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真相!天津人買房的「地域歧視」

扎心真相!天津人買房的“地域歧視”

轉自:天津365淘房

幾個我身邊的故事。

大娘,老天津人,住南開王頂堤,要給兒子買婚房,總預算200萬。問我買哪好?我說:“如果離您近點可以看看張家窩,或者可以等等李七莊於臺的幾個新盤。”

張大娘說:“好麼,介也太遠了,以後我怎麼看孫子?再說了,那都嘛地界兒?以前都是農村、大開窪,咱市裡人能住那去嗎?”

我說:“現在可不一樣了,那環境可好了……”“不行,不行,太遠了……”最後張大娘打算給兒子在南開區買個“老破小”。

L,我閨蜜,土生土長的天津人,住河東後廣場,也是在跟男朋友看婚房,小兩口掙得不多,男方家裡給掏首付,他倆還貸款。

我說:“你要不看看華明鎮的?早晨上班你倆開車到地鐵站,到市裡也挺快的,是稍微遠點,可是便宜啊,貸款不高壓力也不大……”

小L說:“我一聽什麼什麼鎮我就不想去,我已經習慣了出門就能逛超市,沒事去個濱江道,你說那地方我肯定住不習慣,不要……”最後她和男朋友在河東買了個不算太破的“老破小”。

大爺,我姥爺的同事,家住南開區西南角,房子是以前單位分的,60平米的偏單,平時老兩口住也夠,可年節孩子們一來,屋裡就“下不去腳”了。問我:“能不能把這個房子賣了,換個大點的、環境好點的,但不能添太多錢,還得留點錢養老!”

我說:“您退休了,最適合在郊區住,您要不看看團泊湖那?環境好,可以換個一樓帶院子的,而且那邊也有醫院,孩子們都有車,去看您挺方便的……”

趙大爺說:“那不又回到農村了?我13歲來天津,好不容易進了大城市,有了戶口,現在跑那麼遠的地方去,那我這一輩子不白奮鬥啦!我可不能離開市中心……”到現在,趙大爺也沒有買到合適的房子。

發現什麼沒有?天津人有著很深的地域成見,這種成見深深的影響著他們的買房思維。

01 | 壹

天津的地域成見是有方向感的。

上海的地域成見是圓的。以人民廣場為圓心,黃埔靜安為半徑,一層一層畫同心圓。離圓心越遠,成見程度越深。

北京的地域成見是方的。有稜有角,線條分明,言必稱東南西北。

天津的地域成見沒有圓心論,紅橋區可能比中北鎮還不受待見。

其實很簡單,拿出一張地圖來,把市內六區一圈,這圈裡的成員即為第一梯隊,真正代表著 “天津” 這個名詞。

其餘就是環城四區,組為第二梯隊,這個梯隊裡的成員是最為無辜的,上游的人不待見你,下游的人你瞧不見。

為什麼瞧不見呢?因為剩下的那些區域,可以統稱為 “遠郊” 了。對天津而言,這只是個虛詞,

無所謂好,無所謂壞,似乎僅供遊玩。

以薊州為傑出代表,打造了一波供城中居民週末驅車瞎轉悠、尋求大自然慰藉的度假區,也稱為城市偽中產階級攝影技術修煉基地,及兒童自然科學實踐教育基地。

老天津人的地理觀,像一張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的世界地圖——除了一片蠻荒和混沌,環城四區以外什麼也沒有。

就像這些遠郊的市民,他們管“去市區”叫“去天津”,似乎已經很自覺的把自己劃出了天津的範圍。也對,他們只是行政管轄上屬於天津,其他一概很脫離,連語言都有很大偏差。

02 | 貳

精彩的自然是第一梯隊內部的成見大戰。

上三區:和平、南開、河西;下三區:河東、河北、紅橋。這種說法就已經表現了滿滿的成見。

和平的看不上河西,河西的看不上南開,南開的看不上河東,河東的看不上河北,河北的看不上紅橋。

河西,衙門所在地,權力的象徵。權力的氣質怎麼體現呢?兩個字:靜穆。到文化中心那一帶走一遭就懂,那個靜穆的氣氛,彷彿車開起來連尾氣都不敢往外排,河西人也覺得自己“神聖而不可侵犯”。

對於南開這種文化重區來講,你們和平、河西整天就知道投資商業搞GDP,完全是一種空虛的城市發展模式,沒有高校文化底蘊的鎮場,賺再多的錢也只是一個平面的數字。

和平人對於其他人是什麼心態呢:你若不是個資深老天津,怎麼有臉活在和平!

不懂五大道,不懂小白樓,不懂利順德,不懂靜園……就算你在和平吃過最高級的飯,也等於在天津白混了,生吃人民幣是你最好的選擇。

河東、河北抱團受到上三區的集體不待見,在上三區的眼裡,儘管河東、河北某些角落搞得美如畫,但其實還是混亂得很。

說到紅橋,心情都有些複雜。紅橋就像一個富貴人家的私生子。那五區都不太願意接受它成為家庭的一員,但卻又割裂不了這千百年來的血緣關係。有的天津人寧願走出外環線去中北鎮買房,也不肯屈尊到紅橋。

扎心真相!天津人買房的“地域歧視”

曾經的紅橋西於莊

雖說有個西站副中心,但終究也沒能成氣候。紅橋曾經的“貧民窟”標籤在老天津人思想中實在是太根深蒂固了。

網友問天房中山路和仁恆公園世紀應該買哪個?顯然,他不是天津人,一問,果然,是個北京人。

03 | 叄

西青、東麗、北辰、津南,把第二梯隊撐起了一個四方鼎立的局面。

雖然外地人中“拼命三郎”很多,但卻沒幾個能在市區安家。於是環城四區便接納了大量沒有背景、沒有資產累積的新天津人,算是成功的在天津圈起一塊立足之地。

那裡交織了太多外地人對天津的愛與夢想。

但整個市內六區集體看不上環城四區,畢竟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這裡都是村莊、開窪,似乎與城市沒有太大的關係。

西青和津南因為沾了南開和河西的光,市區人對它們的成見還稍微緩和一些。

如今不同了,隨著環城大開發的號角聲,曾經那些破破爛爛的棚戶區,一棟一棟地被推平,隨之而起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它們背後站著的,是手握數套回遷房產的環城土豪。

當和平白領奔波各大金融要塞的時候,環城土豪告訴他們,我有五套房。

當南開人民暢談求學理想的時候,環城土豪告訴他們,我有五套房。

當河西人民享受著中產階級品質生活的時候,環城土豪告訴他們,我有五套房。

我有五套房。擲地有聲,響徹天際。

04 | 肆

津人不僅對區域有成見,而且歷史包袱還很重。

天津人很迷信,尤其對監獄、墳場、殯儀館之類的非常敏感。如果這些場所的原址建了房子,那天津人基本是不會買的。

比如說,北倉、程林莊這都跟墳場、殯儀館能扯上關係。人民醫院那塊地,從清朝起就是監獄,後來民間傳說蓋什麼都不行,只能建醫院。

人民醫院後面現在規劃了一塊住宅用地,還沒有出讓,天津人對這樣的住宅大概是不買賬的。

南開區在凌賓路附近還有一塊住宅用地沒有出讓,原址是女子監獄;河西區天房美棠東側有塊瑪鋼廠地塊,以前也是監獄,到現在也沒有規劃。

每個地方都有會有地緣改善,但只有鄰避設施附近是沒有的,只有逃離。

有一種歷史包袱,來自天津人對區域的固有印象

紅橋區不用說了,無論現在建的房子多高端,但老天津人還是認為紅橋是最破落的地方,依舊不太認可;

李七莊周圍以前好多大水坑,冬天凍冰後向全市供冰,還有很多荒地,老城裡蓋房子都從那挖土,那時候沒有人願意去那,所以現在仍有一些老天津人牴觸。

天津人對距離十分敏感,對於“遠”也是很牴觸的,有段子說,天津人認為:世界的盡頭在楊村;和平區的姑娘愛上北辰區的小夥,這就算異地戀啦……

現在老天津人對外環線附近的區域基本已不太排斥了,但你若讓他去鹹水沽、華明鎮買房,那大抵上是行不通的。

05 | 伍

是城市的發展是阻擋不住的,之前老天津人不認可的,現在發展的也都很好。

往早了說,萬德莊以前是片貧民窟,老天津人都嗤之以鼻,但紅磡來了,整體有新規劃,也算是南開富人區的“鼻祖”了,現在紅磡公寓均價都3萬5了。

代奧城,以前也是一片破平房,那時候到了八里臺立交橋就算是郊區了,就別說現在的奧體一帶了。但融創卻把這片區盤活了,現在也成為了富人區,房價快4萬了,梅江也是如此。

苑,南開的最邊上,97年起建時,一條鐵路和一條水溝,再加上天津人認為似乎已經出了天津市的位置,讓無數人開啟了自動放棄的模式。

一千多塊錢一平米的房子,少有人買賬。對於那些當初看了,卻沒入手的人,你不要跟他們提現在華苑的房價,也許他會拉黑你。

樣的歷史一幕幕的輪番重演,中北鎮、張家窩老天津人也看不上,但外地剛需的湧入,加上城市界面越來越好,生生的成了“漲價窩”。

比如程林莊附近,現在叫津濱大道板塊,隨著萬科、遠洋、融創等房企的進駐,板塊也有了全新的面貌,當然,房價也翻了N倍。

上三區看不上河東區,可是海河金茂府卻很“長臉”,高端豪宅都能開盤售罄,也算是區域逆襲了。

扎心真相!天津人買房的“地域歧視”

想說的是,老天津人有著自己對區域的特殊情節,對天津的格局也有自己的認知,這背後有歷史原因、有家庭原因等,這種觀念無所謂對與錯。

但唯一可惜的是,因為這樣的觀念,讓老天津人在樓市中錯失了很多機會,並沒有分享到房價上漲的紅利。

我身邊有很多外地朋友,因為是剛需,所以有的07年單價4千入手了中北鎮;有的2012年單價8千入手了張家窩;也有的2013年8千入手了華明鎮……

是因為他們看得遠嗎?不是,因為他們不是天津人,沒有地域成見,對於外地人來說,這些地方都叫天津,但在天津人的心裡,似乎只有市內六區才叫天津

06 | 陸

似乎有一些可悲,老天津人被擠到了一個尷尬的角落,市區房價太高買不起,環外的又看不上。

就連年輕人都如此,一定要感受到市中心的繁華,哪怕住在“老破小”裡,哪怕捨棄本可享受到的品質社區,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在老天津人心裡,地段永遠都比產品重要。

其實,城市發展到今天,新天津人越來越多,很多原來劃分的地域概念,以後會越來越模糊。

得不承認,天津市的新興板塊基本都是靠外地人帶動起來的,曾經的城市界面的確“髒亂差”,但隨著人口的不斷湧入,以及政府的投資,一切都在變好。這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老天津人的地域成見。

對於老天津人來說,如果對居住品質還有一絲追求,就不妨試著放下“我又沒權又沒錢,但我是真 · 老天津”這種想法,向外走走、看看。

舊地圖永遠找不到新大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