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高速運轉的巨輪帶動著浙江經濟不斷髮展,粉牆黛瓦馬頭牆逐漸被鋼筋混泥土所取代。

但在浙中浦江桐廬邊界的北部山區,卻遺世獨立著這樣一座古村,時光的漂流並沒有磨蝕掉古樸的自然風貌,十幾座建於明清時期的廳堂保存完好,還保留著傳承上千年的傳統手藝----一根面。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這座古村名為潘周家村,在金華浦江縣境內。潘周家村其實是兩個村,一個叫潘家,坐上游,一個叫周家,偏下游。曾經兩個村互相井水不犯河水,為一小塊地的紛爭,村名就會大打出手。由於人丁壯大,交流增多。如今由於兩個村莊已經連在一起,所以有了潘周家村的合稱。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村子歷史悠久,沉寂在大山懷抱,很少有外人打擾,如今卻因村子傳統的一根面手藝慢慢被世人知曉。

浦江一根面

前往潘周家村的路並不好走,杭州出發,富陽下了高速,接下就是省道縣道鄉道。車子行駛在鄉間崖壁上鑿出來的路上,加上很多地方施工,開的很慢。越往深處,村子不多,老人在路邊曬著太陽,青山和溪水伴著我們前行。

近兩個小時,我們來到潘周家村,今天陽光很好。一下車,在村裡祠堂門前的空地上,村民們曬滿了瀑布一樣的掛麵。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千萬條白色的面線從長長的特製木架上飛瀉而下,場面頗為壯觀。特別適合攝影愛好者拍攝人文大片,也是人像的好背景。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潘周家村又名掛麵村,掛麵手藝流傳了上千年之久,至今,淳樸的村民還保留著這個傳統手藝。在機器化生產大行其道的今天,方便快捷的同時總覺得少了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在潘周家村你可以細細品味。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潘周家共500餘戶1600餘人口,家家都會做面。

手工面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村名們一般是晚上和麵,面中要加適量的鹽,加鹽可以增加麵條的韌性;砸面,就是將面放進稻臼中,用大木杖反覆搗,這是個力氣活,另外還有揉條、上廚、發酵(發酵時要用棉被蓋好,時間長短要看氣候冷暖和溫度高低),晚上所有的做面過程不能透風,這樣容易麵條風乾。第二天早上起來拉麵、晾面等六、七道工序。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麵條晾曬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 ,天氣晴好需要兩到三天時間。等掛麵曬乾,把它從杆子上剪下,只取細面,留下面頭。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淳樸的村民將面頭 收集起來,可以再拿來做麵疙瘩吃。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智慧的潘周家村人將掛麵打包,做成自己的品牌“潘周家”,銷往各地。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吃麵條實為吃文化 面該長該短,潘周家人堅持了前者。因為老祖宗留下的,不僅是手藝,還有這裡面深厚的人文內涵。古人做壽必吃長壽麵,這面就是越長越好,意思是長長久久,討個好彩頭。現代人為老人過生日,也有吃麵之說,但一碗普通的面端上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把麵條剪成幾截容易,但也就泯然眾人矣。這事,潘周家人不幹。村民把這面做到了極致——一根面做出了一鍋麵。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我們在村長周金華家裡吃他的拿手一根面,特地拿土灶臺給我們煮麵,味道更地道。一根面一鍋麵,曾經在《中國夢想秀》展示過一根面絕活。村長在下面的同時娓娓道來,介紹一根面的來歷,自己絕佳的手藝。村長從80年代開始一直在做掛麵,嫻熟的手法可以看出他確實技藝精湛。也可見老村長極力希望家鄉的傳統文化能發揚光大。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一根面下了滿滿一鍋,熱氣疼疼,夠我們十多人吃啦。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在面上又加了蛋皮筍乾肉絲,再灑些蔥花,味道好極啦。初入口中,面質順滑特別有勁道。為了這碗麵不虛此行。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這是村長家的麵館,很多外地人來,都在村長家品嚐這一根面。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茶足面後,老村長帶我們參觀這個百年的古村落。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文化必定和歷史是結合在一起的。有如此絕倫的傳統手藝,必當擁有悠久的歷史來積澱。

潘、周均為浦北望族之一,潘家祖籍徽州祁門,周家祖籍汝南郡,兩家始祖分別於明代萬曆年間遷居盤洲,歷時400多年。從明代到清朝共建造了十三座廳堂。明清古建築連片成棟,鏤空雕花,美輪美奐,保存完好。據村民說,中央電視臺、浙江電視臺曾專門前來拍攝專題片。抗戰時期,日寇串擾寺前村(檀溪鎮政府所在地),因響山岩地勢險要,望而生畏,使這裡的古建築得以保存。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走了這廳,逛了那堂,好像遊覽了七、八座古宅。對於我們行外人視覺已經疲勞,每座古宅在村長口中的風味卻不同, 堂內掛燈籠結綵球,大小橫樑結構新穎氣勢壯觀,積澱了濃厚的歷史文化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斑駁的牆壁正是歷史的見證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村子依水而建,村內便以水圳互相連接,供給古人的日常用水,水圳採用從村口小溪引渠,穿過家家戶戶,做到人人家旁都有水。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精緻的木砌雕欄,唯妙唯俏。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這是一座安詳的古村,如果你來了,也請不要過多打擾。

當我給這個奶奶拍照,一開始被她拒絕了,並不是因為她抗拒鏡頭,而是擔心自己容顏不再,拍出來不好看。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無論腳步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掛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而你又有多久,沒有嘗過故鄉的那碗手工面?

浙江的千年古村,居然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手藝

關於我:微博 @ 鬍子叔叔kelv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