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中國魂

​​​國慶假期,央視新聞《夜讀》欄目聯合央視《文化十分》欄目共同推出特別策劃《國畫之美》。

中國畫文脈源遠流長,自魏晉南北朝的卷軸畫出現以來,歷經唐五代時期畫學思想與畫科建構的成熟、宋元之際文人畫藝術的轉型、明清時代筆墨與圖式的集大成發展,進入二十世紀又兼容中西藝術的優長,在傳統出新的文化語境中創作出諸多反映時代風貌的經典力作。

我們希望在國慶假期,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品鑑賞析,科普國畫藝術,實現本土審美精神的社會美育價值,讓更多的人走近中國畫藝術,走近中國文化傳統,讓其更好的走向未來。

在國慶節這一天,為您介紹的畫作是唐勇力的《新中國誕生》。


近距離感受《新中國誕生》

點擊視頻觀看↓↓↓

講解 | 於洋 美術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品賞

在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有一幅巨型畫作《新中國誕生》,描述了1949年開國大典的情景,是繼董希文油畫《開國大典》之後的一幅同題材的工筆經典力作。


中國畫,中國魂


《新中國誕生》

唐勇力

工筆畫

高4.8米,寬17米

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巨幅中國畫《新中國誕生》,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唐勇力應國家博物館之邀,為其中央大廳量身定作,歷時一千多個日夜創作完成。展現了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63位委員的風采,新時期恢宏的中國氣派。

遠觀之,你會為其恢弘場面折服;

近賞,你會發現畫中的每一位開國委員,與你直面相視,他們的神情連同身後的歷史,可親可敬可感……

這幅畫為何有如此魅力?

思路之奇

關於新中國的誕生這一題材,此前人們所熟知的經典之作是董希文先生的油畫經典作品《開國大典》。《開國大典》將主題落實在了典禮上,十幾位人物側影,表現了當時那莊嚴肅穆的歷史時刻。


中國畫,中國魂

董希文畫作《開國大典》


唐勇力另闢蹊徑,找到了與《開國大典》完全不同的思路。

當時,參加開國大典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共有63人,包括1位主席、6位副主席和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區別於董希文先生將作品落實在開國大典的瞬間時刻,唐勇力將作品落實在63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身上。

可是,如何做到既尊重歷史又不僅限於某一瞬間呢?因為在開國大典舉行時,並不是所有委員都站在了天安門城樓上,有一部分委員還在其他地方工作或戰鬥。這該如何處理?《新中國誕生》採取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將63名政府委員全部畫在了天安門城樓上,一字排開,主席在中間,副主席在兩邊,委員在兩邊。


中國畫,中國魂

《新中國誕生》局部圖


造型之精

現實中,63位委員並未全部到場,畫作中該如何處理這些人物之間的位置關係呢?

唐勇力的處理手法,可謂十分巧妙。作為第一屆中央政府委員,其構成必然照顧到社會各階層,考慮到各種政治因素,含有“政治協商”的意味,體現“聯合政府”的形象。作者將他們都放在一個歷史平臺上,而且並排站列,其視覺效果起到了消解中心的作用,強調了近觀的效果。

與此同時,唐勇力還吸收了敦煌壁畫的裝飾元素,在背景處理上有意做舊的肌理效果與人物面部清新的色彩渲染,都表現出了新中國的時代氛圍。如此構思的人物群像,展示剛剛崛起的泱泱大國的氣度。


中國畫,中國魂

《新中國誕生》入藏國家博物館


將63個人物落實在畫作中,問題又來了——作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如何表現那些當時並不在現場的人物的真實面貌呢?

開國大典是在1949年,必須參考1949年前後的人物照片。人物塑造除年齡有要求外,還需注意人物的高矮胖瘦、形象服飾、表情站姿等。在服飾上,主要國家領導人多穿中山裝,民主黨派人士多穿長袍馬褂,歸國華僑則多穿西裝。服裝的樣式、顏色等各有差別,這些都需要蒐集很多素材進行論證。作者為63位委員的形象逐一創作了肖像式的素描稿,並考慮人物位置關係的穿插與呼應,反覆斟酌,幾易其稿。


中國畫,中國魂

《新中國的誕生》人物手稿——毛澤東


手法之妙

在過去,美術界認為只有油畫才能創作表現重大歷史題材。而這次,要用細膩的工筆畫創作如此恢弘的場景,真的承載得起嗎?

《新中國誕生》創作中,唐勇力發揮了中國工筆人物畫線和色彩的優勢,又融合了西畫的素描寫實造型,同時,還借鑑了傳統壁畫的造型和表達,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用工筆畫繪製如此鉅製,其繁複程度常人難以想象,能夠堅持下來完全仰賴頑強的毅力。僅繪製正稿就用了一年多時間:第一步,勾墨線稿,用了兩個月時間,每天6小時以上;第二步,染墨色底稿;第三步,上白粉底,作者吸收了敦煌壁畫因素,創造了自己的工筆畫語言技法,這一步是必要但非常艱苦的重複性勞動,在打白粉底色的基礎上加上衣服本色後再脫離上膠,花了兩個多月;然後,再對人物進行深入塑造和刻畫,提升藝術味道。最後,畫中的背景窗格也是重點,一遍遍添加色彩,雕樑畫柱,凸顯紅調子中的金碧輝煌。


中國畫,中國魂

《新中國誕生》人物手稿——宋慶齡


成就之巨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問,《新中國誕生》到底能不能超越同題經典畫作《開國大典》呢?

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和唐勇力的《新中國誕生》產生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在表現新中國誕生的主題。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充滿新中國誕生時中國人意氣風發的豪情,已經成為20世紀的美術經典。而唐勇力的《新中國誕生》展現了參與慶典的所有人,帶有當代人文的審美經驗,以中國工筆重彩人物畫表現眾多富有個性的歷史人物形象,同時在整體畫面視覺形式的追求上,都達到了工筆畫的新高峰。


中國畫,中國魂



作者說

對那些為了新中國誕生而奮鬥拼搏甚至流血犧牲的人們充滿無限的崇敬,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繁榮富強、百姓幸福安康感到由衷地自豪,於是,我懷著這種崇敬與自豪——用畫筆描繪新中國的誕生。

——唐勇力


中國畫,中國魂



◎橫屏可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中國畫,中國魂


國畫之美,生根於中國文化

國畫產生於中國文化之中。對中國繪畫而言,中國文化的啟智性很重要。

中國繪畫不需要西方文化嚴格的邏輯分析,它需要的是你能感悟。一方面,你得遵循自然之道,體會天地大美。《莊子》給我們提供很多這方面的認識。比如《知北遊》中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四季的序列、萬物的枯榮都是有其自然的道理,這種此消彼長、生生不息的和諧就是天地大美之所在。中國繪畫就是要你去體會這種美、這種內在目的性,然後將其運用筆墨表現出來,而不需要你問“這樹長在這對不對”。

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過你的感悟才能轉化為人類的美感。明代心學家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意思就是說,一朵花在深山開放,我不知道它存在,可是當我看到這朵花的時候,這朵花的顏色、形態就漸漸明白起來。


中國畫,中國魂

〔五代·後蜀〕黃筌《寫生珍禽圖》

中國文人講“氣韻生動”,“韻”注重的是創作主體,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詩人,對於宇宙慣有的一個詩性的判斷。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畫家對其有詩性的判斷、有所感悟才於人有意義。

所以,當中國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學上的體現用到繪畫上來的時候,繪畫就得益無窮了。老子哲學裡有“知其白,守其黑”,說的是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勢,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也正是國畫美之所在。筆墨加上宣紙就是黑和白,只有維持黑白間比例的平衡和諧才能守住國畫的這種美。中國禪宗講,“妙悟者不在多言”。真正得到“悟”的人,語言一定非常簡練。王維在《山水訣》將這視作對山水畫的要求,其實,這是對整個中國繪畫的要求——以少許勝多許,以最簡練的語言表現最豐富的內容。

元代山水畫家倪雲林的畫就非常注重黑白間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齋圖》,幾棵小樹,一個茅亭,朦朧的遠山,沒有人物,沒有動態。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種淡淡的哀愁,一種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的畫就是一種符號性的空前偉岸的語言,他的畫已經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縟節、一切的矯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氣”的符號,簡捷清純、精微廣大、高明中庸。

八大山人畫的鳥,蜷曲著身子,他寥寥幾筆,把鳥的全部內在生命表達得淋漓盡致。


中國畫,中國魂

〔清〕八大山人 孤禽圖

中國畫的美是簡潔豐潤的,它是中國魂的完美展現。要看懂、畫好中國畫,就要好好地瞭解中國的哲學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