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放管服」頻繁出現,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近“放管服”三個字頻頻出現

小夥伴是不是還不清楚

它究竟說什麼

最近“放管服”頻繁出現,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

最近“放管服”頻繁出現,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放管服”改革是什麼?

放管服,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

"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權,減少沒有法律依據和法律授權的行政權;理清多個部門重複管理的行政權。"管"政府部門要創新和加強監管職能,利用新技術新體制加強監管體制創新。"服"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將市場的事推向市場來決定,減少對市場主體過多的行政審批等行為,降低市場主體的市場運行的行政成本,促進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新能力。簡政放權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放"即簡政放權,降低准入門檻。"管"即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 "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

“簡政放權”指什麼?

(1)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繼續加大放權力度,把該放的權力放出去,能取消的要儘量取消,直接放給市場和社會。

(2)深入推進投資審批改革。

(3)紮實做好職業資格改革。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削減比例達到原總量的70%以上。全面清理名目繁多的各種行業准入證、上崗證等,不合理的要堅決取消或整合。

(4)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繼續大力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

(5)積極開展收費清理改革和監督檢查。嚴格落實已出臺的各項收費清理政策,防止反彈或變相收費。

(6)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

(7)以政務公開推動簡政放權。以更大力度推進政務公開,讓人民群眾和企業瞭解放權情況、監督放權進程、評價放權效果,做到權力公開透明、群眾明白辦事。

“放管結合”指什麼?

(1)實施公正監管。推進政府監管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抓緊建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制定隨機抽查工作細則。

(2)推進綜合監管。按照權責一致原則,繼續推進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強化基層監管力量,落實相關領域綜合執法機構監管責任。

(3)探索審慎監管。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要區分不同情況,積極探索和創新適合其特點的監管方式。

(4)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要在同規則、同待遇、降門檻上下功夫,做到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一律允許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凡是已向外資開放或承諾開放的領域,一律向民間資本開放;凡是影響民間資本公平進入和競爭的各種障礙,一律予以清除。

“優化服務”指什麼?

(1)提高“雙創”服務效率。因勢利導,主動服務、跟蹤服務,打造“雙創”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開辦和成長“點對點”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場地等全方位服務。

(2)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方向,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創新機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務。

(3)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打造政務服務“一張網”,簡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對企業和群眾辦事實行“一口受理”、全程服務。

(4)加快推動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圍繞企業申請開辦時間壓縮了多少、投資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群眾辦事方便了多少等,提出明確的量化指標,制定具體方案並組織實施。以硬性指標約束倒逼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率,激發改革動力,增強改革實效。

“五個為”、“六個一”分別指什麼?

“五個為”是指: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

“六個一”是指: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項目審批時間再砍一半,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凡事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取消。

“權責清單”是什麼?

以清單的形式列出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行使的各項行政職權及其依據、行使主體、運行流程和對應的責任。

“雙創”是什麼?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內部審批”是什麼?

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對其他機關或者對其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審批;是僅面對其他機關或者面對行政機關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而不面對社會的行政行為,屬於內部行政行為。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是什麼?

政府部門在進行市場行為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有利於解決執法不公、執法擾民和隨意執法等問題,規範監管行為,提高監管效能,激發市場活力。

“一單兩庫一細則”是什麼?

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制定隨機抽查工作細則。

“減證便民”是什麼?

按照“依法依規、便民利民、公平互信、公序良俗”的原則,通過精簡取消、替代、轉化等方式,對實施審批、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涉及的各類證明進行清理,對確需保留的證明材料進行嚴格規範。

“先照後證”是什麼?

先申領營業執照後再辦理有關許可證,創業者只需領取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降低了市場主體的准入“門檻”。

“多證合一”是什麼?

政府部門發放的多項涉企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使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後即能達到預定可生產經營狀態,最大程度便利企業市場準入。

最近“放管服”頻繁出現,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照一碼”是什麼?

通過“一口受理、並聯審批、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實現由工商(市場監管)部門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事中事後監管”是什麼?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先照後證”改革,減少前置審批事項環節,理清市場監管責任,完善協調監管機制,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什麼?

依託政務服務網絡平臺,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島”,逐步實現網上諮詢、網上申報、網上預審、網上審批功能,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依據“互聯網+”模式,以受審分離為標準,努力推進各類政務服務事項前臺統一受理、後臺綜合審批、信息全流程網上傳遞,最終實現“一網通辦,網上辦事”。

“兩集中兩到位”是什麼?

一個行政機關的審批事項向一個科(室)集中、行政審批科(室)向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集中,保障進駐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的審批事項到位、審批權限到位。

“三大攻堅戰”是什麼?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是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

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組織機構是什麼?

國務院決定將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的名稱改為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以下簡稱協調小組),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是該小組成員。

最近“放管服”頻繁出現,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2018年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督

查與工商部門有關的工作

最近“放管服”頻繁出現,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