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千百年愛情故事取悅了誰又感動了誰?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曲詞優美、意境深遠、思想進步,一上舞臺就驚豔四座,深受廣大青年男女的喜愛。張君瑞、崔鶯鶯的美好愛情故事就此廣泛流傳,並被不斷移植改編,至今活躍在藝術舞臺上。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千百年愛情故事取悅了誰又感動了誰?

孫飛虎慕鶯鶯豔名兵圍普救寺,老夫人被逼無奈當眾許下婚約。張生一封書信搬來了白馬將軍大破賊兵,本以為一段美滿姻緣佳偶天成,誰知事後老夫人卻出爾反爾。在丫頭紅娘的穿針引線之下,二人衝破層層枷鎖,終於實現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夢想。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千百年愛情故事取悅了誰又感動了誰?

其實鶯鶯這個人物角色很難把握,她是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自幼恪守閨訓,不敢有半分逾矩。大好春光裡偶遇張生,被其才情所打動,又感念他救命之恩,只道姻緣已定,正在芳心暗許之際,卻遭母親親口賴婚。可憐堂堂相府千金竟不能為自己申辯一句話。靜夜焚香,牆那邊一曲《鳳求凰》,聽得鶯鶯神魂懼失,如痴如醉。掙扎在萬丈柔情與封建禮法之間的鶯鶯,“一會兒惱,一會兒愁,一會兒歡,一會兒恐。”真的是柔腸百轉,兒女情長,“相思恨轉添,漫把瑤琴弄”,“將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千百年愛情故事取悅了誰又感動了誰?

好在《西廂記》給了我們一個相對圓滿的大結局,而它的前身《鶯鶯傳》就不是那麼美好了。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千百年愛情故事取悅了誰又感動了誰?

據說《鶯鶯傳》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的自傳體傳奇小說。這位與白居易合稱“元白”的唐代才子,竟也有過一段不堪的過去。他的《鶯鶯傳》同樣文筆優美、刻畫細膩,寥寥數千字,將崔張二人的愛情故事寫得跌宕起伏委婉動人,但是故事的結尾,卻是張生的始亂終棄。更過分的是,元稹在文中為張生的負心開脫,稱鶯鶯是“天下尤物”,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只好割愛。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千百年愛情故事取悅了誰又感動了誰?

這樣的觀點,在當時的文人中,不但不以其負心薄倖為恥,反而得到了廣泛的稱讚,說他“善於補過”。可見男權社會里,女性的地位是多麼的低微,簡直低到了塵埃裡。所以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略史》裡才會評價《鶯鶯傳》“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千百年愛情故事取悅了誰又感動了誰?

從唐經宋再到元代,張生與鶯鶯的千古傳奇愛情故事,逐漸被完善,被改造,被豐富,才會漸漸演變成我們今天熟悉的樣本。它結構嚴密,情節曲折,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它第一次從正面提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美好宣言,這樣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詞曲警人,餘香滿口”的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