原、肺功能;做一本“哮喘日記”,記錄發作頻率、程度等。

3、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切忌自行停藥,正視哮喘,雖然不可以根治,但可以控制。

此外,哮喘患者一旦病情得到控制,適量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有利於穩定病情。不過,梁振明也提醒,運動前建議隨身攜帶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