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和成都,你更喜歡哪座城市呢?哪座城市更宜居呢?

見解派


這個話題有點意思,將中國東北最大的城市瀋陽與西南中心城市成都來PK,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僅有現實意義,而且令人不免生起了歷史的嘆息。






一,從現實的發展來看,瀋陽除了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之外,有點乏善可陳;而成都一躍成為左西安,右重慶,後蘭州,前昆明四周拱衛的中心城。



曾經的盛京、奉天瀋陽,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



作為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瀋陽,曾經一統長春、哈爾濱等諸城,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重工業基地,素有“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也先後獲得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也當選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2017年在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還排第13位,有著許多耀人的光輝。




但是從民間特別是網絡來看,瀋陽這座城市沒落了。其它的數據不用多說,僅網友所言:在遼寧,不知瀋陽只知大連,猶如遊客來海南旅遊,只聞三亞不知海口一樣,中國這座副省級的省會中心城市瀋陽,知名度漸漸被遺忘了,遺忘的背後,其實,折射的是一座城市霓虹閃爍中的無奈的嘆息。



不僅是瀋陽,整個東三省,隨著30年改革開放轉型,所有的國企重工業,幾乎一夜之間傾塌,讓這些工業城市頓時失去了魅力。



二,從旅遊、宜居的角度,天府之國的成都,因為蜀地平原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歷史文化和麻韻辣味及妖嬈川妹,那是瀋陽望塵莫及的。



瀋陽與成都來PK,若放在網上投票,毫無疑問,成都將把瀋陽甩在後面。這份結果,有時跟經濟發展無關,而卻與城市的歷史個性與特色風韻和生活習俗緊緊相連。



瀋陽,或許是很多東北人喜愛的一座城市,它的冬天,比哈爾濱更溫暖。但對於關內,特別是長江以南以及西南諸省的人來說,瀋陽的氣候肯定沒有成都那麼溫馨。



北方的剛毅與西南的陰柔,這兩座城市的特點是老天註定的,是現實中無法改變的。瀋陽的滿清文化的故宮、少帥府等景點也無法與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蜀文化與唐詩宋詞裡的古鎮,加上週邊藏地羌寨所形成的旅遊景點比“巴適”喜歡度的。








加上,成都從秦始皇以來近二千年的歷史沿革與人文所蘊涵出來的蜀文化獨有特色,成都,猶如一位頗具風韻的少婦,令人仰慕嚮往。

故,有老話說,少不入蜀,老不出川。從旅遊和宜居的角度,成都肯定比瀋陽強!


剛峰看世界


瀋陽VS成都,中國地理東北與西南對角線上的兩個畫風迥異的城市,喜歡不喜歡,宜居不宜居,對出生於這兩個城市的人而言,答案絕對相反;對其他城市的人而言,這選擇題的傾向性也很明顯——無論從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度乃至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等一切與生活相關的指數比較,瀋陽與成都都不在一個數量級。

說這話,絕不是答主想當然或者地圖炮,而是作為一個曾在瀋陽工作、生活兩年的成都人,客觀比較後的個人結論。

10多年前,我曾在瀋陽幹媒體工作。那是遼寧省政府辦公廳直管的一張報紙,受當時省長邀請,中國都市報教父級人物——華西都市報總編輯領軍,當時的華西都市報抽調了10幾個人去搭班子。從籌備新報紙出刊、具體運作直到市場反饋的兩年工作、生活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當時的瀋陽,從領導到普通群眾,其思想、觀點、意識與南方相比,不是落後一丟丟的問題。

工作方面

內耗太多,四處掣肘。原報社100多人,一半屬於老體制事業單位人員。新報社全員接受,並按市場體制進行安排(為照顧情緒,老體制的人員基本保留原崗位),個人收入也按市場化運作,但對老體制人員特別照顧,其收入比原報社收入增加了三倍,報社領導層以為這樣老體制的人會感恩接下來會努力工作,殊不知恰恰相反——老體制人員在原報社名面上收入較低,但他們在報社卻可利用各種人際關係拉來廣告,一個整版10萬元,報社實際得到的只有5000多,大頭都被他們和甲方瓜分,一年拉幾個整版廣告輕輕鬆鬆,灰色收入一年不下20萬。但新報社按市場機制運作,這些見不得檯面的灰色收入被杜絕,你斷了人家的財路,人家就不會讓你好過——當年報紙啟動後,資方因為三角債資金鍊斷裂,但報社憑藉優秀的辦報經驗,基本打開了廣告市場,但收入與支出短時間內不能平衡,於是對紙廠、印刷廠都有欠款。怪就怪在,報社今天收入了幾十萬,第二天紙廠、印刷廠就上門要欠款,人家對報社賬面上的數字瞭如指掌,甚至精確到小數點兩位……嗯,你猜對了,報社的財務人員大多是原報社老體制的,關鍵崗位的那位,她老公還是報社的領導層!

這個事情還不算狠。那位中國都市報教父,憑藉自己在中國傳媒界的影響力以及得益於遼寧省政府牽線搭橋,很快與大連中國銀行達成貸款2000萬協議,就在行長剛要簽字放款的緊要關口,一封關於報社目前負債累累的財務報表神奇地交到了行長手頭,當然,數據也是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此類列子很多,囿於篇幅不展開了。一句話:當年的中國都市報教父,在瀋陽國企改革最焦頭爛額時,卻過早地承擔了事業單位改制更艱鉅的攻堅,不鎩羽而歸,才怪!

生活方面

新報社在瀋河區一棟32層的大樓,一樓大廳就是報社食堂,廚師都是請的瀋陽當地比較有點名氣的,成都過去的16位同仁,在這個食堂堅持吃了一個月,最終因為飲食習慣差異巨大,不得不把17樓一個沒使用的衛生間改造成廚房,大家輪流值班,自己買菜做飯。在瀋陽我就隔三岔五親自買菜給大夥兒做飯,感覺瀋陽市場的菜蔬以及副食品供應,其豐富度遠低於成都,價格也比成都貴,尤其到了冬天,基本沒啥新鮮蔬菜,即使有,價格也貴得嚇人。

當然,這小股“川軍”在瀋陽隔三岔五如果要喝兩杯,瀋陽當地的確沒好酒,有的,都是38度內蒙產的酒,諸如悶倒驢、燒刀子之類,喝慣了川酒的“川軍”,這些酒能喝麼?無奈,都是叫家人或朋友買川酒整件辦“託運”到瀋陽(當時還沒物流快遞啥的)……

到了冬天就更慘了。雖然瀋陽走哪兒,只要是固定建築裡,都有暖氣,但西南人,冬天再冷,裝備也就毛衣、絨絨服、秋褲、登山鞋。但這些裝備,走在瀋陽冬天的大街上,三個字:然並卵。再則,瀋陽一年四季整個氣候都很乾燥,成都人基本不能適應,一會兒有人流鼻血了,一會兒有人嘴唇乾裂了,一會兒有人手又皴裂了……

栗子還很多,不能一一例舉,就此打住。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遼寧曾是共和國的長子。而瀋陽的重工業,遼寧全省鋼鐵、煤炭等資源,為新中國的建設,曾做出了卓越貢獻。但這貢獻,也磨滅了至少兩代瀋陽人銳意創新的能力,更多的,則是墨守成規於計劃經濟時期的傳統思維之中。公元2000年左右,遼寧很多地方煤炭資源枯竭,城市出現沉降,瀋陽鐵西區這個老工業基地,更是在百廢待舉的陣痛中煎熬。而隨著國家實現四個現代化日新月異的進程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瀋陽原有的生產資料開始落後並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包袱,這種包袱隨著瀋陽國企改革的攻堅日益加劇,日聚月累,年復一年,直到被中國東部和南方地區的N多城市,包括成都在內,甩了好幾條街,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對於“瀋陽和成都,你更喜歡哪座城市呢?哪座城市更宜居呢?”這樣的提問,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勒克兒


不知喜歡看悟空問答的人注意到沒有,凡是有關成都和其他城市對比的話題,都是成都的對手城市的人,站出來的多,不是多一丁點,而成都人很少,為什麼呢?因為成都人大多不關心和自己無關之事,等著他的是血戰到底。不信,多留意一下。

我是一65歲之人,生在成都,長在成都,其中有八年在雲南,有三年在北京,有一年在廣西,有半年在日本,兩個月前,又來到江蘇南通,我才知道,江蘇為什麼成為宜居城市最多的地方?

現在吃瓜群眾都愛為自已所愛的城市爭大,對百姓而言,一個城市大了,特大了,對你有多大的好處。八十年代前,成都真不是一個很大的城市,我很喜歡他,後來從1000萬到1500萬,再到有人說的2000萬,我就不是很喜歡了。

到南通以後,我才發現這裡是一個適合居住和養老的地方。鄰江靠海,經濟發達,CDP17年排名18位,和大連瀋陽差不多,人口730萬,面積八千多平方公里,號稱主城區235萬人,因為城市分散,老城區崇川區也就幾十萬人。在中國擁有100萬輛以上汽車的城市擁堵指數倒數第一。我相信中國600多個地級市,除人煙稀少之外,也是最不堵車的城市。公交車也很好,高峰時段,大多都有坐位。四條高架路,呈放射狀,因挨著長江,還沒形成環狀,都是雙向六車道,有四五十公里吧!

中心老市區,高樓極少,一條護城河環抱老城,叫濠河風景區,國家5A級景區,有一句的大意是人在風景中,城在風景中,風景在城中,而它在中國一點名氣也沒有,不被外人所知,只能當地人享用了。這是一個治安極好的城市,非常寧靜的城市,跳廣場舞的人很少,物價不高,工資不低,一個飯館的洗碗工,工資一般不低於三千。

這個城市最有名的醫院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還有上海交大正在建一個附屬醫院。有中國第二大的永旺購物中心,有五個大潤發,兩個歐尚,還有什麼蓮花等等。還有一個黑馬蔬果超市,價錢特便宜,是一個瀋陽老闆開的,裡面百分之七十的員工都是遼寧人,這裡東北人也很多。有著名的呂四漁港。

坐落在長江以北的南通,和蘇州上海無錫隔江相望,距上海一百多公里,和長三角的主要城市相距都在二百公里左右。

扯遠了,說成都和瀋陽扯到南通,誰都會說自已的家鄉好,成都人瀋陽人也不例外,東北除黑龍江外,我都去過,東北的夏天肯定比成都好過,冬天就各說各的好了。在我看來,東北的冬天太長,窩在家裡有暖氣固然好,出了家門,寒風刺骨也不好受,整個北方的田野,下點雪覆蓋還行,就只露幾根桔杆在荒野裡飄搖,沒雪的時候,那片荒涼感也不是很美好,而一旦下大雪,堵車也不好受,特別是行人和那些騎自行車和電瓶車的人。

而成都不一樣,整個田野綠色一片,我們整個冬天吃的都是露地生長的蔬菜。雖說溼冷,但你出門只要走上十幾分鍾,身上就沒什麼寒氣了。遇上出太陽,所有的露天茶館都是滿坐,無數的農家樂人山人海,人滿為患。週末節假日,開上車想去哪散心,就去哪。東北人冬天出去好玩嗎?我今年冬天去過長春和吉林,也領略了冬天的東北。還有就是現在成都安地暖和氣暖的人越來越多,政府不管自己管,13年我也裝了氣暖,185個平方花了二萬七,每年使用一個多月,花二三千塊錢,家用氣1.89一立方,取暖2.40一立方。冬季取暖在南方開始慢慢流行,安裝地暖的新樓盤也越來越多,只是不能享受政府福利……

所以,我認為對百姓而言,城市越大,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不方便,越大,越不宜居。

江蘇就是一個宜居的典範,它的城市都不大,經濟都很發達,所以,江浙一帶,大城市對當地人都沒吸引力,因而不會出現特大型城市。


農村巷163


只聽說四川人到瀋陽打工的,沒聽說瀋陽人去成都發展的可以參考一下,總體四川省和遼寧省比不了,遼寧省七個城市人均收入進入全國百強瀋陽是省內第一而且人均收入高於成都,成都是這幾年國家大力用錢和政策堆出來的,用同樣的注意力,政策和錢砸在瀋陽身上,估計東北振興就不是這個局面,十二五期間遼寧全省經濟形勢不好瀋陽發展緩慢,而遼寧卻是對中央財政有貢獻的九個省份,同時也是人口流入地。十二五四川省是接受中央轉移支付第一的省份。經過五年的大力投資,成都的總體經濟實力很強,涉及民生的指標還稍差。生活便利度方面,我認為兩個城市應該差不多在各自區域稱王,商業都很發達,無論是高端中端還是低端,飯店數量也都很多很方便。醫療的話,成都有西部數一數二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瀋陽也擁有整個北方除北京外排名最高的醫院中國醫大一院。高校的話成都有川大,成電兩所名校。瀋陽有東北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原衛生部序列唯一沒和985合併的),遼寧大學,還有個公安部直屬的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大家抵制地域黑


東北人,成都八年,成都目前的文化是融創二字,是融合的融,也諧音蓉城的蓉,創是創新創業創造之創,成都的文化也是一種火鍋文化,行和不行好和不好都能在火鍋裡涮;

成都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從遠一點的16省填川,到現今的汽車產業,航天產業,高新產業,金融產業發展來看,又融合了很多外來高端人才,更彰顯城市的融合文化;

成都的幸福感來源於平民娛樂化,也就是老百姓有吃有玩的地方,逛逛景,喝喝茶,打打牌,這是一般城市不具備的;

成都的夏天溼熱,但是好過重慶武漢,冬天陰冷,室內沒有暖氣,北方人受不了,但是自住住房安裝天然氣供暖的地暖或暖氣片就解決了;

一個城市的好與不好,還取決於你的家庭關係,工作關係,你的情感,但是單純地講成都是比瀋陽好的;

成都有成都省之說,因為成都承載了四川省的氣運,獲得了一省的資源


大雅崧高


哪座城市都不宜居。

現在每座城市都在大興土木,環境汙染越來越惡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到處都是鋼筋混凝土,到處都是玻璃幕牆,到處都是硬化路面。要生說活,人類有史以來都是生活在水源附近,與大自然綠色植物相依相伴。現在純了高檔別墅有這個條件外,基本所有的城市都是生活在純人工的打造環境中,無法吸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生活在鋼筋混凝土包圍的現代人,缺乏靈性,除去化妝品的修飾,個個一副死麵孔,沒有朝氣,這是大環境所致。

從題目中,題主問的是瀋陽和成都,關鍵字是城市。說明題主的內心問的是哪座鋼筋混凝土住起來舒服,很顯然,都是鋼筋混凝土圍造起來的區域,效果都一樣。可能題主更關注的是成都,因為成都在城市宣傳上做得比較好,但是仔細看一看,每一個城市的宣傳中,都把自然文化作為的是主流,比如景區,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景點,都是大自然的景觀作為主要宣傳重點,而這些宣傳的廣告中,恰恰不在城市,都至少在郊縣或是二三級縣城裡面,主城只有商業貿易,沒有宜居一說。

如果非要同質化的鋼筋混凝土堆中選擇,看自己的個性喜好,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


塵都迷路人


以我個人來看,我更喜歡成都。成都歷史悠久,是中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且成都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在16度左右,相比較瀋陽,冬天能達到零下二三十度來說,成都更有優勢。



成都也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對瀋陽來說可以說是望塵莫及的。


且成都河網發達,水系縱橫,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國家首批歷史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


地理優勢,經濟優勢造成了生活便利,所以,成都在我看來更適合宜居。


最後用歌詞《成都》兩句來結尾: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老潘音樂館


瀋陽沒有成都有活力,老年化非常嚴重,基本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實業,人才外流也嚴重,雖然四季分明但是環境一般,風沙天氣也伴之而來,平均工資也很低,根本不是官方報道的4000啊....5000啊……我看也就平均3000上下,商場黃了好幾家,除了做食品行業的能賺錢,剩下行業基本都不好乾。街道年年挖坑,一下雨就發河,車都變船,我瀋陽人坐地戶,生在瀋陽長在瀋陽。還有別再提什麼共和國長子這一說了,基本上沒啥資源了,都奉獻了


大嘴猴大嘴猴


遼寧人,成都呆了10年,目前在瀋陽。這個問題基本上除了一丟丟氣候原因,基本上會全票成都吧。成都生活有快有慢,看個人選擇,瀋陽真的快不起來…我覺得其實主要差距還是在政府的執政理念。拿高新區來比較一下,成都的高新南區政策持續性很強,政府在各類規劃上也相對合理的多,結果就是不管投資就業還是宜居程度,高新區發現的都不錯,前兩年就開始向南擴張天府新區。你再看看渾南…不說了,都是眼淚。


你米斯特Q


在瀋陽,娶個成都的老婆…在成都娶個瀋陽的媳婦&養個重慶的情人(川渝一家親)!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