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官职

在清朝,九门提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其掌管的步军统领衙门所承担的任务关系着皇帝的安全和政局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以影响到皇帝的废立。唯其如此,九门提督在清代历次宫廷争权斗争中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非满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担任此职。九门提督是清朝康熙年间设置的一个武官,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这个名字真够长的,造个假印章都费劲,九门提督主要负责是北京内城的城门,保护着皇宫,属于禁军,所以九门提督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责任大,因此虽然是负责看门的,但是级别很高。

清朝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官职

九门提督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所部的具体任务是分泛驻守、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等。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入关,定都北京,设立了军警合一的军事机构——“步军统领衙门”,主官为“步军统领”,辖制满、蒙八旗步军营及九门官兵,同时节制南北巡捕二营,即绿营马步兵。步军营主要防守内城,按八旗方位防守。巡捕营主要防守外城(也称南城)及郊区的重要地方。

顺治十六年(1660年),清廷增设巡捕中营,仍由步军统领衙门主官节制。康熙十三年(1674),始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官衔全称遂改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廷将巡捕三营(南、北、中)增为五营,皆为步军统领衙门节制,至此该衙门主官称谓正式变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清朝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官职

九门提督,严格上说就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保镖”,主要的职能是负责整个京城的安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是负责北京城内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守卫和门禁,同时还负责巡夜等工作。

正是由于步军统领衙门所承担的任务关系着皇帝的安全和政局的稳定,可以说,九门提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以影响到皇帝的废立。唯其如此,九门提督在清代历次宫廷争权斗争中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九门提督的人选极为重视,非满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担任此职。

清朝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官职

清朝末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一方面,国内农民起义烽火连天,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了东南半壁;另一方面,英法联军攻陷天津,逼近北京,咸丰帝的六弟恭亲王奕訢被授予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留京负责与英法侵略军议和。议和期间,奕訢的主要得力助手是时任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的文祥。文祥还兼署步军统领,被委以办理城防、维持秩序的重任。但当时的权力中心位于被称为“行在”的热河(今河北承德),一切政令都由实际操控大权的肃顺等人发出。不久,步军统领一职就落到了肃顺集团的核心人物——郑亲王端华的身上。

清朝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官职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经慈禧太后同意,颁布了“明定国是”诏,维新变法正式开始。但是,维新变法的措施触动了守旧官僚的利益,慈禧太后随即加快了政变的部署。其亲信荣禄早在光绪元年(1875)就兼任步军统领,二十年(1894)再授步军统领,并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至戊戌年四月二十七日,荣禄署直隶总督,几天后又任文渊阁大学士,节制北洋各军。慈禧太后又命刑部尚书崇礼接过步军统领的职务,指挥京师禁军,命怀塔布管理圆明园护军,派刚毅管理健锐营(常驻香山)。经过这番布置,慈禧太后已将京畿地区以及京师内外、宫禁要地的军队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特别是新任九门提督的崇礼,素为慈禧太后赏识,是反对维新变法的清廷元老,他所指挥的京城禁卫军成了直接镇压维新派的刽子手。

1911年,辛亥革命后,北洋政权为了保护其政权控制,不只没有裁撤“步军统领衙门”,反而坚持,仅仅将其更名为“京师步军统领衙门”。一直到1924年,冯玉祥率部进入北京,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同年,这一特别的衙门才被裁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