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兩個部位變大,說明溼氣重!

溼氣,是一箇中醫概念。中醫認為,人如果吃肉太多、睡眠不足、運動量少,或者長期居於潮溼地帶,往往會導致身體陰盛陽衰、溼邪內生。

溼氣,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它易與“風、寒、暑”等邪氣“狼狽為奸”,形成風溼、寒溼、暑溼等,誘發人體出現關節炎、感冒等各種病症。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重呢?其實,只要觀察身體兩個部位是否有“變大”跡象,就能輕鬆判定自己是否溼氣重。


身體兩個部位變大,說明溼氣重!


身體兩個部位變大,說明溼氣重!

1、肚子變大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雖然看起來很清瘦,但實際上肚子卻很大,其實這是溼氣重的一種表現。溼氣重的人,水溼一般會滯留於人體內,難以排出,漸漸地,就會形成小腹水腫。

2、下肢變大

溼氣重還會引起人體下肢水腫,下肢水腫的話,會令大腿小腿都不舒適,給人的感覺就像灌了鉛一樣,一點都不輕鬆,而且非常影響睡眠質量。溼氣重引起下肢水腫的人,建議平時多做一些有氧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堅持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減緩痠痛症狀。

溼氣重除了會令以上兩個身體部位變大之外,還會引起四肢酸楚、關節疼痛、睏倦乏力、臉色黯淡、腹痛腹瀉、大便黏膩、食慾不振等症狀,影響人正常的工作與學習。因此,溼氣重的人應當及時清除體內溼氣,恢復身體健康。

簡單3招,輕鬆趕跑溼氣

1、飲食調整

溼氣重的人平時應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尿、消暑化溼功效的食物,如莧菜、冬瓜、薏仁、綠豆等,不宜暴飲暴食、大魚大肉,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

2、運動排汗

運動鍛鍊是排去體內溼氣最好的辦法,運動出汗,不僅利於溼氣的排出,而且利於緩解壓力、活絡身體、促進血液循環,非常利於人體健康。

3、作息規律

溼氣重的應盡力少熬夜,作息要有規律,每天保持8小時的睡眠時間,養精蓄銳,避免睡眠不足加重疲乏、勞累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