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人與海》的孤獨主題,蔡婧宇,文

論《老人與海》的孤獨主題

【摘 要】在閱讀完《老人與海》後,大多數人所領悟到的便是老人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信念,但其中所暗含的孤獨主題縈繞在描述場景和老人的心理活動中,因此為了探討該作品裡邊的孤獨主題,將依靠聯繫解析作品語言來進行研究。

【關鍵詞】老人與海;孤獨;主題

中圖分類號:H31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220-01

一、捕魚過程盡顯孤獨

《老人與海》的線索很明瞭,就是以一個漁民老人長期以來沒有捕到魚為導火線,在其中一次出海時,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很大的馬林魚,但是在老人孤身一人的單薄力量下,馬林魚的力量又很強大,不僅沒捕到魚,而且在魚的抗爭下,反被拉到大海中央,遠離了海岸,憑著老人自身強大的意志力,在與馬林魚的抗爭中再次勝利,但回來的路途中,卻慘遭鯊魚群的攻擊,落了個什麼都沒有的下場。

這篇中篇小說文章內容篇幅不多,只以老人捕魚過程為主,卻暗含一種孤獨的渲染,從文章開頭,便是老人隻身一人前往捕魚,沒有夥伴,在與鯊魚群鬥爭時,文中從“我不會再有好運了”的心理活動,到“可是誰知道呢,每天是新的一天啊!”的轉折,再有“我會有好運的,關鍵是要在運氣到來之前做好準備”的自我激勵和鼓勁。[1]在無人的海浪中尋找自己的方向,把心中的迷茫和悵惘若然都一一進行自我疏導,其實,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想表達的也正是想對那些處於無望和苦於迷失方向的人們進行開解的話,人生中的苦難縱然艱苦,在進行自我疏導、開解、鼓勵後,艱苦的生活雖然還是強大得難以讓人反抗,但是也足以能讓人們鼓起勇氣在這個世上堅強地堅持自己的希望,就像老人一樣,明知自己年老了,單單依靠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在充滿險惡的茫茫海浪上得以實現捕魚的目標的,可是那老人的鬥爭與思想活動能給當時受創的人們帶來一絲希望,平復那滿是創痕的心靈,維護起自己的尊嚴,把一個具有英雄形象的人物建立起來。在與馬林魚進行鬥爭的時候,經過長時間的抗衡,從“我能做的事情多著呢”到“真希望我不是個漁夫,可我生來就是幹這一行的”的心理活動,可見在老人隨著體力的消逝,信心也不斷消退,在心中也湧起懇求上帝的幫助,但是,沒有奇蹟出現,老人也明白了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在與馬林魚的長久鬥爭中,突然心中湧起對魚的敬佩,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照樣只能一人去奮鬥,當然,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擔當,還有內心上的孤獨感,一個人面對危險時,沒有同伴的支持,也沒有人給他鼓勵,若沒有內心的強大,沒有堅強的意志,外來的鬥爭很容易把一個人整垮,可見內心上也是孤寂蒼涼一片。同時,回程的路上,形單影隻。可見孤獨的主題從頭到尾貫穿全文,倘若,老人捕魚並守護成功,那收穫的喜悅都會掩蓋掉孤獨的強烈感,但是老人並沒成功,這更加渲染出老人在捕魚的道路上的孤獨。

二、開頭和結尾奠定孤獨基調

文章的開頭,有個小男孩都會伴隨著老人一起出海,兩個人便沒有那麼孤單了,裡邊的小男孩非常敬重老人,覺得老人是個英雄,但是在這一次激烈的捕魚過程中,小男孩缺席了,結合這一點,再加上後續的孤獨主題,明顯地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意向便是把老人描繪成孤膽英雄的人物,在年齡和體力都比不上壯年時期,時值老年,在描繪老人與大自然抗爭下,其中描寫的孤獨,才能襯托出英雄不向命運低頭,勇於鬥爭的形象。所以說,孤獨主題顯得偶然又是必然的。

接著,隨著老人在捕魚歸來前,在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時,抓不到希望,沒有外來的救援,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那兇猛的魚群,波濤洶湧的大海,都寓意為挑戰,老人鬥爭後所展現的描寫便是人們經過戰爭後,身心疲憊,即使最終與死亡相抗衡成功,卻無法實現最初願望,沒能打到一條魚,並且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離去,捕魚歸來後,剩下的便是一副魚骨頭,在人們眼裡,儘管他在海上鬥爭得再怎麼激烈,也抵不過沒捕到魚的結果,終會被人們定義為失敗者,原本就沒有人與他結伴出海幫忙捕魚了,現在這一次還是一無所獲,可預想到後來的結果,仍然陷入了沒有人結伴的困境,奠定了老人之後孤身一人的命運,讓讀者們深思後不僅感受到孤獨的主旋律。[2]

三、結語

在對該作品進行評價時,聖地亞哥被譽為西方美國的強者,他表現出的氣魄被譽為美國的精神,同時也代表了人類出眾的精神,他孤身一人獨自冒著風雨浪波與大自然抗衡,不屈服,不放棄,不退縮,頑強拼搏,奮勇向前,在天地之間,位於海浪的大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鬥爭,其實這是屬於聖地亞哥一個人的鬥爭,沒有退路,個人意志上的鬥爭支撐著他身體上的鬥爭,一直向前。

參考文獻:

[1]顧發良.海明威作品中的現代視覺因素[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

[2]何曉濤.硬漢精神背後的思考——重讀《老人與海》中的聖地亞哥形象[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