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军令如山安天下——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12)

主笔:江湖闲乐生

汉景帝三年(前154)正月,著名的“七国之乱”爆发,吴王刘濞率先起兵造反,大军总计三十余万,从吴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出发,雄赳赳气昂昂,北越长江,西渡淮河,意欲与自彭城出发的楚王刘戊会和西进,并沿途发布檄文于天下诸侯。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檄文以声讨力主削藩的”汉贼臣“御史大夫晁错起笔,列数其侵夺诸侯之地、残害先帝功臣、侮辱诸侯、离间骨肉、进任奸佞、惑乱天下、危害社稷等罪行。至于景帝的责任,吴王有意将其带过:“多病失志,不能省察。”总之一切都是晁错的错,所以吴王“欲举兵助其诛之,以清君侧,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刘氏。”

吴王刘濞这是要告诉大家,朝廷削藩危及的并不是某一位诸侯王,它今天不削你,不等于未来不削你,所以,已经被削的,以及即将被削的,大家联合起来,清君侧,安刘氏!咱们这不是造反犯上作乱,而是匡正扶危定倾!(这一点很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否则不可能得到响应。)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接着,刘濞又在檄文中刻意夸大自己的实力:“敝国虽狭,地方三千里;人虽少,精兵可具五十万。寡人素事南越三十余年,其王君皆不辞征其卒以随寡人,又可得三十余万。寡人虽不肖,愿以身从诸王。”

刘濞号称自己有八十万大军,其实他最多只有三十万军队,这是他砸锅卖铁倾国之力的全部老本了。据史书记载,在起兵之前,他向吴国全国下达了总动员令:“寡人年六十二,身自为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之先。凡国中男子,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

也就是说,吴国自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所有男子,全部要参加吴王的叛军,为其勃勃野心服务。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这条命令真是太变态了。江东之地,地方千里,民以百万计,本来随随便便召个数万大军,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吴王刘濞这家伙却还要更贪心,竟无论老少一概征发,这样大家全跑去打仗了,地谁来种,老弱病残谁来养,当然只能靠妇孺了,如此未免给后方太大压力。还有,军队越多,需要的粮食就越多,吴地偏远,战线又甚长,万一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了怎么办?甚至万一大本营被攻破了怎么办?这些都是必须多加考虑的大问题。

读过兵书的人都知道,兵在精而不在多。当年陈胜起兵,召了一大堆乌合之众,总计四十万,冲进函谷关去打咸阳,结果被秦国名将章邯打了个落花流水;再看项羽起义,只精挑细选了八千江东子弟,照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背水一战反打了个章邯屁滚尿流。

所以说刘濞真是傻到家了,他傻傻的以为兵多多益善,殊不知没经过训练的兵,多多益惨。这可好,他一口气在吴国拉了二十多万“壮丁”,又向南方派出使者去联络南越、闽越和东瓯也发兵响应,总计鼓捣出三十万良莠不齐杂七杂八的部队,其实已经很超过了,但他还要再夸大成八十万,个人以为这并不能达到动员天下之目的,反而显现出其起兵之自信不足,吾见其败也。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最后,刘濞又以诸侯联军首领的身份,提出如下战略规划:

一路未南路方面军,负责扫荡外围:主要由南越王会同故长沙王子,以定长沙以北,然后向西进取巴蜀汉中。(因之前长沙王无嫡子,国除,二庶子降为列侯,不得嗣立为王。故刘濞在诱惑鼓动他们造反,但他们接到檄文后没有参加叛乱活动。)

一路为北路方面军:由燕王(刘邦堂弟刘泽之子刘嘉,不过后来燕王也没有参与叛乱)与赵王先北定代郡与云中,再联合匈奴铁骑从北面进入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关中北面门户),进逼关中。

一路为中路方面军:由齐地诸王与赵王平定河间、河内后,一部分西渡黄河由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进入河西,一部分与吴楚军会取洛阳。(齐地诸王在文帝时颇受打击,故大多成为吴王刘濞坚强盟友,只有齐王刘将闾中途变卦,济北王刘志则因被属下郎中令劫持也未能起兵。)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最后一路即为吴楚军主力:即东越、楚王、淮南三王,由吴王亲自率领西进。(当年故淮南王刘长谋反,被文帝徙往蜀地,途中饿死,其国被三子均分。刘濞故劝此三子造反,以报父仇,但他们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反叛。)

四路大军完成既定战略目标后,分进合击,直取长安!(应该说吴王这宏大的军事部署,还是相当可观的,若当真实现,汉朝恐怕凶多吉少;不过很可惜,最终这四路大军,前两路未能响应,后两路未达成战略目标,最终被周亚夫等人以慢打快搞定。)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为了鼓舞士气,财大气粗的吴王还表示:”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皆为此日。”从而提出如下赏格:

能斩捕汉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万户(竟与当年周勃诛吕安刘后得的赏赐相同,可堪一笑);斩捕列将者,赏金三千斤,封五千户;斩捕裨将者,赏金二千斤,封二千户;斩捕汉二千石高官者,赏金千斤,封千户;斩捕汉千石官吏者,赏金五百斤,封五百户;皆为列侯。

另外又提出招降赏格:汉将其以军或城邑降者,卒万人,邑万户,视同斩捕大将;人户五千,视同斩捕列将;人户三千,视同斩捕裨将;人户千,视同斩捕二千石;其降吏皆以等级高低受赐爵金,其封赏比汉之军功法翻倍!

最后,吴王又夸下海口: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处处皆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弗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即往赠之。特此声明,敬候佳音。

总之,吴国兵多的要死,钱也多的要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着吴王起事立功,吃香喝辣,升官发财。吴王他也大方的要死,穷的就只剩下钱了。

收到檄文后,最终响应吴王刘濞叛乱的诸侯王共有六国,即赵、楚、胶西、胶东、菑川、济南,这六国很快便行动起来。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等齐地四王,联兵围攻齐都临淄,想迫使中途变卦的齐王刘将闾重新参与叛乱。刘将闾不肯,五兄弟打成一团。

吴王刘濞携七国集体乱汉,战略宏大,气吞山河,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赵王刘遂,发兵至赵国西界,欲待吴、楚叛军会齐后,联兵西进关中,并遣使勾结匈奴,与约共举大事。这赵王可真算是不择手段了,赵国本是抗击匈奴的前锋,如今打起内战,竟把自己的强敌引入进来,打不过敌人,那就加入他们,真是太无耻了!好在匈奴当时因陷入不明原因内乱,故而只是陈兵边境观望,未入汉边助赵,但这仍然牵制了大量精锐的汉军边防骑兵一时难以调集南下平叛,从而使得汉军在刚开始便处于劣势局面。

楚王刘戊,亦在楚都彭城起兵,发兵至楚国北界,只待吴王刘濞大军开到,就一齐出发,共创美好未来。

承平数十载的中华大地重燃战火,大汉天下顿时危在旦夕,谁能在此关键时刻横刀立马鼎定乾坤,唯我周亚夫周大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