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爲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啊,想要當官,必須參加考試。除了你是特別有能力的人,而且你的能力還必須被皇帝知道。不然除了考試,你是沒有一點出路的。尤其是在明朝,朱元璋就喜歡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所以啊,你在明朝想要當官,那你就去參加科舉吧。

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為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參加科舉,我們都知道,只要你在全國所有考生面前到了前50名,那你就是進士了。可以說這進士就是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可是你知道嗎?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啊,他成為進士的時候,可是隻有3歲。不過,這樣聰明的人,卻一輩子沒有得到重用,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為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我們先說一下,這個人叫蔡伯俙,可以說在史書的記載裡,找不出比他更神的神童了。為什麼這麼說?普通人家3歲的小孩,會流利的說話已經不錯了,你猜這個蔡伯俙是什麼樣?他3歲的時候已經開始背詩了。而且,背的還是八股文,都說老朱這八股文難背,可是在蔡伯俙眼裡,也和其他詩沒什麼兩樣。所以啊,就有個舉人和蔡伯俙他爹說,你讓你兒子去參加童子試吧。

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為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這個童子試呢?有年齡上限要求,卻沒有年齡下限要求,所以啊,這個蔡伯俙他父親,就帶著蔡伯俙到了京城,去參加童子試了。到了京城呢,蔡伯俙有點累了,他爹就揹著他走了。按道理來說就沒什麼,可是有的人就非要找毛病來凸顯自己,就指著蔡伯俙還有他父親說,子騎父上京。想通過貶低蔡伯俙來彰顯自己的孝順。當時還在自己父親背上的蔡伯俙還有些迷糊,但是也不假思索的對那個人說,父望子成龍。

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為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這個對的好啊,甚至比上句要好。這下可把那個多事的人害羞壞了。因為他連一個三歲小孩都沒比過。就這樣,蔡伯俙剛來京城,就出名了。

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為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參加童子試的時候,是要求背誦各種名家詩篇。當時的皇帝是宋真宗,詩寫的不好還愛寫。其他來參加童子試的都背誦名篇,而蔡伯俙呢?背的都是宋真宗的作品。考官很為難啊,但是怎麼能說自己皇帝的作品不是名篇?所以,蔡伯俙一路綠燈,來到了宋真宗面前。宋真宗看著蔡伯俙的考試記錄,看到他都是背的自己的作品,問他為什麼呀?蔡伯俙回答說,在他心裡,宋真宗您就是最大的名家。

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為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這下可把宋真宗樂壞了,因為都說童言無忌嘛。所以就開心的把蔡伯俙封為了進士,讓他去和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一起讀書了。但是宋仁宗的年齡和蔡伯俙差不多大,按理說等宋仁宗上位的時候,他蔡伯俙一定會得到重用啊。

可是,因為蔡伯俙通過拍馬屁嚐到了甜頭,他的聰明在日後有一半用在了拍馬屁上,宋仁宗呢?那可是有名的明君,就看不慣蔡伯俙這種做法,所以啊,到了自己上位的時候,用一個小官,把蔡伯俙這個三歲狀元,輕輕打發了。

史上最小的進士,找不出比更他聰明的人,為何偏偏皇帝不重用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