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汽車業投資人從美國轉往歐洲,躲避貿易關係緊張

(一)中資正從美國轉往歐洲,躲避貿易關係緊張

據行業消息人士透露,中資汽車業投資人正把更多資金投向歐洲,而非美國,因為在不靠譜的特朗普主政之下,美國貿易條件收緊,貿易壁壘越來越高,美國對於中資交易的審核也日趨嚴格。

通過對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汽車業投資分析,可以發現這一趨勢:由中國資本委託向歐洲汽車業投資的案例增多,而對美國汽車業的投資則是減少,歐洲顯然已經成為中資挺進的非國內市場。

中資汽車業投資人從美國轉往歐洲,躲避貿易關係緊張

這至少可以分析出以下幾個意思:1.目前正值美國和中國處於貿易摩擦之際,中資企業投資人與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打交道越來越難,中國資本正在更多地選擇歐洲進行投資,而非美國。

2.很大一群投資者要在歐洲涉獵資產。業內消息人士稱,主要是中國國有汽車公司、上市汽車生產商以及私募股權基金。其中包括國企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和一汽集團;上市公司廣汽集團和寧波均勝電子等。

3.所有希望進行海外交易的大型中資汽車生產商都在避開美國市場。至少可以說,當前的貿易環境不適合企業生根發芽。

4.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使資本遠離美國,而美國將會失去更多的工作崗位,可以說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

(二)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中資交易遇阻

一項數據顯示,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去年合計共審核了大約250項外資交易,覆蓋了幾乎所有行業,與2016年相比較審核的數量增加了足足的40%。

截至今年3月1日,特朗普政府當政約14個月,而在這期間,外資審議委員會審核了來自中國資本的27項交易,否決了其中多達12項的交易,幾乎佔了一半,並且還有九項中資交易仍然懸而未決,可以說中資是幾乎完全被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其實,還有很多中資交易商在與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官員開始非正式磋商、官員明確表示不會通過審查之後,很多交易就被直接取消了。如果算上正式遞交審查的和已經取消的欲遞交審查的交易,那麼可以說絕大部分的中資交易被阻止了。

而相比之下,2016年審查的26項交易中只有四項中國交易遇阻。

舉個栗子,比如說,今年總部在中國的SinoICCapital收購半導體測試公司Xcerra,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出手阻止了;再比如說,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將UQMTechnologies持股從9.9%提高至34%、並在董事會八個席位中佔據三個的計劃也被迫取消。

而在歐洲,中國吉利集團近期收購了戴姆勒公司大約10%股權。戴姆勒公司,也就是奔馳高級汽車的母公司。收購過程中,雖然有一些德國政界人士跳出來大聲喧譁、指指點點,甚至擔憂專業技術落入中國之手,但此項交易依然暢行無阻。當時佔據了各大新聞的頭版頭條,吉利收購奔馳,多麼令人興奮的消息!

雖然各國都會對交易進行審查,但操作的深度和審查的次數同現在的美國相比都顯得不足為道。

假藥不能停要對西方國家說,我們從來都不是要搶了就走,我們是大國,我們是要來長期合作的。放下你們的傲慢與偏見,正視這個已經甦醒的東方雄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