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火了。

上線14天,累積播放量17.7億,網絡劇中排名高居第一。新劇甚至為向來屬招黑體質的於正招了贊,這一度讓人以為,這兩年不慍不火的他,終於打了場漂亮翻身仗。

你以為是於正進步了?其實這只是於正再次看準了時代和觀眾需求。

先說《延禧攻略》的“高級調色”。

此次《延禧攻略》在色調上的轉變已經被眾多營銷號描述的天花亂墜——從之前超高飽和度、誇張的對比度到轉變為令人舒服高級灰,於正在《延禧攻略》的畫面審美上了一大個臺階。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即使將《延禧》劇中的服飾造型以及背景環境拿去與隔壁即將上檔的超級大劇《如懿傳》目前放出的劇照相對比,也毫不覺遜色。這是實話,不吹黑。

而這背後的轉變其實並不難理解。

成名後的於正,將影視劇中的色彩搭配上升到了與劇本故事同樣重要的層面,他曾在採訪中公開宣稱“對電視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色彩的搭配”,而這一做法在當年的國產電視劇圈實屬罕見。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有探討色彩在影視劇中作用的論文這樣評價於正作品中的色彩運用

“即打破了以往年代戲中的庸俗暗淡,又打破了花裡胡哨的妖豔嫵媚”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對色彩的大膽使用並非於正首創。華語影壇中,張藝謀以及王家衛都是大膽用色的高手。於是乎,於正就將這一做法移植到劇壇併成為其早期作品的一大標籤,同時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話題效應。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當然,觀眾對此的評價未見得好,但此舉讓於正迅速在圈中擁有了自己強大的辨識度。

而隨著抄襲事件的影響逐漸擴大,於正也就此沉寂。在他沉寂的這幾年,劇壇已經換了人間。以正午陽光為代表的“直男式審美”佔據了國產劇藝術水準高地,團隊的首部古裝劇《琅琊榜》以淡雅的水墨畫式配色為整體畫面基調,同時佐以考究的構圖和道具,強調空間層次,令整部劇呈現出高級、厚重的質感。一時間,此類審美成為古裝劇標配。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儘管影視作品根本上並不提倡一窩蜂式審美,並且鼓勵風格化創作,但影視業界向來有模仿、跟隨的操行,而觀眾也易受鼓槌影響,於是厭倦了於正劇豔俗色調的觀眾迅速調整自我審美情趣,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如果大家還不能理解這種影視劇作品的審美變革,小懂就再舉一個電影的例子作證。變革不僅在電視劇圈產生。2016年,張藝謀大片《長城》上映後口碑的崩塌,連帶著他的色彩運用都遭到群嘲,這似乎成為了壓倒強對比、撞色式審美的最後一根稻草。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再看張藝謀現如今的作品,新作《影》發佈的海報及劇照與他以往作品追求的“濃油重彩”、華美豔麗風格相比已大為改觀——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獨特的水墨畫風及黑白色調,甚至讓觀眾誤以為這是一部黑白片,但海報設計師的解答,似乎能夠看出張藝謀這位美學大師對於畫面色彩的全新處理方式。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再對比當年意氣風發的於正接受採訪時對於色彩運用的解析,以及如今他和美術設計對《延禧攻略》美術運用的解析,可以看出於正在個人審美上的迭代。觀眾們可以為此感到驕傲,因為並非於正自發改變了自己,而是觀眾的審美轉變迫使於正改變了自己。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順便說一句,並非人人都能感受到觀眾的審美轉變。2017年曾與張藝謀合作多年的攝影師趙小丁在其執導的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似乎沿襲了過去的張藝謀式審美,採用了大量強烈色彩對比,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當然,除了畫面色彩上的進步,還有尊重、考證歷史的態度。這也是時下影視圈風潮對於正的影響,迫使其對自己做出的改變。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有網友發現,《延禧攻略》中對部分配飾、造型的運用準確程度甚至超過了《如懿傳》,這是於正此次選擇美術團隊的成功。如滿族婦女“一耳戴三鉗”的習慣,即滿族婦女要在每隻耳朵上扎三個孔,帶上三隻耳環。這種習俗,是滿族婦女必須遵守的。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這種習俗在《延禧攻略》中得到了完整呈現,而通過劇照查看,《如懿傳》中,童瑤扮演的高貴妃和辛芷蕾扮演的嘉貴妃一耳帶三鉗,其他人包括周迅飾演的繼後那拉氏只帶一鉗,並未統一標準。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請注意,《延禧攻略》在美術層面的進步,要將90%的功勞送給美術團隊。作為本劇藝術總監及出品人,儘管於正號稱自己做了大量考證和研究,但請相信在影視圈講究個術業有專攻的,大量的案頭工作還是由美術團隊完成的。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說到團隊,影視作品從來都是團隊的協作成果。當然,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可以深度影響自己的團隊——而於正就是一個這樣強有力的領導者。於正劇的個人色彩濃烈除了他個人的喜好之外,常與其合作的幾位導演也是成因之一。

如《宮》系列以及《美人天下》、《陸貞傳奇》、《神鵰俠侶》的導演李慧珠,《笑傲江湖》、《大漢情緣之雲中歌》的導演胡意涓,《班淑傳奇》的導演徐惠康,三人出自上世紀香港及臺灣的影視劇製作系統

儘管這些導演均有較為成功的前作,但基本上代表了上世紀的老派審美,而縱覽近年來在商業及藝術上均獲得成功、或具備一定開創性的古裝劇作品,很少出自老派港臺導演。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或許也是意識到了此前作品的形式及審美僵化,於正此次在選擇合作導演方面進行了更新。自《半妖傾城》起他開始嘗試與內地年輕導演合作,《延禧攻略》的兩位導演惠楷棟、溫德光均非大牌、在導演圈也算不上資深。

此前,惠楷棟甚至沒有拍過古裝劇的履歷,而溫德光是資深攝影師轉行導演,結合張黎、孔笙、李雪等攝影師成功轉行導演的案例,可以看出,《延禧攻略》中考究的構圖及色調,並非偶然得之。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然而,表面兒上風光就代表了《延禧攻略》是一部值得大肆褒獎的好劇嗎?

當然不,單薄、臉譜化的角色、單線條的骨感故事、邏輯漏洞百出的爭鬥和簡單的升級打怪的人物成長,故事層面的羸弱,是水桶最短的那根木板。就這個層面而言,《延禧攻略》依然是一部標準化的於正製造。

但《延禧攻略》在人設上的反套路,是其成功的要因之一。

瓔珞沒有以往宮鬥劇中的女性以身體換取男性權力的攀附傾向,甚至呈現出極強的女權主義。由此呈現出的暴脾氣、強烈的抗爭意識,是觀眾產生觀影“爽感”的原因。

劇中女主基本有仇必報,被褥被玲瓏潑水,立馬就報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玲瓏不知收手害死了吉祥,瓔珞沒讓玲瓏爽過兩集,便將其流放寧古塔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厲害的女主和不拖沓的劇情,的確幫助《延禧攻略》籠絡了觀眾。觀眾一旦將自己代入角色,便會對瓔珞踩小人、痛擊惡人的行為投入情緒。瓔珞部分程度上完成了觀眾在校園或職場中想為而不敢為的事——以她的視角看劇,觀眾完成了對現實生活中焦慮的釋放,看完後會感覺很“解壓”。

另一方面的反套路,是瓔珞的成長軌跡,她在進宮之前完成黑化,進宮並來到富察皇后身邊,性格才開始被影響和改造,這一反以往宮鬥劇“從小白到心機”的成長模式。讓觀眾產生觀影新鮮感,並對瓔珞如何逆生長產生興趣。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自播出後,常常可以見到朋友圈觀眾對遲遲不更新感到焦急,這並非《延禧》在藝術層面的成功,而是作者瞭解到了觀眾的心理。

至於於正是如何做的,他曾在採訪中闡述過自己的創作原理儘管《延禧攻略》並非由其編劇,但身為於正出品,這部劇勢必延續了於正式產品思維。

那麼既然於正能夠深入瞭解觀眾訴求,又為何有著冰火兩重天的口碑兩級呢?

這需要闡述下於正式產品思維。

於正劇的一大特點是,可以憑藉“爽感”吸引到一部分觀眾,這部分觀眾重觀影過程而不重觀影沉澱、重衝突而輕邏輯,這導致了於正劇只能吸引到部分觀眾喜愛。

開篇十集內,瓔珞如升級打怪版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以火箭版的速度躥升,而解決難題的方式卻並沒有精妙的邏輯支撐,而只是來自編劇金手指的點撥。

小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吉祥因失誤難以完成繡品,瓔珞為保護朋友將自己快完工的牡丹圖給了吉祥,自己拿起吉祥僅秀了很少部分的金魚繡品繼續繡,半柱香的功夫,瓔珞完成,並受到掌事公公的好評。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該劇情有兩處巨大的邏輯漏洞:

其一,半柱香的功夫是否能夠完成一幅繡品?其二,有宮女指出瓔珞與吉祥合謀作弊,但面對公公的質問,瓔珞回答:“牡丹與金魚兩幅繡品合在一起便是一幅作品——牡丹錦雞圖。”公公對此大家讚賞,然而,掌事要求了吉祥必須繡出金魚花樣,瓔珞必須繡出牡丹花樣,然而金魚變牡丹,牡丹變錦雞,瓔珞僅憑一隻巧舌便哄得掌事開心,試問是掌事不懂宮中規矩還是編劇不懂?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再如玲瓏害死吉祥的橋段。當時恰逢皇帝需要製作常服,張嬤嬤將差事交予魏瓔珞,在魏瓔珞完成後,成品被被玲瓏搶去邀功。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其結果是,她不知魏瓔珞將繡花針置入衣領,皇帝試裝時果然被針刺刀,玲瓏因此被罰杖八十,流放寧古塔。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而瓔珞這一看似十拿九穩的計謀,實則需要玲瓏的主動配合、其本人不檢查、太監不檢查,以及皇帝的怒火僅會降到玲瓏一人身上,而不會株連其他責任人,才能完成合理化。

觀眾在這個時候也不由得要感嘆,瓔珞可真是天選之人啊!

因此,縱然懲奸除惡會讓觀眾爽到,而一旦遇到重邏輯的觀眾,爽過之後就會陷入巨大的空虛。

而同類比較優質的宮鬥題材均會在對戰雙方的人設上下足功夫,《金枝欲孽》中的四名女主在智商謀略上旗鼓相當,在同等智力水平下的對決才能在劇情上產生高級感。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上線至今,幾乎所有矛盾都在瓔珞一人身上開展,而無論大災小難,瓔珞總能憑藉一己之身逢凶化吉。從編劇原理上來看,這似乎不像一部影視作品,而像是一部養成遊戲的世界觀塑造。

此外,《延禧攻略》快速地劇情推動也暗合著遊戲使人上癮的一個重要因素——即時反饋。我們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並不會讓人上癮,是因為這些的反饋都不是即時的。但在遊戲中,每一個動作都會對應著一個相應的結果。

人對一個事情上癮的過程通常是“外部觸發—行動-變動獎勵-投入”的過程,《延禧攻略》中瓔珞的迅速上位也符合這個行為模式,因此很多追劇的人就會像玩遊戲一樣上癮。

網友也許可以繼續痛斥於正劇的模式和“low”,但不可否認的是於正總在試圖抓取觀眾最想要看的東西,並把這些都彙總到自己的劇作中。

但因為宮廷戲必然以歷史為基礎,這就相當於預先設置了情節走向的天花板。魏瓔珞在成為妃子後的人生走向有史料可循,就限制了她在遊戲裡一步步打怪升級的能力,讓她只能迴歸到宮廷劇最傳統的套路。

據《延禧攻略》的小說透露,後續為了劇情的發展,這部劇可能還是會出現女主與傅恆兩情相悅但被皇帝拆散,傅恆被迫娶爾晴這種虐戀情節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大開金手指的魏瓔珞到後期還是護不住身邊人,宮女明玉為了她刺胸自殺這種忠僕以死護主的情節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皇上強行娶女主,女主不同意但最後還是從了的瑪麗蘇情節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以及女主在皇帝面前吃純貴妃的醋,與其他嬪妃爭寵上位的情節

《延禧攻略》堪稱瓔珞升職記,她的後宮上位之路比虐戀情感有趣了

而成為妃子後的魏瓔珞也會逐漸喪失“玩家優勢”,受到來自皇帝和其他妃子的限制,那麼使觀眾站在主角視角時能夠處於舒適區這種“爽感”套路也可能不復存在了。

由此看來,隨著劇情的發展和轉換,之後的《延禧攻略》是否能夠繼續保持獨特優勢,吸引受眾的注意,是否還能做出真正的反套路,還有待觀眾們的進一步驗證。而於正的新套路會不會成為他的新模式,最終也要看觀眾是否買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