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自然缺失症”普遍困擾著當今中國的兒童,親子教育型農場日漸成為兒童與青少年認識自然,體驗農耕的重要陣地。

我國有著龐大的親子家庭規模,幾乎每個親子家庭都有休閒旅遊的需要,這不僅是放鬆身心、增長見識的好機會,更是增進家庭感情的好機會。同時,政府對青少年的勞動教育與自然教育也越來越重視,15年,教育部、國務院相繼發文,表示要“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 “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公眾、中小學生參與到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當中。”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無論從親子家庭的實際需求講,還是從政府對自然教育、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講,親子教育型農業都是休閒農場頗具前景的發展趨勢。農場可結合自身的農林牧副漁等資源條件,針對學齡前兒童、低年級兒童、高年級兒童、初中生、高中生等不同的體驗客群,設計活動場地、增加活動設施,開發寓教於樂的體驗課程(比如植物認知課、農事體驗課等)和專題活動(比如夏令營、俱樂部、短期體驗班等),進而打造教育目的明確、體驗度高的親子教育產品。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根據壹度創意的總結,親子教育農場的教育產品可以分為農耕體驗、自然認知、食育、手工藝與自由創作、探險生存、職業體驗、科學實驗七大內容板塊,主要有農場幼兒園、認知農園、森林幼兒園、森林課堂、生態體驗徑、食育工坊、工藝坊、冒險王國、夢想天地、安全城市、科學園地等十一個產品大類,這些產品,既可以通過優化組合形成親子教育農場的“教育體系”,又可以選擇某一類型作為農場的主題和定位。

一、認知農園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農具博物館生產性景觀

認知農園是體驗農耕、認識農業的場所,也是親子家庭、學生團體接受“勞動教育”的場所。農場可根據自身資源,建設農具博物館、有機體驗田、牧場、漁場、藕塘、打麥場等“教學場地”和配套設施,開展播種、插秧、除草、挖水渠、抓蟲子、採摘果蔬、飼餵牛羊、擠牛奶、抓魚等活動與課程,讓兒童在勞動的過程中,認識稻麥菽粟,親近雞鴨牛羊,學會使用農具、體會農耕的艱辛,甚於於體悟人與土地的關係,建立敬畏自然,珍惜事物、善待動物的潛意識。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在設計活動與課程的時候,認知農園還可以結合CSA、樸門農業等理念,比如有機體驗田生產的糧食、蔬菜,可以通過會員預訂的方式進行配送,從而促進銷售。比如在試驗田、有機菜園的設計上,可以採用螺旋花園、鑰匙孔農園等樸門農業的常用設計,進而向親子家庭解說、展示樸門設計的理念與美麗。

二、森林課堂與生態體驗步道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森林課堂和生態體驗步道是兩種不同形態的“自然教育場所”,它們的功能都是通過開展特定的課程與活動,幫助兒童認識野生動植物、感受風雨陽光、研究水與土壤,形成敬畏自然、愛惜資源的意識。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森林課堂是基於林間空地開發的,生態體驗步道則是對林間道路的改造利用。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在打造產品時,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森林課堂主要開展一些交流、遊戲、合作性的活動以及冥想感悟,而生態體驗步道(也可以叫做生態小徑、自然觀察徑、自然體驗小徑)則主要是開展一些觀察大自然,認識野生動植物的課程。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解說系統對這兩個教育產品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創意和專業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三、食育工坊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食育教室佈局圖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針對不同階段的孩子,食育的目的包括學會使用餐具,養成良好用餐習慣比如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費食物,學會做簡單的飯食,對垃圾食品有一定的認知和抵抗力,甚至還會涉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食育工坊應該是“磨坊+廚房+餐廳+教室”的綜合體,在這裡,“學生”可以自己動手磨豆漿、磨麵粉,做果醬、包餃子、烤麵包,收拾“殘局”,還可以聽到關於用餐禮儀、食品營養與衛生的趣味課程,進而在認知食物、享用食物的過程中學會感恩食物、獨立生活、善待環境。

四、工藝坊

工藝坊的活動與課程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手工製作體驗,另一方面是技藝的展示與表演。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也鍛鍊了創造性思維。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工藝坊的體驗活動多種多樣,可以是縫紐扣、補衣服、打繩結、木工等生活技能,也可以是摺紙、剪窗花、捏橡皮泥等益智類手工遊戲。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工藝坊的建設還可以結合鄉村民俗乃至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捏麵人的體驗過程中,在活字印刷術的展示過程中,讓這些古老的技藝多了一個展示與傳承的機會,也讓孩子們對匠心和鄉土情懷多了一份感悟。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工藝坊還應該帶有一點“藝術教室”的性質,通過一些具有藝術氣息的活動比如樹葉貼畫、舊物改造、陶藝等,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

五、冒險王國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自然教育包括農耕教育、自然體驗、冒險教育三大體系,冒險教育的意義在於告訴孩子自然是可愛的,自然也是可畏的。在冒險世界裡,可以設置獨木橋、繩網探險等設備設施,在遊戲的過程中鍛鍊孩子面對危險、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針對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開設露營基地,通過野外露營的方式,培養其野外生存的能力。

六、夢想天地

在夢想天地,孩子們可以體驗自己長大後的夢想。這是一種職業體驗,或者說是角色扮演的遊戲。只不過,“夢想天地”裡的職位設置,應該更具鄉土氣息,比如可以增加“村長”“農場主”“動物救生員”“護林員”“農機手”“鄉村教員”“打鐵匠”等角色。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夢想天地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增加設施設備,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或者角色來體驗;另一種是通過編故事來設置情境,佈置任務,比如“農場裡的一天”,有的扮演農場主,有的扮演農機手,然後模擬體驗農場一天的生活;比如說“鄉村學校的運動會”,有的扮演校長,有的扮演老師,還有的扮演學生啦啦隊,還有的扮演選手。如此一來,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定期更換故事來吸引親子家庭的興趣。

七、科學園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科學園地通過組織一些趣味實驗激發孩子對科學對自然的興趣,達到一定的科普目的,比如說利用顯微鏡來觀察標本。需要說明的是,科學園地的著重點不是要預先傳授學科知識,而應該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並且儘量貼近自然,貼近鄉村。

八、安全城市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安全城市是針對中小學生群體的安全教育產品,是一種將自救急救、火災逃生等安全教育內容引入親子農場教育產品體系的新思路,因為無論如何,城市化已經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城市生活也是必然的選擇。打造這一類型的產品,一是要注重與學校資源的對接,二是要提升活動的趣味性。

九、農場幼兒園與森林幼兒園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從狹義的角度理解,農場幼兒園以農耕體驗與教育為主,而森林幼兒園則以自然體驗與教育為主。農場利用農田或林地資源開辦幼兒園是當今親子農場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在德國、美國、越南等國家已有不少成熟的案例,比如德國黑森林幼兒園,美國蕨菜幼兒園,霍桑山谷農場幼兒園等。隨著我國政府對自然教育和休閒農業的重視與扶持,農場幼兒園和森林幼兒園必然會迎來發展的春天。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最後,從景觀設計角度講,不論是哪類親子農場教育產品,都應該遵循“自然”“鄉土”“童趣”的原則,從功能設施到景觀小品,從造型設計到材料選擇。通常認為,保持“自然氣息”通常要選擇草木、泥土等自然材料;保持“鄉土氣息”,通常要靈活運用鄉土元素,比如用剪紙造型美化牆體;保持“童真童趣”,比較適宜採用動物與卡通造型。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親子農場的教育產品體系,搞休閒農業一定用得到


壹度創意,農旅規劃行業領導品牌

策劃·規劃·設計·景觀

沒什麼技術,創意是我們最自戀的技術;

沒什麼理論,落地是我們最自信的理論;

沒什麼情懷,專注是我們最自豪的情懷;

沒什麼成就,口碑是我們最自然的成就;

農莊·鄉村·城鎮·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