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從沈鈞儒故居出來,我們直奔沈曾植故居,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過交集,但我把他們聯繫起來,畢竟都是嘉興人,畢竟都姓沈,而且只相差25歲,都考中過進士,很可能還是一個家族。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沈曾植故居也很大氣,坐落在嘉興城內姚家埭1號,清末建築,磚木結構,四合院式三進兩層樓住宅。坐北朝南,四周圍牆,中間開一石庫門。一進南門,裡面是五開間的大廳,門前楹柱有一幅聯:"北斗應尚書天保完爾,東陽有遺老歲寒不凋",系康有為所書。上款言道:"子培四兄尚書七十長壽大慶",下款署道:"愚弟康有為頓首拜祝。"看來關係不錯,稱兄道弟。沈曾植什麼時候當過尚書?其實,這正說到了沈曾植的短處。1917年,張勳復辟,沈曾植也進了京,溥儀封沈曾植為"學部尚書",對於復辟派的康有為來說,他認為這也是榮耀。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一進大廳,只見沈曾植半身銅像安放在正中央,神情莊重,凝視遠方。背後是一若大的屏風,紅地黃字,系沈曾植書寫的《文心雕龍·原道第一》章句。筆力蒼勁,功底深厚,結體險峻,生拙高古,我不由感嘆,"好字"!屏風上有一匾:"駕浮閣"三個章草大字,系其弟子王遽常補寫。屏風左右兩邊對聯,也是由王遽常書寫:"留海日靈光公原永在,繼匋孔絕學誰接孤蹤。"王遽常哲學史家、歷史學家、著名書法家,復旦大學教授,也是嘉興人。他的字我到欣賞過,知道是沈曾植的弟子,而且以章草著名,但也有好多字不認識。妻子就笑我,"你這 '書法家'連字都不認識"。我無奈,"別說章草了,就說今草,以及篆書都有好多字不認識,應該注有識文,這樣才能提高人們的欣賞力,要不人們都不願意看"。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大廳左右牆上掛著四塊紅底黑字的方匾:"民無三疾" 、"道在五常"、"維德就官"、"以禮治國",倒都是隸書,人生、道德、為官、治國,讓人回味無窮。

兩邊有廂樓連接,和第二進形成走馬堂樓,寬寬的走廊,幽幽的閣樓,前後貫通。第二進也是五開間,中間是門廳,上懸一匾:"晁採樓",也是由王遽常書寫。這字也沒有認出來,還以為是"景親樓"呢!在外邊可不能瞎讀字、瞎猜字,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就是不認識,要不然非出笑話不可。只好勤學、勤問,博採眾長,才能增長知識,弄懂弄通,可不能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樓內陳列著沈曾植的生平事蹟。沈曾植,非同一般,展板寫到:學術大師,書法泰斗,詩壇鉅子,評價可不低呀!一一看去,沈曾植,字子培,晚號寐叟。清道光三十年(1850)生,民國十一年(1922)逝世。年72歲。光緒六年進士。曾任刑部貴州司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京章、安徽提學使等職。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在學術上,單看沈曾植的主要著作目錄,就是48篇,足以說明,沈曾植滿腹經綸,學問淵博。在探索西方科學上,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一生研究廣泛,涉及歷史、地裡、哲學、律令、刑法、文學藝術等等。他縱覽百家,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精通史學,以"碩學通儒"蜚振中外。尤其長於史學,深於地學,邃於律學,精於佛學,湛於詩學,卓於書學,其精博之學問,雄偉之見識,為世人所敬仰,譽稱"中國大儒"。王國維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壽序》說道:"學者得其片言,具其一體,猶足以名一家,立一說。其所以繼承前哲者以此,其所以開創來學者亦以此。使後之學術,變而不失其正鵠者,其必由先生之道矣!"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在書法上,沈曾植早精帖學,得筆於包世臣,壯年嗜張裕釗,其後由帖入碑,熔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尤其得力於"二爨",寫字時強調變化,體勢飛動,個性強烈,發抒胸中之寄,幾忘紙筆,心行而已。文相輝映,獨樹一幟,開闢新境界,對書壇產生極大的影響,是這個時期的傑出代表之一。清文人金蓉鏡稱他的草書"三百年來第一人"。 王遽常對沈曾植的書法有過評論:書法藝術是書法家的自身涵養、文學功底、學問積蓄、學識個性和天賦、氣質等貫融的體現。沈曾植作為一名大學問家,他的書法藝術趨臻化境。評論家認為,"書法家的字求法,畫家的字求趣,學者的字書卷味,碑學書家的字有金石氣,帖學書家的字滋潤、豐腴肌理,唯寐叟翁全有,故能兼美。"《晚清十大詩鈔》編者吳北山去世,章士釗請康有為寫墓誌,一貫自傲極高的康有為說:"寐叟建在,某豈敢。"後由康有為撰寫墓誌,沈曾植丹書,珠聯璧合,書壇傳為佳話。可見,沈曾植的書法在晚清民初的崇高地位。"前不同於古人,自古人而來,而能發展古人;後不同於來者,向來者去,而能啟迪來者。"胡小可的這句話用在沈曾植的身上在合適不過了。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在詩詞上,沈曾植也很有建樹。他對詞曲、樂律、音韻方面的研究探討成就不俗。晚年閒居上海,寓所海日樓,時常有中外學者前來問學討教,更有過去同僚和詩填詞,切磋技藝。1922年,沈曾植在病中還和詩七律五首,其一:"不死何方更論文,冀州飆舉思夫君。金壺墨盡搜殘刻,黃葉階幹省舊聞。俗諦一置成劫火,故人千里夢秋雲。年年心緒凋殘盡,念我桓山鳥失群。"可見詩詞功底多麼厚重。沈曾植遺有《海日樓詩集》。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錢仲聯教授看來很崇拜沈曾植,他編著的《近代詩鈔》,就輯錄了不少沈曾植的詩作。他還為後樓沈曾植的書房"東軒閣"題寫了匾額:"東軒"。我還查了下《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元明清詩鑑賞辭典》和《元明清詞鑑賞辭典》,都輯錄有沈曾植的詩詞。沙孟海有一首題沈曾植山水畫詩說得好:"澹宕人間海日樓,煙嵐雲樹赴豪頭。尺縑中有詩魂在,俊筆同光第一流",蓋發乎真賞真識真情真言也。

碩學通儒 沈曾植故居

沈曾植晚年在政治上趨於保守,但在學術藝術上卻不斷創新,特別是他書法,對後人影響很深。王遽常詩云:"昔年書法傳坤艮,置我三王二爨間。滿地殘陽看絕筆,落花如雪淚如環。"康有為也有詩懷沈曾植:"深煙不見北高峰,獨掉扁舟寫舊蹤。可惜寐翁不攜手,錢江風雨嘯湧龍。"我也謅上幾句:"學貫中西遍古今,詩詞書法貴雙臻。駕浮久掩長河裡,重現光明賞碩心。"

九口 2018-8-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