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論中國畫的透視

中國畫常常被不瞭解它的人批評,說國畫沒有透視。其實中國畫何嘗沒有透視?國畫的透視,是從四方上下各面著取的,現代抽象畫的透視不過得其一斑!

张大千:论中国画的透视

古人有幾句話,可說就是我們中國畫十足的透視抽象的理論。即所謂“遠山無皴,遠水無波,遠人無目”。遠山何以無皴呢?因為人的目力不能達到,就等於攝影過遠,空氣間有一種霧層,自然看不見山的脈絡,當然用不著皴了;“遠水無波”,也是同樣的道理,江河遠遠望去,那裡還看得見波紋呢?距離遠了看人,當然連五官都分辨不清楚了,自然就是“遠人無目”。這是自然的道理。

张大千:论中国画的透视

譬如我們畫遠的景物,色調一定是淺的,同時也是輕輕淡淡,模模糊糊的,這就是用來表現遠的;如果畫近景,樓臺殿閣,就一定畫得清清楚楚、色調深濃,一看就如到了跟前一樣。這也極合攝影原理!

张大千:论中国画的透视

石濤還有一種獨特的技能,他有時反過來將近景畫得模糊而虛,將遠景畫得清楚而實。乍看起來,似乎不合上面所講的道理,但這其實等於我們把攝影機的焦點,對在遠處;更像是我們用眼睛注視無言,近處就顯得自然不清楚了一樣。這是“最高”現代科學的物理透視,石濤當然就能將此用在畫上,而又能表現出來 ,真是了不起!所以中國畫的抽象,既合物理,而又要包含著美的因素。

张大千:论中国画的透视

宋人沈存中,曾批評李成所畫的樓閣都是“掀屋角”。何謂掀屋角?沈說從上向下的角度看起來,看到屋頂,就不會看到屋簷角,而李成的畫既具屋脊又見斗拱,頗不合理。粗粗看來,這個道理好象對的,但仔細一想就知不對了,因為畫既是以美為主點,李成用鳥瞰的方法,俯看到屋脊,並且又以飛動的角度,仰看到屋簷斗拱,就一剎那間的印象,將腦中所留屋脊與屋簷的美感合而為一,在畫面上表現出來了。況且,我們中國建築,屋脊的美、斗拱的美,都是絕藝。若要同時表現出它們,不兼用俯、仰的透視是不能傳其全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