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蕭條:十件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大蕭條:十件你不知道的事


本文來自WEEX一起交易APP,更多大玩家精彩內容以及最新鮮熱辣的投行內幕單,請關注拉米消息公眾號(微信ID:yiqilami),官方網站:www.weexcn.com

今年市場波動詭譎多變,美股這波牛市已經突破歷史記錄,成為史上最長。越來越多的聲音對可能到來的市場大調整感到擔憂。

2008年的金融危機大概是我們這一代經歷過的最糟糕的市場崩潰,但是和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比,還是不值一提。下圖對比了兩次經濟衰退的幾項極值數據。

關於大蕭條:十件你不知道的事


(2008金融危機與1930大蕭條的對比,數據來源:Ben Carlson)

另外,Carlson指出,在大蕭條結束6年後的1938年,失業率仍處20%的高位,而08年經濟衰退6年後的2014年,失業率僅為5%左右。我們經歷過2008年的傷痛,由此可知,上世紀大蕭條時期有多慘烈。

在這個市場情緒浮躁的時期,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機構資產配置總監BEN CARLSON剖析關於1930年代大蕭條的十個投資者未必知曉的事實。

一、在市場崩盤後,自殺率並未顯著提升。

很多人認為,在股市暴跌後,很多交易者經受不住刺激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個謠言!下表展示了紐約市在大蕭條前後的自殺案件數量的統計結果。

關於大蕭條:十件你不知道的事


(每十萬人中的自盡人數1925-34,數據來源:Ben Carlson)

二、大蕭條時期,經濟學家懂得不是很多。

在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學家們廣受抨擊,因為沒有太多人預測到了上次經濟衰退。但是在上世紀的大蕭條,專家們知道得更少。

Carlson表示,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和三十年代初期,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幾乎和事實相悖。在股市崩盤後的若干年,聲名卓著的經濟學家們關於金融措施與政策的所有建議幾乎都使經濟越來越糟。

當時的美財政部長Andrew Mellon的建議是:把勞工、股票、農民和房地產都清盤(liquidate labor, liquidate stocks, liquidate the farmers, liquidate real estate)。而Carlson認為,這不是把經濟從衰退中解救出的有效方法。

三、美聯儲在大蕭條時期沒有任何頭緒。

雖然美聯儲沒有預料到08年的金融危機,但是Carlson認為他們在事後處理得當。然而,二十年代的美聯儲對大蕭條的處理更加令人咂舌。在大蕭條前夕,美聯儲1927年降息,這相當於把消防水泵的水關小了。

加拿大裔著名經濟學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對美聯儲在大蕭條後的處理措施大為批評。他表示,在1929年華盛頓的美聯儲董事會統領12家聯儲銀行,對經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在該時期的表現驚人地無能。

四、美兩黨在大蕭條時期都幫了倒忙

民主共和兩黨在大蕭條時期都認為平衡美收支預算是解決問題的方法。Galbraith指出,在1930年,美政府早已赤字,要平衡預算則意味著加稅或者減少財政支出,或者雙管齊下。但是,越是在蕭條時期,越多的政府支出才能挽救經濟,因為經濟衰退時,所有人都沒錢了,還剩政府能夠擴大支出,刺激經濟。

但是,當時的政客都沒有明白這點。對共和黨來說,他們一直堅定地要求縮減政府財政赤字。而1932年的民主黨黨綱甚至要求政府立即縮減至少25%的財政支出來減少赤字。這無疑給大蕭條時的美經濟雪上加霜。

五、並不是Jesse Livermore引發市場崩盤。

著名空頭Livermore在大蕭條時期做空美股,豪攬一億美元,因此很多人認為,是Livermore帶頭的一批華爾街空頭擊潰美股市場。在當時Livermore表示:

我在市場裡只是一個個體投資人,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我的角色很微弱。

Carlson也認同Livermore的說法,他並不認為是空頭引發了大蕭條。

六、並不是每個人都在大蕭條前投入股市。

當談論一飛沖天的上世紀二十年代股市時,很多人認為所有人都在當時投資了股票,正是如此多的投資者一起逃出股票市場,才使大蕭條時期的股市跌得那麼慘烈。然而實際數據並不支持這個說法。Galbraith表示,當年交易所一共有1,548,707個賬戶持有人,然而當時美人口達一億兩千萬,有兩千九至三千個家庭,所以當時僅1%的美居民在1929年投資了股票。

七、投資信託基金和槓桿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爆炸式增長。

Carlson表示,信託基金是美第一批共同基金。在1928年時,美僅有186個信託基金,但是在1929年,信託基金以平均每天加一個的速度快速增長。信託基金總管理資產額從1927年到1929年整整翻了11倍。而在當時,高槓杆是信託基金一個很重要的賣點。

對此,Galbraith分析指,當時人們對槓桿很瘋狂。當一個人提到信託基金時,他只在乎該基金是高槓杆、低槓桿還是沒槓桿,而絲毫不考慮投資基金的其他要素,如專業金融人士的知識,和該基金對市場的影響力等。

八、Irving Fisher一而再再而三地為他錯誤的市場預測背書。

耶魯大學著名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因在大蕭條前夕認為市場進入穩定高位而廣受詬病。Carlson指出,實際上他不僅在大蕭條發生前對市場預估錯誤,在大蕭條發生時,仍一而再地認為股市沒有崩盤。

在大蕭條第一波下跌後,Fisher表示:

雖然股價有一些調整,但是市場完全沒有崩盤。

當秋天股市繼續下挫時,Fisher認為:

股市下跌是瘋狂的市場邊緣人(空頭)在搞鬼。

當這些說法後來被股市實際表現狠狠打臉後,Fisher寫了一本書來解釋他關於市場的觀點,但是在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人聽他的“高見”了。

九、約翰·洛克菲勒挑了一個壞時機在公眾前重新亮相。

洛克菲勒是美最有錢的家族之一,紐約著名地標洛克菲勒中心就是由該家族投資興建的。在約翰·洛克菲勒晚年,他選擇遠離聚光燈,但是在1929年第一波股票下跌後,他選擇在數十年的隱居後,重新出現在公眾視線,他公開表示:

“我相信美的國家經濟基本面還是很堅挺的。最近,我的兒子和我還在擇機購買一些優秀的股票。”

聽到這話,當時的美大眾就開啟嘲諷模式了。著名喜劇表演者Eddie Cantor對此譏諷道:

“是啊,只剩他家還有閒錢了啊!”

Carlson認為,他挑了一個錯誤的時機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還說了打臉的話,因為在他公開發言之後,股市持續下挫了好幾年。

十、“健康的股市修正”的說法可能源於大蕭條時期。

Carlson找出當年紐約時報的金融記者的文章:

“可能這個時代的人們沒有機會再說“健康的市場修正”了,有很多證據表明這個說法已經過時了。”

當然,事實上在大蕭條後,市場修正一波波地來臨,而人們也不斷地在用這個詞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