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很難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兩年前,在青海省囊謙縣做扶貧工作期間,當我第一次提出要給村裡每一家人拍攝全家福時,村幹部面露難色:“算了吧,人叫不齊。”既然實施起來有難度,我決定邊走邊看。每次走訪村民,我都儘可能為一些家庭拍攝全家福,這個過程,是我深入瞭解囊謙的一種方式。

囊謙縣的藏族居民佔九成以上,由於語言不通,我需要一個嚮導。我的第一位嚮導是香達村的一位年輕人,扎西才旺。第一張全家福,也從他家開始。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扎西才旺家


扎西才旺是位80後,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弟弟出家修行,需要家裡供養,妹妹大學畢業後待業在家。作為家裡的壯勞力,扎西才旺壓力比較大,但他是對未來比較有規劃的人,當時他正在收拾家裡的一棟新房子,為以後進入旅遊業打基礎,他的理想是送兩個孩子去西寧上學。

我拍攝的第二個家庭,是一位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沒有自己的房子,租了一間小屋住著。大女兒在縣上的日化店打工,工資微薄;老二叫奧才,這兩天從拉薩回來小住;老三初中剛畢業,成績不錯,為了減輕家庭壓力,他選擇了玉樹的一所高中,可以免費入學。我一進門看到英俊的奧才就覺得他從打扮到氣質都很像個歌手,抬眼一看,牆上貼著一張阿山的海報,據說他是囊謙有名的歌手。和奧才交談中瞭解到,他輟學較早,刻了幾年瑪尼石賺生活費,刻石頭的時候忽然發現唱歌也能掙錢,就天天練習。18歲時,他在表哥阿山的帶領下去拉薩開始搞音樂,有了幾首單曲,現在西寧打拼。慢慢地,奧才明白唱歌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能改善生活,但仍然決定堅持下去。很陽光的小夥子。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奧才和媽媽


多林家是比較龐大的家庭。多林年近80,育有8個子女,加上曾孫有40多口人,平常都住在一個小院裡。他們的住宿情況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在舅舅家過夜,十多個小孩滾在一個地鋪上,這在他們家是日常狀態。那天多林家好幾個人在牧場上放牧,放牧的季節,牧民一般都住在牧場。

來到山坡上的求丁家時,他們正在擺宴,求丁的二女兒要出嫁了。時近傍晚,門外搭的兩個帳篷裡已經沒有幾個賓客。由於第二天才是正式宴請,這會兒女兒不能出來見人,所以我的照片裡唯獨少了這位新娘。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求丁一家


在我拍的照片裡,畫面中人最少的是巴毛家。巴毛是位單親媽媽,開了一個小雜貨鋪謀生,兒子在蘭州生活,好幾年才回來一趟;女兒在西安上大學,那天假期結束剛返校;另一個女兒在西寧上學,已經出來工作。所以43歲已經是奶奶的她孤身在家,這張“全家福”成了個人獨照。但我仍覺得有意義。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巴毛


有一天,我和扎西才旺一路經過了三戶,家裡都沒人,看來在工作日入戶,成功率比較低。給70歲的尕瑪塔生拍照時,家裡只有他和外孫女,小姑娘特別安靜地在床上站著。這位老人怕小孩子自己亂跑不安全,就用一根紅布條把她系在床邊,這樣她可以在床上範圍內走動。聽到我說要拍照,他就把布條解開,抱著她出來曬曬太陽。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尕瑪塔生


在公卻才仁家,我明顯感到他有些憔悴。他也是80後,在中學做門衛,每個月領一千多的工資,作為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他力不從心。剛出生的小女兒還抱在手上,這是他第四個孩子。後來聊起這件事,我問他,你還準備生嗎?他說,本來只想生兩個,但意外生了四個,其實真的不想再生了。他又說,謝謝你來看我。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公卻才仁一家


一次,我來到一戶依山而建的房子,內部看著不錯,但旁邊有很多山石,有滾落傷人的隱患。一進門,首先用叫聲迎接我的是一隻哈巴狗,屋裡還有一隻吉娃娃,別人家都是藏獒護家,他們卻有兩隻不一樣的小狗。女主人才仁卓瑪是個單親媽媽,快50歲了,她的右眼一直看不見。她兒子現在靠做小工過活。她只能聽懂我的一點點漢語,人很爽朗,我為她和兒媳婦照了一張合照,畫面中,屋裡顯得很簡潔。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才仁卓瑪


這些全家福,後來我都沖印出來,送到他們手上。

回想起來,我連續多日拍攝的全家福,幾乎沒有一張是完完整整的一家人的合照。這讓我感到遺憾,也因此體會到,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不容易。

幾個月後,我在整理多昌村的貧困戶資料時,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資料裡的全家福,居然每一戶都是人員齊全的。然而,翻遍58戶家庭,除了一兩戶以外,其他所有的“全家福”,都是“全家糊”——就像用糨糊把所有人的照片貼到一起一樣。

為什麼給村民拍一張全家福這麼難?


我腦海中冒出一個場景:村民們把全家所有成員能找到的照片帶到了打印店,店裡的工作人員把照片掃描,有的照片年代久遠,人臉已經模糊,但是沒關係,摳圖之後,選一個雪山或者鮮花的畫面作為背景,通過PS手段,把人全部擺到一起,做成一張大合照,再打印出來,完工。村民把這張合照交給村幹部,最後貼在了這個資料卡上。

這些色彩失衡、比例失調的合影,讓我一時難忘。

在我看來,拍不齊的全家福,直接反映了現代人的“匆忙”。遷徙每天都在發生,人如此頻繁地流動著,甚至沒有時間與家人留下一張合影。全家福的價值,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人們隨身帶著能拍照的手機,卻需要利用現代技術來製造一張合影。可見,拍照容易,相聚卻難。

或許當我們駐足回望時,才能意識到,全家福的意義遠不只是保留某個瞬間,更是延續一份情感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