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恒恒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今年暑假妈妈把恒恒放到了全托管的暑期班。连续两三天,恒恒的裤子总是很脏,妈妈问恒恒,是不是他在地上爬来爬去弄脏的。恒恒很委屈的说:“没有,是文文踢我,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写作业,他嫌我占位置,要把我踢出去。”

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原来是“三八线”问题,妈妈想到自己童年也是这样,觉得好笑:“没事,你靠边一点,文文比较胖,确实需要更大的位置。裤子脏了,妈妈给你洗。”一周过去后,文文的裤子依旧会脏,但再也不和妈妈说缘由,只是在每天早晨分别时可怜巴巴地乞求:“妈妈早点来接我啊!”

一天洗澡的时候妈妈发现,恒恒的两个膝盖都有瘀青。妈妈问恒恒:“你是不是在学校里摔跤了?”恒恒委屈的告诉妈妈:“是文文推的”。

“你可以告诉老师呀!”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没用,老师说了他,他现在更恨我了,老师一走他就打我……”

妈妈知道,孩子之间打架让他们自己处理最好,可她是亲妈呀,怎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打。

妈妈拿起电话就给文文的妈妈打过去。

“您好,我们的孩子在一起上托管班……”才说了半句,文文的妈妈就果断转入正题:“是吗?那你最好让你的儿子离我儿子远点,我儿子可喜欢打架了。”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妈妈感觉再聊下去己无必要。恒恒在旁边悲伤的和妈妈对视。妈妈双手一摊,无奈地和恒恒商量对策:“你看妈妈帮不了你。妈妈只能给你提供两个建议,一是打,尽力反抗一次,让他觉得你不是好欺负的;二是躲,你离他远一点。”

这一夜妈妈很不踏实,她无奈的领悟出一个残酷的现实:走出这个家,恒恒就象进入了江湖,免不了血雨腥风,需要他自己去闯荡。母爱不是创可贴,不能帮他隔离伤害,修复伤口。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7月末的一天,恒恒开心的对妈妈说:“妈妈,文文再不打我们了。”

“为什么?”

“以前文文不仅打我,还打乐乐,我们尝试过两个人一起反抗,但是我们俩太小了……失败后,我们就开始想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躲吗?”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躲不过去的,学校就那么大,躲能躲到那去?”

“那怎么办?还有别的办法吗?”

恒恒一脸自豪:“当然啦!每次文文要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使劲夸他,他就开心地不打我们了。”

“是人都经不起三句夸。伸手不打笑脸人。”妈妈竟然没想到这个办法。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妈妈很庆幸没有参与孩子之间的纠纷,让他们有了物竞天择、自我调节的能力。尽管这段时间给恒恒留下了很多惨痛回忆,但他也逐渐摸索出了与人和谐相处的经验,这也算是风雨之后的彩虹吧!

很多育儿书上说,孩子打架,应该先把孩子分开,然后再分别教育,告诉孩子打架是不对的,告诉孩子要有礼貌、讲文明。其实孩子早己熟记这些大道理,他们需要的是揣着理论去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也看到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孩子间的矛盾刚出点苗头,就连忙干涉,大声叫停,孩子确实能免于伤害,但那种遭遇挫折的体验、转危为安的才智也无形中被剥夺了。

父母不是孩子的导演,而是孩子的观众!孩子的精彩人生一定是靠他们的拼搏与摸索来打造的。在此过程中父母只能默默地欣赏与祝福!

母爱不是万能创可贴,孩子的江湖交给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