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走後的第一夜,不想它

昨日,全網呼喚滴滴,話題 “滴滴消失後的第一夜”、“滴滴暫停夜間服務後”引起全網熱議。

新聞學中有個著名的定律--七天定律,指網絡事件從發酵-爆發-直至最後結束杳無音訊最多隻需要7天。

距離8月24日樂清女孩受害事件已過去7天有餘。滴滴CEO程維、柳青也抓住7天檔口在8月28日發佈鄭重道歉。

滴滴走後的第一夜,不想它

被全民diss的滴滴自然也不敢疏忽,像鄭州空姐事件那樣“熱點一過啥事不做”。這次,滴滴下線了順風車,並引起了N多有關部門注意,“外力+內力”,促使滴滴加強整改,刻不容緩。

沒想到滴滴這麼快就被動打起了同情牌。“滴滴消失後的第一夜”話題下,

滴滴走後的第一夜,不想它

滴滴走後的第一夜,不想它

  • 網友們吐槽夜間黑車坐地起價,出租車亂收費;
  • 網友們懷念滴滴,抱怨晚上打不到車回家;
  • 網友們同情滴滴,說它做也是錯,不做也是錯。

有人甚至調侃:當初罵滴滴的是你,現在捧滴滴的也是你。捫心自問,是你嗎?

深扒之前,事件回顧如下:

8月24日

浙江省樂清市一名20歲姑娘乘坐滴滴順風車後失聯。

8月25日

滴滴司機犯罪嫌疑人鍾元在樂清一處山上落網。到案後,其交代了對趙某實施強姦,並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受害人屍體已找到。

滴滴發佈道歉和聲明,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後續會積極配合警方,做好家屬善後工作。

8月27日

樂清市人民檢察院對“女孩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犯罪嫌疑人鍾元,以涉嫌搶劫罪、強姦罪、故意殺人罪依法批准逮捕。

8月28日

滴滴發佈鄭重道歉聲明,滴滴出行稱,順風車業務模式重新評估,在安全保護措施沒有獲得用戶認可之前,無限期下線。

9月4日

滴滴啟動安全大整治,9月8日至15日暫停深夜23:00-5:00所有快車,拼車等服務。

9月5日

交通運輸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到達滴滴公司,開始進行入駐式檢查。

9月8日

滴滴消失的第一夜。

滴滴藉助此機會看似扳回一局,獲得少部分人的好感。滴滴消失後,人們才意識到它的不可或缺性。“失去後才珍惜”,戀愛中的常見把柄同樣適用於“我和我常用的功能性app”。

加之7天熱度期已過,網友的憤懣之情已消減,滴滴的整治之旅阻礙減少,改過自新的正面形象更易樹立。

滴滴漠視安全底線,視教訓為兒戲,缺乏社會責任,罪不可赦,這沒錯。

但究其本質,小編以為,是網約車行業非正常競爭導致的局面。

2012年8月到9月,滴滴和快的打車軟件先後推出,2014年2月優步Uber正式進入中國,2014年6月至9月三大打車軟件相繼推出專車服務,並逐漸在全國各大城市推廣,燒錢補貼,積累客戶。

2015年2月,滴滴快的雙方宣佈以100%換股的方式正式合併;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合併優步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至此,滴滴坐穩網約車霸主地位,後雖偶有打車軟件靠瘋狂補貼拉新,最終證明都不過是蚍蜉撼樹。

滴滴走後的第一夜,不想它

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僅網約專車和快車用戶規模已超2億,整體增速迅猛。其中,網約車用戶(不含網約出租車)規模增長了40.6%,網約出租車用戶規模增長了27.5%。以上數據表明,網約車正在成為更多人日常出行的選擇。36氪研究院調查顯示,逾九成網約車用戶首選滴滴出行,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用戶表示只用滴滴出行。

短短6年時間,滴滴積累了令人驕傲的成績。然而,滴滴並沒有認識到,市場份額的擴大,責任和管理必須同步。一味迷信資本的力量能夠推動企業做大做強,結果必然是破綻百出。

央視財經評論:

“如果滴滴只相信資本的力量,而不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不把管理的根基打紮實,無異於沙灘上建大樓,蓋得再高也會垮掉。”

壟斷搜索市場的百度唯利是圖,關鍵詞競價排名機制存在付費競價權重過高、商業推廣標識不清等問題,影響了搜索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誤導網民。“莆田系醫院”事件導致魏則西離世,“復大醫院”誤導患者就醫。“上海美國領事館”搜索結果也被知名編劇大V實名吐槽,對比谷歌乾淨直接的界面高下立判(⬇️左為百度界面,右為谷歌界面)。

滴滴走後的第一夜,不想它

谷歌若沒有退出中國,你還會選百度嗎?

除了滴滴,我們還能選擇什麼呢?預估10人中答上來的不過1、2人。

就網約車的生產端而言,企業應在資本化的過程中有面對競爭的勇氣。良性競爭才是共同進步的法寶,各自凸顯差異化的品質,才能“百家齊鳴,百花齊放”。正如淘寶不會out京東,才會有專注不同細分市場的蘇寧易購、小紅書、別樣、網易考拉等電商新秀們閃亮綻放。

就網約車的消費端而言,消費者應有選擇的權利,或者說應被賦有選擇的權利。提高消費素養,不被漫天廣告輕易矇蔽。

滴滴消失後的第一夜,你還有美團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嘀嗒出行、曹操專車......


滴滴走後的第一夜,不想它

不會。滴滴消失不是什麼大事兒,但更多出行選擇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進入消費者的出行清單中,才是喜聞樂見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